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婕 姜文文
優質護理對小兒麻疹并發癥及臨床療效的影響
邊婕 姜文文
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對小兒麻疹的臨床療效及并發癥發生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小兒麻疹21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9例,全部患兒的治療方式相同,對照組和觀察組都實施常規護理,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分別觀察2個患兒臨床并發癥發生的情況以及評估各項指標。結果 218麻疹患者全部治愈。觀察組(11例)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36例)(P<0.05);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間(5.21±1.23)、皮疹消退時間(3.87±3.12),臨床各項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間(9.23±2.43)、皮疹消退時間(10.65±2.21)(P<0.05)。結論優質護理服務對于麻疹患兒的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促進患兒迅速康復,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并且可以提高其護理依從性及滿意度,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麻疹;優質護理;并發癥
小兒麻疹(measles rubeola)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在我國在嬰幼兒階段已全面覆蓋使用麻疹減毒活疫苗,使其發病率很低。現階段一般在6個月~5歲發病率較高,臨床癥狀一般為發熱、流涕、咳嗽、眼結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膚斑丘疹[1]。其主要并發癥為肺炎、心衰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兒的生命健康及質量[2]。因此對麻疹患兒實施有效的高質量的護理措施,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顧性分析優質護理對小兒麻疹并發癥及臨床療效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遼寧省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小兒麻疹218例,其中,男136例,女82例;年齡5.5個月~5歲,平均年齡(2.61±1.32)歲。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各109例。2組性別、年齡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全部患兒的治療方法相同,均予以體溫控制、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對癥療法。治療:采取麻疹的常規治療主要有:抗病毒、抗炎、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等,并發癥的治療是重點。結局所有患兒全部治愈。全部患兒嚴格監測生命體征,心電監測,注意HR、呼吸頻率的改變,緊急情況可予以面罩吸氧;予以紫外線消毒:嬰幼兒抵抗力差,因此每天需要采用紫外線進行消毒處理;隔離患兒:由于麻疹的傳染性較強,應給患兒安排單人房間,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開窗通風,每天2次(避免直接吹風,防止受涼)。杜絕患兒與其他正常兒童接觸等常規護理,一般隔離10 d后撤銷隔離。觀察組患兒相關優質護理主要為包括:(1)霧化吸入:將氨溴索懸液對入霧化液內,面罩吸入,霧化氧流量為5~6 L/min;3次/d;霧化時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兒面色及呼吸情況,發現異常匯報醫生及時處理。(2)促進患兒有效排痰;用手拍背:手指并攏彎曲,掌心呈鏤空狀,用腕部力量由肺底自外向內、由下向上有節奏性予以叩擊。(3)專人監測皮疹:密切觀察皮疹形態、出疹順序及消退情況,主要方面有:皮疹有無出齊、是否有進展性、觀察皮疹的分布、顏色等情況,如融合成片或進展性增多、顏色突然黯淡提示疾病加重;如手足心均出現皮疹,顏色鮮艷提示預后較佳;在出疹期間,護理人員要注意出疹患兒皮膚的清潔情況,當患兒出現腹瀉等并發癥時要及時用用溫水擦浴并且及時更換干凈的衣服,要做到勤換尿布和更換床單以保證患兒臀部的清潔,同時應剪短患兒的指甲,防止抓傷皮膚繼發感染;當患兒皮疹退后要及時涂抹液體石蠟以達到潤滑皮膚的目的。(4)口腔護理:患兒常因口腔內麻疹柯氏斑疼痛拒食,必要時可給予鼻飼。恢復期間,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為主。食物品種以牛奶、米湯、果汁為主,禁忌辛辣、油膩食物。與此同時當患兒出現柯氏斑,飲食水量也相應減少,極易出現口腔炎癥,可用生理鹽水對口腔進行2次沖洗從而使口腔保持清潔。(5)高熱期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每4~5小時測量1~2次,多喝水;如患兒高熱持續或體溫超過39℃或40℃,部分可并發高熱驚厥。一般的發熱勿須作特殊處理,可進行溫水擦浴物理降溫;同時患兒應絕對臥床休息,發熱時一般不予藥物降溫處理,以免導致出疹不順。(6)心理護理:患兒由于年齡小,容易對熟悉環境產生依賴性,當進入一個陌生環境后容易造成對新環境的不適,這給患兒的檢查及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此時患兒會并發各種心理問題。作為醫護人員,我們要做到針對不同年齡的患兒,采取有效的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作為護士在態度上應做到溫柔和藹,語言親切,以此消除患兒對治療的抵觸心理。同時安慰患兒家屬不要過分恐懼,向患者交代麻疹臨床預后好,無后遺癥,以解除其患兒家屬的思想壓力[3]。(7)健康教育:指導家長麻疹的護理要點及相關疾病知識,配合治療及檢查。此外,嬰幼兒還要提倡母乳喂養,少食多餐,多喝開水及熱湯,多食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物,以利于清熱、解毒;最后確保患兒病房環境的舒適,要為患兒創造一個安靜、溫馨的休息環境,保障患兒能夠得到充足的休息。在護理過程中患兒如有嗜睡、煩躁、頭痛、劇烈嘔吐、昏迷等癥狀,此為腦炎的表現,一旦發現,應立即報告醫生進行搶救。同時要減少刺激,保持病房安靜,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鎮靜藥。對于昏迷患兒,可給予冰帽,降低腦細胞耗氧量,保護腦細胞。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并發癥情況比較,結果發現對照并發癥總數為36例,觀察組總數為11例,通過比較觀察組并發癥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相關并發癥發生的情況(n)
2.2 2組患兒臨床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間、皮疹消退時間臨床各項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臨床指標比較(s)

表2 2組患兒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例數住院時間(d)皮疹時間(d)對照組1099.23±2.4310.65±2.21觀察組1095.21±1.23 3.87±3.12 t值15.41018.514 P值<0.05<0.05
麻疹是小兒科中最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疾病,傳染性較高,通常情況下,麻疹患兒免疫力低下,體溫高,如果出疹不順利,由于病情急、發展快,很可能導致死亡[2,4]。本研究對麻疹患兒予以優質護理,以與患者進行交往、啟發為原則,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口腔護理、高熱護理、用藥干預、心理疏導、拍背、監測病情等優質護理,提高生存質量,改善患兒預后。優質護理服務[5-6]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全方位對患兒的心理、生理進行護理,優質護理服務符合現代護理的要求,是提高臨床效果、促進病情恢復的關鍵環節。本研究結果顯示:優質護理后,肺炎、喉炎、腹瀉、心肌炎、肝炎等并發癥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皮疹消退時間、總有效率等臨床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優質護理服務對于麻疹患兒的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促進患兒迅速康復,提高其護理依從性及滿意度,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麻疹的預后與患者免疫力強弱關系密切。年幼體弱,營養不良,患佝僂病者,特別是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較重,常遷延不愈,易引起并發癥,可引起肺炎、腦炎、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等[7]。本研究對麻疹患兒予以優質護理,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從而顯著減少了麻疹并發癥的出現,提高了護理質量[8]。在對麻疹患兒實施優質護理過程中,做到針對性有效的護理,對減輕患兒病情、減少并發癥尤為重要,今后在臨床工作中應當廣泛的開展。
[1] 寶霞,孫秀俠,周原,等.檢測臍血中的麻疹抗體滴度對評估人群整體麻疹抗體水平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志,2013,36(27):10-11.
[2] 袁開健.優質護理在小兒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 2015,28(14):172.
[3] 張燕.68例小兒麻疹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當代醫學,2011,17(9): 127.
[4] 邱心,林藝鳳.小兒麻疹合并肺炎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211-213.
[5] 孫俊杰.優質護理在小兒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19(17):110-114.
[6] 梁華.優質護理在小兒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J].醫學信息,2015,28(16):85-86.
[7] 陳妙華.周敏,林靜芬.麻疹并發病毒性心肌炎69例護理[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11):1755-1756.
[8] 鄧永蓮.優質化護理對麻疹患者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 2014,21(2):314-31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8.059
遼寧 116034 遼寧省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 (邊婕 姜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