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胃大部切除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劉曼
目的 探討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應用于胃大部切除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將92例胃大部切除手術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對照組采用普外科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術前常規準備及術后看護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包括圍手術期針對性護理措施、康復指導等。出院時,記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等指標,并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為(1.05±0.39)d、首次排氣時間為(3.12±0.83)d、術后住院時間(5.45±1.13)d,顯著優于對照組的(2.45±1.21)d、(4.67±1.12)d、(9.75±1.4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療效優良率為100.0%,顯著優于對照組的87.0%(P<0.05)。結論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應用于胃大部切除術患者護理中,療效更佳,康復速度更快。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胃大部切除術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是指避免或減輕患者因手術治療而產生的各種應激反應,加速患者康復進程[1]。這一理論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外科手術治療疾病護理工作中,療效肯定,但臨床有關胃大部切除術應用加速康復外科護理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通過將加速康復外科應用于胃大部切除術患者護理工作中,并與常規護理患者進行比較,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現將詳細情況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遼寧省錦州市義縣人民醫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胃大部切除手術患者92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齡(58.7±4.1)歲,胃潰瘍8例,胃癌21例,胃穿孔1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4例,女12例,平均年齡(59.1±3.9)歲,胃潰瘍9例,胃癌22例,胃穿孔15例;2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病例納入標準[2]:(1)符合胃大部切除術手術指征;(2)術前未接受輔助性放、化療;(3)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1)合并腫瘤、梗阻或穿孔者;(2)凝血機制障礙或嚴重臟器功能障礙;(3)臨床資料不齊全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普外科常規護理,具體如下:(1)常規健康宣教。(2)術前準備:禁飲禁食,嚴格執行術前腸道準備,同時為患者放置鼻胃管。(3)術后護理:術后給予靜脈鎮痛泵止痛;行飲水試驗;根據患者情況適當安排床下活動
1.2.2 觀察組 采用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具體如下:(1)術前準備:不執行常規腸道準備,不常規放置鼻胃減壓管。(2)心理輔導:根據患者病情、性格特征及文化水平進行耐心術前健康教育,針對患者及家屬疑慮及時講解,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消除恐懼心理,拉近醫患距離,使患者積極面對手術治療。(3)術后護理: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根據患者病情采取最舒適體位;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及疼痛程度調整鎮痛泵用藥劑量,保證患者處于最理想鎮痛狀態;防止術后低體溫出現,給予適當保暖措施,包括加熱輸液器、開放空調及加蓋被服等;在患者麻醉蘇醒6 h后,可鼓勵患者適當進食流質食物,早期進行腸內營養支持,在避免胃腸道不適反應發生的前提下,逐漸增加食物攝入量。(4)康復指導:麻醉蘇醒6 h后,協作患者進行手指、足趾等小關節及四肢大關節的被動運動;鼓勵患者術后早期采用半坐臥位,雙下肢適當活動,并根據情況適時調整體位。
1.3 療效評價標準[3]記錄2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等指標;臨床療效標準:優:術后1周內出院,傷口愈合良好無其他不適癥狀;良:術后10天內出院,輕度不適癥狀可自愈;差:術后2周以上未出院,傷口愈合欠佳,并發癥較多,體質量較術前減少5%以上。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各項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2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例數腸鳴音恢復時間(d)首次排氣時間(d)術后住院時間(d)對照組462.45±1.214.67±1.129.75±1.41觀察組461.05±0.393.12±0.835.45±1.13 t值7.477.5416.14 P值<0.05<0.05<0.05
2.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臨床療效優良率為100.0%,顯著優于對照組的87.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的優勢在于,既不需要術前進行常規腸道準備,也不需要備皮,術前準備更為人性化,還可在術前夜攝取一定流質食物,可為患者提供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保持體力,是康復速度加快[4-5]。另外,術后對患者體溫和輸液量的有效控制,可進一步避免患者因應激反應而發生臨床療效低下的情況。在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中,麻醉清醒后即可少量多次進行飲水,而非飲水成功后,這樣可以保證患者進水量,快速恢復飲食,有利于患者康復[6-7]。
本組研究顯示,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為(1.05±0.39)d、首次排氣時間為(3.12±0.83)d、術后住院時間(5.45±1.13)d,顯著優于對照組的(2.45±1.21)d、(4.67±1.12)d、(9.75±1.41)d。說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更貼近患者圍手術期生理、心理變化,有利于促進病情康復,與相關研究結論一致[8]。另外,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臨床療效優良率為100.0%,顯著優于對照組的87.0%。觀察組療效更優,說明將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應用于胃大部切除術患者護理中,療效肯定,康復速度更快,值得推廣應用。
[1] 鄭芳華.對胃大部切除患者進行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的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3,11(8):1318-1319.
[2] 李文墨,趙佳寧,秦學昌.加速康復外科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24(4):45-47.
[3] 張文杰.胃癌大部分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加速康復外科治療的施護[J].中醫臨床研究,2011,4(7):98-99.
[4] 張素艷,韓明金,林峰.早期活動干預對胃大部切除術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健康月刊,2012,30(4):121-122.
[5] 辛志宏.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普外科胃大部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4,10(26):354-355.
[6] 黃紅霞,劉紅梅,陳勇.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結直腸癌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3):42-44.
[7] 張蕊.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腹腔鏡結直腸癌患者圍術期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3):649-651.
[8] 龍澍娟.胃大部切除術患者中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的應用體會[J].河北醫學,2012,18(9):1294-129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8.071
遼寧 121100 遼寧省錦州市義縣人民醫院 (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