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培
超聲與CT診斷囊性腎細胞癌的價值比較
陳朝培
目的 分析囊性腎細胞癌在超聲和CT中呈現的獨特影像學特點,并對兩者的臨床診斷價值進行比較。方法 選擇31例已經得到病理證實的囊性腎細胞癌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均進行超聲和CT掃描檢查。對于31例患者的超聲和CT影像表現進行對比和分析。并將通過影像學診斷的結果與實際病理檢查的結果進行對照研究,探究這這兩種影像學方法對于囊性腎細胞癌診斷的準確程度,并對其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兩種方法對于囊性腎細胞癌的分型方面檢查效果相同,但是對于病灶血供的檢查,CT優于超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聲診斷的準確率為67.74%,CT診斷的準確率為54.8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種方法聯合的診斷準確率為87.10%,相比使用單一方法診斷的準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囊性腎細胞癌的超聲及CT影像有一定特征性,能夠幫助醫生準確地進行臨床診斷,這兩種方法在囊性腎細胞癌診斷正確準確率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聯用則能有效地提高檢出率。
囊性腎細胞癌;超聲檢查;CT檢查
囊性腎細胞癌[1]是一種腎臟透明細胞癌的特殊亞型,在臨床上屬于一種相對少見的病癥[1],只占臨床腎臟腫瘤的l%~2%[2]。囊性腎癌的較少發生惡性病變,癌癥的發展進程較慢,早期治療往往能得到較好的效果。超聲和CT等影像學方面的檢查是囊性腎癌的主要臨床診斷手段,能否在病癥的早期進行準確的診斷對于患者的預后顯得十分重要。本研究通過回顧式分析31例囊性腎細胞癌的超聲和CT影像資料,研究囊性腎細胞癌患者的超聲和CT影像的特異性,比較這兩種檢查方法各自和聯合應用在診斷上的價值,以期為囊性腎細胞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臨床診斷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湖南省雙牌縣人民醫院于2013年8月~2015年7月間接收的31例囊性腎細胞癌患者的病例資料。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齡16~87歲,平均(43.2±11.8)歲。16例患者沒有出現的臨床癥狀,10例患者出現腰部酸痛現象,5例患者出現一定的上腹部不適?;颊呔闯霈F典型的腎癌癥狀。
1.2 影像學檢查方法 患者均進行了超聲和CT影像學的臨床檢查,且兩種檢查進行的時間較為接近。超聲檢查:采用ATL HDI 5000、TOSHIBA Nemio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設置探頭的頻率為2.0~5.0 MHz。患者在進行超聲檢查前均為空腹。CT檢查:采用飛利浦16排Brilliace螺旋CT機。掃描分為動脈期掃描、門靜脈期掃描和延遲期掃描。
1.3 圖像分析與診斷 調出超聲錄像及CT影像,采用雙盲法對于影像進行鑒定,由4位具有高職稱診斷醫師,在對于患者完整病史進行完全了解的情況下對影像進行分析,并給出診斷結果。出現意見不一致時,通過進行討論達到統一意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超聲與CT對囊性腎細胞癌分型及不同征象的顯示率比較 在對于囊性腎細胞癌的分型上結果完全一致,但是在對于壁結節和囊內分隔檢查方面有微小的差異。見表1。在對于腫瘤血供方面的觀察情況上,CT在一定程度上優于超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囊性腎細胞癌的影像學分型(n)

表2 超聲與CT對不同征象的顯示率[%(n)]
2.2 超聲和CT對囊性腎細胞癌診斷的正確率比較 超聲對于囊性腎細胞癌診斷的準確率在67.74%(21/31),CT為54.84%(17/31),兩種檢查方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T與超聲聯用的診斷準確率為87.10%(27/31),比起單獨使用的準確率有明顯提高。兩種方法聯用對單囊和多囊的診斷準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種方法單獨使用均對單囊較多囊的診斷準確率明顯相對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超聲與CT對單囊、多囊囊性腎細胞癌診斷正確率比較[n(%)]
囊性腎細胞癌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疾病,一般發生在中老年人,男女發病的比例大約為3∶1,其病因目前還沒有研究清楚[3]。囊性腎癌的典型特征表現為腫瘤的部分覆蓋有上皮細胞,細胞的核分級和腫瘤分期均相對較低,屬于一類預后相對比較好的腫瘤,腫瘤會有更大的可能向囊腔生長或者沿囊壁上繼續生長[4-5]。
本研究結果顯示,出超聲在比較復雜的腫瘤部位相比于CT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CT具有更高的密度分辨率,對于腫瘤的結構均會有更明顯的顯示。所以CT在對于病變的形態學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對于腫瘤的囊性特征則難以顯示,并且時有發生漏檢壁結節和顯示假性厚壁的情況,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誤診的發生,薄層CT掃描能夠部分地消除這些問題[6-8]。
本研究結果顯示,CT在囊性腎細胞癌伴鈣化有著更好的檢出效率,并且對于腫瘤血供方面有更明確的顯示。因此,在臨床上盡管腎囊腎癌主要是通過超聲檢查進行發現,但仍需通過進一步地進行CT的檢查。本研究表明,兩種方法連用在對囊性腎細胞癌的診斷上比起單獨使用一種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1] 周建軍,周康榮,曾蒙蘇,等.多房囊性腎細胞癌動態增強CT表現[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7,18(11):796-799.
[2] 蔣珺,陳亞青,周永昌.囊性腎癌的超聲造影與增強CT對照研究[J].中國醫學影像術,2008,24(10):1628-1631.
[3] 楊建偉,李綱,嚴春寅,等.囊性腎癌的診斷和治療[J].江蘇醫藥,2009,35(1):52-53.
[4] 祝安惠,賈紅敏,胡智軍.囊性腎細胞癌的CT診斷與手術及病理對照[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1,22(4):276-279.
[5] 盧陳英,紀建松,胡祥華,等.多房囊性腎細胞癌的CT及MRI表現[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2,23(3):818-821.
[6] 楊煒,李泉林,劉磊.多房囊性腎細胞癌與復雜性腎囊腫的CT鑒別[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4,8:21.
[7] 劉定益,祝宇,王健,等.囊性腎細胞癌的診治體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8):1037-1039.
[8] 劉慶軍.超聲與CT診斷囊性腎細胞癌的比較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電子版),2014,14(22):15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8.035
湖南 425200 湖南省雙牌縣人民醫院 (陳朝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