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軍
胃腸鏡治療150例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療效分析
何亞軍
目的 探究胃腸鏡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以150例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其中觀察組患者采取無痛胃腸鏡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胃腸鏡治療,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2種胃腸鏡治療方法均能準確檢查出患者消化系統病灶部位,其中觀察組患者在檢查與治療過程中無不適癥狀,總有效率為100.0%,而對照組患者出現明顯的惡心、嘔吐和疼痛癥狀,治療總有效率為2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2種胃腸鏡治療方式均可準確診斷患者消化系統病灶部位,無痛胃腸鏡治療的痛苦小,治愈率高,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首選方法。
胃腸鏡治療;消化系統疾病;臨床療效
近年來,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如肛腸梗阻和腫塊等,既給患者帶來身體痛苦,又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1]。臨床中常使用胃腸鏡檢查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但因常導致患者出現不適感,因此出現不配合治療的情況,使得治療效果有限。在醫療技術發展推動下,無痛胃鏡檢查逐漸應用在臨床中,獲得了較好的效果[2]。本研究以150例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采取常規胃腸鏡治療和無痛胃腸鏡治療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監利縣汴河鎮衛生院2014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5例,女65例,年齡34~71歲,平均年齡(47.5±1.34)歲。將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其中觀察組中男45例,女30例,年齡34~70歲,平均年齡(47.3±1.33)歲;對照組中男40例,女35例,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47.2±1.42)。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觀察組患者 觀察組患者采取無痛胃腸鏡治療方法。在術前,醫師幫助患者放松緊張的情緒,讓患者做好術前的心理準備,并仔細詢問患者的疾病史,避免存在影響手術效果的不利因素,保障手術可以順利完成[3]。同時,醫師要求患者在術前的2周時間內禁煙,以免因吸煙增加唾液與痰液分泌,術前的12 h需要保持禁食,8 h保持禁水,以保證患者的腸道清潔。醫護人員在術前需要對手術器械進行全面消毒,對患者進行吸氧操作與心電監護,實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醫師采用鹽酸利多卡對患者進行表面麻醉,在5 min后以鼻導管進行吸氧,然后幫助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將稀釋好的丙泊酚慢速靜脈注射。在對患者用藥的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在患者出現入睡、肌肉松弛和無睫毛反射等癥狀后再緩慢插入鏡身。在操作的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準備腎上腺素和麻黃堿等以應付突發狀況,如果患者存在躁動情況,則追加適量的丙泊酚[4]。在檢查結束后,醫護人員需要觀察患者是否存在惡心或嘔吐等不適癥狀,時間為30 min以上。
1.2.2 對照組患者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胃腸鏡治療方法。術前要求與觀察組患者一致[5]。術中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采取心電監護,在手術操作中進行持續供氧,保證手術安全性,檢查結束后觀察30 min以上。
1.3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生活可以自理;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可以進行簡單的運動;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需要進行臥床休息;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變化,甚至出現加重跡象。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在經過胃腸鏡檢查與治療后,2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所好轉,其中觀察組患者治愈為68例,顯效為6例,有效為1例,總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患者治愈為8例,顯效為5例,有效為3例,無效為59例,總有效率為2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在進行胃腸鏡檢查與治療的過程中,均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惡心、嘔吐和疼痛等不適癥狀,對患者治療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觀察組患者在進行胃腸鏡檢查與治療的過程中,無明顯惡心、嘔吐和疼痛等臨床癥狀,3例患者出現輕度惡心和嘔吐情況。見表2。

表2 2組患者檢查與治療時的不良反應比較(n)
近年來,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胃腸鏡檢查在臨床中也得到普及應用[6]。胃腸鏡在臨床應用中主要為2種方式:常規胃腸鏡檢查和無痛胃腸鏡檢查。這2種方法均可以準確判斷患者病灶部位與胃腸道情況,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治療,但是在應用時各有利弊[7]。常規胃腸鏡檢查的費用較低,但是術前準備較多,并且術中對患者身體造成較大痛苦;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雖然可以使患者免受痛苦,但是治療的費用相對昂貴。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胃腸鏡治療方法,其中治愈為8例,顯效為5例,有效為3例,無效為59例,總有效率為2 1.3%,患者在檢查與治療過程中均感到疼痛,35例患者出現惡心癥狀,20例患者出現嘔吐癥狀,33例患者因不適癥狀放棄了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無痛胃腸鏡治療方法,其中治愈為68例,顯效為6例,有效為1例,總有效率為100.0%,患者在檢查與治療的過程中無疼痛感覺,僅有2例出現惡心癥狀,1例出現嘔吐癥狀,沒有患者因為不適癥放棄治療。由此可見,采用無痛胃腸鏡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不良反應較少,且治愈率較高,可以作為診療消化道疾病的首選方法[8]。
綜上所述,常規胃腸鏡和無痛胃腸鏡2種治療方法均可以準確診斷患者消化系統病灶部位,但是相對于常規胃腸鏡治療方法,采用無痛胃腸鏡治療方法,患者身體痛苦小,易于醫師手術操作,提高了患者耐受性,降低了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幾率,在掌握好適應癥與禁忌癥后,其臨床療效較為顯著,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1] 夏忠艷,周先洪.胃腸鏡治療146例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3):412-413.
[2] 鄧曉鋒,白慧榮.無痛胃腸鏡治療40例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4):50,52.
[3] 劉欣.胃腸鏡治療146例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7):107-108.
[4] 王小莉.無痛胃腸鏡在消化內科臨床中的應用探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3,4(1):30-31.
[5] 葉芬,王紅玲,鄭國榮,等.無痛胃腸鏡與常規胃腸鏡臨床應用1800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12):1264-1269.
[6] 李文舉.104例消化系統疾病臨床不合理用藥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2,8(7):71-72.
[7] 楊紅偉,吳國斌,冶麗娜.痰熱清注射液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性發熱150例療效觀察[J].兵團醫學,2013,38(4):33-34.
[8] 李之平.消化系統疾病門診不合理用藥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6(11):117-11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8.037
湖北 433300 監利縣汴河鎮衛生院 (何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