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芳 楊秀芳
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患者切口感染的預防護理分析
黃桂芳 楊秀芳
目的 對應用針對性護理模式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化膿性闌尾炎疾病患者實施護理以預防術后出現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86例獲得臨床明確診斷并接受手術治療的化膿性闌尾炎患者,將其以入院時間為依據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患者在圍術期接受常規外科手術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圍術期則是接受針對性護理模式。結果 對照組患者對圍術期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達到81.4%,觀察組患者對圍術期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5.2%,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出現切口感染癥狀的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闌尾炎手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 應用針對性護理模式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化膿性闌尾炎疾病患者實施護理以預防術后出現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針對性護理;化膿性闌尾炎;手術;預防;切口感染
化膿性闌尾炎屬于常見的腹部感染性疾病的一種,化膿性大腸桿菌合并厭氧菌感染是導致該病出現的主要原因,闌尾會有化膿或穿孔等嚴重病理學變現出現,導致腹腔或切口感染的可能性較大,切口感染也因此成為該疾病患者在手術后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1]。本次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化膿性闌尾炎疾病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以預防術后出現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間瑞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所收治的獲得臨床明確診斷并接受手術治療的化膿性闌尾炎患者,共計抽取其中的86例,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患者的闌尾炎病史1~9年,平均(3.5±1.2)年;本次闌尾炎發病時間1~26h,平均(9.6±3.9)h;男24例,女19例;年齡21~78歲,平均(45.7±12.5)歲。觀察組患者闌尾炎疾病史1~8年,平均病史(3.3±1.4)年;本次闌尾炎發病時間1~28h,平均發病時間(9.7±3.8)h;男25例,女18例;年齡22~76歲,平均年齡(45.6±12.4)歲。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病史、年齡、性別、發病時間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比較分析。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患者在圍術期接受常規外科手術護理。
1.2.2 觀察組護理方法 患者在圍術期接受針對性護理,主要內容包括:(1)對術后引流管是否始終處于暢通狀態進行觀察,判斷是否有阻塞、扭曲、脫出等異常現象發生;(2)對敷料滲出液體顏色、實際量的多少、具體性質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如果出現引流不正常的情況應該立即進行有效處理,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需更換引流管,如引流不暢,血液和組織液就會發生嚴重的積聚,從而使細菌生長繁殖的可能性達到提高,最后導致切口感染事件發生;(3)要根據患者引流液量的實際多少和具體性質表現等情況,對術后引流管拔管時間進行確定,通常情況下患者拔管的時間應該在手術結束后的5d左右,如果有某些特殊情況出現,引流管的拔出時間應該延長1周左右[2]。
1.3 滿意度評價方法 在患者完成治療后出院的當天,采取不記名打分問卷調查形式,了解患者對闌尾炎手術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100分為滿分。80分以上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其余為基本滿意[3]。
1.4 觀察指標 選擇2組研究對象對闌尾炎疾病術后護理服務模式對滿意度、手術后出現切口感染癥狀的例數、闌尾炎手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等作為觀察指標。
1.5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采取SPSS18.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用“x±s”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闌尾炎疾病術后護理服務模式對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對圍術期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達到81.4%;觀察組患者對圍術期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5.2%。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較對照組高(χ2=4.07,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對闌尾炎疾病術后護理服務模式對滿意度情況比較[n(%)]
2.2 手術后出現切口感染癥狀的例數 對照組患者在化膿性闌尾炎疾病手術治療后的恢復期階段有10例出現切口感染癥狀,發生率達到23.3%;觀察組患者在化膿性闌尾炎疾病手術治療后的恢復期階段有2例出現切口感染癥狀,發生率達到4.6%。該項觀察指標數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0,P<0.05)。
2.3 闌尾炎手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住院時間(9.67±1.52)d;觀察組住院時間(6.04±1.37)d。后者住院時間較前者發生明顯縮短(t=11.63,P<0.05)。
接受闌尾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在手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可能性相對較大,該病發生的臨床發病率長期以來始終居高不下,導致廣大闌尾炎手術治療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被迫延長,這不僅僅會使患者在身體和心理層面上承受巨大的負擔,同時也會使治療過程中所需的醫療費用大幅度的提高,給廣大闌尾炎疾病患者以及其家都會屬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4]。同時從醫院的角度而言,闌尾炎手術后切口感染癥狀的出現,會使相關醫療和護理人員實際工作量明顯增加,使相關科室的床位周轉率降低,從而導致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5]。目前臨床在研究后認為,導致接受手術治療的闌尾炎疾病患者,在手術后的恢復治療階段發生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包括大腸桿菌、厭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幾種重要類型。感染癥狀的出現可能與多種因素都有著非常密切關系,導致切口感染發生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手術操作過程中有細菌進入、手術操作的時間過長等;導致切口感染發生的內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實際年齡、肥胖程度、機體免疫力水平等[6-7]。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為了能夠使廣大患者的康復效率顯著提高,應該采取有效的預防性措施從根本上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的可能性,要對患者的手術切口做好針對性的保護,使患者及其家屬的無菌觀念都能夠顯著增強,在手術治療后針對切口進行護理可以使感染率降低,使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顯著提高,使康復速速加快[8]。
[1] 劉淑娥,秦美麗.37例手術切口感染監測分析與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2011(1):157-158.
[2] 田曉峰.33例闌尾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預防[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2,3(8):96.
[3] 付海珍.急性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因素分析與護理[J].健康大視野, 2013,21(4):237-238.
[4] 陳小瓊.闌尾炎術后預防感染的有效護理模式探討[J].當代醫學,2012,18(23):118-119.
[5] 姜學.闌尾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的分析及預防[J].國醫藥指南, 2011,9(14):190.
[6] 陳小瓊.闌尾炎術后預防感染的有效護理模式探討[J].當代醫學, 2012,18(23):118.
[7] 趙小云.急性闌尾炎病人術后護理體會[J].河南中醫,2010, 30(16):623-624.
[8] 郝樹玲,王燕云.急性闌尾炎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 2010,29(18):148-1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67
江西 342500 瑞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 (黃桂芳楊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