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海
2015年某區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
孫巖海
目的 分析2015年吉林市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情況。方法 以2015年1月~2015年6月間吉林市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工作情況進行分析,全市范圍內所有接種單位均積極開展異常反應監測,一但發現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情況,全部按照統一個案調查表完成,調查資料錄入計算機,采用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專報系統實行網絡報告。結果 全市中共涉及接種點33個,2015年1月~2015年6月共19個接種點進行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病例情況上報,報告單位的覆蓋率為57.6%;2015年報告的100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病例中,64例為一般反應,31例異常反應,偶合癥5例,分別占總數的64%、31%、5%。結論 加強建設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系統,并不斷更新和完善,對于保證疫苗接種監測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疫苗接種;預防措施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在疫苗接種中比較常見,指的是預防接種進程中(或者接種后)發生的可能造成受種者器官功能損害、組織損傷,且懷疑與預防接種具有聯系的反應。疫苗是進行傳染病預防,保護人群健康的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逐漸被越來越過的人認可[1]。但是,隨著疫苗數量和種類的增加,預防接種中存在的不安全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如何能夠有效進行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預防,避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發生逐漸受到社會關注。本研究對2015年吉林市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情況作調查和分析,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項研究開展于2015年1月~2015年6月,針對吉林市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系統分析,研究資料主要來源于全市各接種單位上報至網絡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表。
1.2 異常反應情況的診斷、報告 責任報告人員發現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病例,其具體情況與《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方案》相符合,上報時間為發現后24小時內[2],并由市級異常反應調查診斷專家小組在28小時內開展調查,填寫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個案調查表,并根據《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中對相關標準作出的診斷和分類標準。對于疑似預防接種異常病例通過網絡專報系統報告[3]。
1.3 分類方法 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中明確指出的關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診斷處理方式分類。
1.4 統計學方法 調查中涉及的所有數據資料均錄入EXCEL 2010軟件中進行統計處理,應用構成比、率進行描述性分析。
2.1 檢測報告基本情況 全市中共涉及接種點33個,2015年1月~2015年6月共19個接種點進行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報告(報告單位覆蓋率為57.6%)。共報告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病例100例,其中市疾控中心報告16例,占16.0%,船營區上報12例,占12.0%,豐滿區、昌邑區、樺甸各上報8例,磐石、蛟河、永吉、高新區各上報7例,龍潭區、舒蘭、朝陽山鎮、煙筒山鎮、呼蘭鎮各上報4例。
2.2 疾病情況分類 2015年報告的100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病例中,64例為一般反應,31例異常反應,偶合癥5例,分別占總數的64%、31%、5%。
2.3 發生率分析 報告中發生反應的疫苗品種共7種,接種劑次為90517次,疑似預防接種異常的總發生率為4.80/萬劑次,其中流腦的報告發生率最高,為20.83/萬劑次,百白破次之,為12.45/萬劑次。以百白破、乙肝、卡介苗、風疹、流腦、糖丸導致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情況最為常見,其中異常反應發生率最高的疫苗是卡介苗(6.40/萬劑次),百白破接種中最容易發生一般反應,為11.25/萬劑次,只有乙肝疫苗發生耦合病例,發生率為1.12/萬劑次。見表1。

表1 吉林市2015年各類疫苗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報告類型和發生率[n(%)]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報告發生率對疫苗接種的操作和接種治療具有一定的數據反映,對加強流行性疾病的監測和預防具有重要的意義。2015年吉林市共發現25種預防接種的疫苗種類(接種劑次13.20萬劑次),所有調查發現的接種疫苗均為國產疫苗,異常反應監測結果顯示,國產疫苗接種具有安全性。
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吉林市共報告疑似預防接種病例
100例。分析統計監測結果發現,疫苗接種后以一般反應為主(64%),同時伴隨異常反應的存在。吉林市開展接種的接種疫苗共25種,數據顯示,7種為疑似異常反應疫苗,其中流腦的報告發生率最高,為20.83/萬劑次,百白破次之,為12.45/萬劑次。以百白破、乙肝、卡介苗、風疹、流腦、糖丸導致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情況最為常見,其中異常反應發生率最高的疫苗是卡介苗(6.40/萬劑次),所有發現的異常反應情況經過及時的對癥處理后均獲得恢復。3例患者因缺乏維生素K1而導致出血傾向指征發生,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在短時間內獲得恢復。國內研究中曾報道多次進行乙肝疫苗接種偶合維生素K1導致死亡[4-5],雖然偶合癥不屬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但若不能對其進行妥善處理也會引發嚴重公共衛生問題。若能夠及時檢查和發現偶合癥情況,并給予有效、及時的干預和指導,可在及時挽救患兒生命的同時避免嚴重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6-8]。
綜上所述,吉林市疑似異常反應監測工作現狀中存在不平衡發展的情況,部分未報告疑似病例的單位和地區可能存在漏報情況。漏報的主要原因有工作人員認為一般反應無需上報,接種工作人員對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力度不夠,也有部分工作人員擔心過多的上報和個案調查會影響家長對接種工作的信任程序,妨礙預防接種工作的順利開展??ń槊缃臃N異常反應發生率最高,會導致淋巴結炎的發生[8]。在工作中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管理,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素質,對于降低異常反應發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應加強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視。
[1] 任重,李曉明,于立華,等.株洲市2008-2011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2):204-206.
[2] 蕭劍雄,林志強,吳瑞紅,等.2008-2011年福建省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系統分析與評價[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9):1325-1327.
[3] 陳艷軍,徐紹和,曲帥征,等.鞍山市2009-2013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2):252-254.
[4] 邊紅霞,郭培英.健康教育在預防接種中的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24):111.
[5] 蘭蓓,張東彥,王中戰,等.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9):1050-1052.
[6] 竺小春,應錫鈞,裘麗,等.一起乙肝疫苗接種偶合死亡案例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15(9):952-953.
[7] 劉力,楊曉燕,徐戎,等.2013年底21例嬰兒疑似乙肝疫苗接種死亡事件及接種風險的科學傳播[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5, 24(11):686-694.
[8] 葉家楷,李克莉,許滌沙,等.中國2014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信息管理系統監測數據分析[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6,22(2):125-1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113
吉林 132001 吉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門診科 (孫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