徐 峻
營養宣教對婦女產后體重滯留和體脂分布的影響研究
徐 峻
目的 探討營養宣教對婦女產后體重滯留和體脂分布的影響。方法 選取接受產后體檢的婦女20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宣教組,各100例。其中宣教組施加3個階段的健康營養教育。基線于婦女產后42d時建立,以自編式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基線信息,隨后對觀察對象隨訪1年。產后體質量恢復情況分別于42d、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年,共測量5次,計算各時點體質量與孕前、基線體質量、體脂分布的差值。隨訪期間填寫知信行調查問卷,對干預效果進行評價。結果 宣教組在每個隨訪時點上的體質量減少值與體脂分布值均顯著大于常規組(P<0.05),與基線比各時點體質量減少值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宣教組在產后1年體重滯留為(4.55±3.76)kg;常規組體重滯留(3.14±5.62)kg,干預有助于提高產婦健康知識水平。結論 通過對產后婦女進行連續性的專業營養宣教,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婦女的產后體重滯留、改變腰圍、皮褶厚度,同時還能夠促進產后健康知識的宣講影響,加深產后婦女產后營養重要性的認識,對于改善婦女產后恢復情況、提高婦女生活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應用和推廣。
營養宣教;體質量滯留;體脂分布
在臨床上孕婦作為一種特殊人群,其產后體質量滯留和體脂分布問題目前是學界關注的重點課題。在孕期中孕婦都會出現自身體質量增加的現象,而過度增重則很容易使得孕婦在產后發生超重肥胖的問題[1]。目前,由于孕婦尤其是初產婦在孕期內缺乏必要的經驗,對于如何科學有效地選擇產后飲食模式、制定體質量恢復目標等問題尚不能很好地處理,而這些問題在日后將直接造成產后體重滯留、提高超重率甚至發展成肥胖等疾病的后果[2]。針對這一問題,如何對產婦進行必要的營養宣傳教育工作,如何開展科學有效的營養指導工作,幫助孕婦產后體質量及時回到正常水平,體脂分布達到標準范圍,是目前婦女產后宣教工作的重點課題。本研究通過選用某市某社區保健站接受產后體檢的婦女200例為研究對象,探討應用營養宣教對婦女產后體質量滯留和體脂分布的影響,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用某市某社區保健站于2013年6月~2013年9月接受產后體檢的婦女20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宣教組,各100例。所有婦女均于產后42d納入了婦幼保健系統。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需要符合以下幾個要求:(1)研究對象年齡需在18周歲以上,要求是健康單胎初產婦;(2)研究對象無糖尿病和心肝腎疾病;(3)研究對象是某市的常住人口。研究對象出現以下2種情況時,應當予以排除:(1)精神病患者和理解能力有障礙者;(2)在研究人員進行隨訪活動期間時懷孕者[3]。
1.2 方法 常規組:依據常規方式進行隨訪活動,并對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進行收集整理。隨訪于產后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進行。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產后恢復相關知識、產婦體力活動及體育鍛煉等采用自編調查問卷,產后體質量和體脂恢復情況分別于42d、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測量,共5次。宣教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聯合營養宣教干預。具體操作如下:(1)編寫健康宣傳手冊。研究人員通過成立相應的健康宣傳手冊編寫小組,在充分吸取相關專家學者建議的基礎上,針對當前孕產婦在宣教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行針對性地解答和編寫;(2)分階段施行營養宣傳干預方案。第一階段,向研究對象發放健康宣教手冊,并開展相應的均衡膳食、適當運動的宣講活動;第二階段,針對研究對象的個人飲食習慣、目標地區的食物資源,為研究對象制定個性化的食譜,并根據研究對象的實際食用情況不斷調整;第三階段,研究人員產后9個月時,采用24小時膳食回顧法,對研究對象的現階段膳食營養攝入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與分析。產后12個月時,針對研究對象的機體相關指標信息包括身高、體質量、腰臀圍、皮褶厚度等進行全面評價[4]。
1.3 分組標準定義
1.3.1 超重/肥胖標準[5]依據相關國家標準,當成人體重指數范圍為18.5kg/m2≤BMI≤23.9kg/m2,則判定為體質量正常;當成人體重指數范圍為24kg/m2≤BMI≤27.9kg/m2,則判定為超重;當成人體重指數范圍為BMI≥28kg/m2,則判定為肥胖;當成人體重指數范圍為BMI<18.5kg/m2,則判定為體質量偏低。體重指數BMI=體質量(kg)/身高的平方(m)2。
1.3.2 腹型肥胖標準 依據相關國家標準,成年女性的腰圍≥80cm,即可判定為腹型肥胖。
1.3.3 產后體重滯留計算方法 產后體重滯留(PPWR)=產后某個時間體質量-孕前體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網絡數據庫錄入,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隨訪人群與失訪人群各變量均值差異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各分類變量差異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基線變量均值差異比較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干預組和對照組人口統計學資料、基線分類變量差異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宣教組在不同的階段體重滯留與常規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在產后不同時點體重滯留情況差異比較(x±s)
產后體重滯留問題在臨床上目前已經成為一個較為常見的問題,研究人員需要對產后體質量滯留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研究。產后體重滯留與產后超重肥胖之間存在密切關系。一般來說,包括母乳喂養、產婦年齡、婚姻狀況、產婦運動情況等諸多因素都能夠對產后體質量滯留造成一定的影響。大多數孕產婦由于在孕期內缺乏必要的運動,或者形成不科學的飲食習慣,都很容易導致體重滯留甚至產后超重、肥胖等問題的產生[6]。相關文獻報道,目前導致產后超重和肥胖的關鍵性因素主要包括不科學的飲食模式和習慣、缺乏運動和久坐行為等[7]。目前專家學者在研究中發現,在減少產后體重滯留的處理辦法中,干預具有重要作用。盡管干預方式存在各自差異,然而其效果是明顯的。例如,產后超重肥胖的婦女在接受了相應的運動鍛煉、能量攝入限制和膳食咨詢之后,其飽和脂肪、糖類能量的攝入均低于沒有接受干預的婦女,這說明這一干預方式能夠有效構建起合理的膳食系統,幫助產后婦女盡量減少體重滯留問題[8]。此外,經研究發現,婦女在產后1年內,專業干預模式不僅能夠改善體重滯留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對產后婦女的皮褶厚度、腰圍等有所作用。這提示我們,營養宣教活動的干預效果在短時間內可能是不明顯的,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來,它能夠減少產后婦女身體的脂肪量,幫助產后婦女及時回復正常體格[9]。
本次研究通過對某社區保健院接受檢查的產婦給予了營養宣教活動,結果表明,科學有效的營養宣教有利于產婦正確地認識到自身產后體質量恢復的問題。一般來說,產婦在產后將更多的精力傾注于孩子身上,也忽視了自身的健康;另一方面,產婦在生產之后,社會角色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此時也需要必要的指導來幫助母親正確處理自身健康與孩子健康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通過對產后婦女進行連續性的專業營養宣教,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婦女的產后體重滯留、改變腰圍、皮褶厚度,同時還能夠促進產后健康知識的宣講影響,深化產后婦女的認識,對于改善婦女產后恢復情況、提高婦女生活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應用和推廣。
[1] 毛麗梅,孫秀發,劉烈剛,等.婦女產褥期飲食、行為的營養保健宣教干預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2):3073-3075.
[2] 侯艷梅,單瑞芹,于珊,等.產褥期個體化營養與鍛煉對不同分娩方式母嬰健康影響的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3):463-465.
[3] 薛美琴,章舒琪,厲瑛,等.產褥期婦女知信行的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5):794-797.
[4] 張小蘭,周瓊,溫鳳儀.健康教育在社區產后訪視中的應用調查[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2):191-194.
[5] 劉寧,孫國珍,張建萍,等.正常初產婦產褥期知信行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1,18(8):20-22.
[6] 劉建平.隨機對照試驗的依從性和意向性治療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2):884-886.
[7] Kuzma J.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related to infant feeding among women in rural Papua New Guinea: a descriptive,mixed method study[J]. Int Breastfeed J,2013,8(11):16.
[8] Phelan S,Phipps Mq,Abrams B,et al.Does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pregnancy reduce 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Twelve-month outcomes of the Fit for Delivery randomized trial[J].Am J Clin Nutr,2014,99(2): 302-311.
[9] 張玉霞,范旻.體驗式營養教育對改善孕婦飲食行為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7):162-1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6.043
江西 341000 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徐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