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師梅
影響肝腎移植術效果因素及護理對策
薛師梅
目的 探討對肝腎移植術效果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并采取護理對策。方法 選取肝腎移植術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影響肝腎移植術效果的因素,再行相應護理,探討其效果。結果 隨訪1年45例患者存活41例,存活率為91.1%,腹水、Na+水平在126 mmol/L以下、術前12 h透析以及膽紅素在17.1 μmol/L以上屬于影響其存活率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 對肝腎移植術患者采用護理干預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現象,提升移植肝腎遠期存活率,改善患者生命質量。
肝腎移植術;影響因素;護理對策
臨床逐漸深入研究免疫抑制藥物與器官移植手術技術,使得肝腎聯合移植手術獲得突破進展,對肝腎功能衰竭患者而言可有效挽救其生命,減少死亡現象,且遠期療效明顯。經調查顯示[1-2],對肝腎移植患者開展護理干預可強化治療依從性,將應激反應減輕,優化其生活質量。本文為探討肝腎移植術的主要影響因素與護理對策,現選取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肝腎移植術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45例中男32例,女13例;年齡26~63歲,平均(48.4±7.3)歲。15例為肝腎綜合征,12例為腎小球腎炎,8例為先天性多囊腎,6例為腎功能衰竭,2例為慢性移植腎腎病,2例為高血壓性腎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肝腎移植術,分析影響術后患者存活的危險因素。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軟件SPSS 21.0對所有數據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肝腎移植術患者存活影響因素分析 隨訪1年45例患者存活41例,存活率為91.1%。由表1可知,對于肝腎移植術患者而言腹水、Na+水平在126 mmol/L以下、術前12 h透析以及膽紅素在17.1 μmol以上屬于影響其存活率的獨立危險因素,詳情見表1。

表1 肝腎移植術患者存活影響因素分析[n(%)]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對患者心理狀況予以評估,同時調查其學歷水平、自身認知疾病與病情程度、家庭支持系統等,對患者心理要求與狀態予以細致了解。結合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臨床特點,解答患者存在疑慮,對手術相關注意事項予以詳細介紹,將其緊張與煩躁心理消除??刹捎盟沙诏煼?,播放輕音樂,隨著音樂節奏進行深呼吸,將緊張情緒放松,而后患者每日自行練習。若患者存在敵意可鼓勵患者主訴,給予理解與尊重,而后找出敵意原因,將患者難以控制與易怒情緒疏導;若患者強迫癥則與其共同將強迫原因找出來,行漸進性肌肉放松療法,將患者強迫行為與思維消除。
3.1.2 術前準備工作 肝腎移植術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較高,因此術前一定要對肺功能狀態予以有效改善。術前叮囑患者戒煙,確保口腔處于清潔狀態,指導患者有效排痰與咳嗽,若有必要給予霧化吸入,若患者病情允許給予呼吸功能鍛煉器與爬樓梯方法將其肺活量提升。嚴密監測肝腎功能,對24 h尿量、血壓行密切觀察并做好記錄,對患者可自行排尿則給予呋塞米與螺內酯,控制日劑量最大為160 mg與400 mg,同時對人血白蛋白予以補充。若患者還未行血液透析且尿量減少可術前給予特利加壓素、呋塞米以及利尿劑等,提升腎臟灌注量,對原腎功能予以最大化維持。此外,接受肝腎移植手術患者表現為低蛋白與全身狀況差,且手術時間長,體位較固定,枕部、腳后跟、背部以及骶尾部等易壓瘡,因此需將防護墊墊在上述部位并定時按摩觸摸部位。術后將切口保護膜撕下時一定要輕柔,避免皮膚受到損傷。
3.2 術后護理
3.2.1 病情觀察 接受肝腎移植術后應開展液體治療,且要防止“大進大出”[3],術后禁食,給予膠體與晶體,日劑量為3000 mL。行補液治療,基于此給予腎上腺素、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藥物,維持收縮壓為110 mmHg左右,維持中心靜脈壓為7 cmH2O左右,確保腎臟與肝臟移植的血液灌注壓力。維持早期尿量為每小時200 mL,后期則為每小時100 mL。若患者每小時尿量不足100 mL應及時對原因予以查找,同時積極處理;若每小時尿量超過200 mL則應對輸液狀況行密切觀察,出入量應保持平衡狀態,對酸堿與體液平衡予以維持時應與尿量、中心靜脈壓、血壓以及心率等相結合。按照1∶1的比例將額外增加的復方氯化鈉溶液、液體混合于5%葡萄糖溶液后輸入。結合日引流量與化驗結果對白蛋白行補充,微泵注入小劑量前列地爾或者多巴胺對肝腎血管予以擴張。
3.2.2 飲食護理 患者恢復飲食后需注重低脂肪、高維生素以及高蛋白,注重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類以及辛辣食物。若患者腎功能正常應補充維生素,飲食需清淡易消化;若患者腎功能受損應對蛋白質予以限制,補充熱量。確保飲食衛生,戒煙禁酒。
3.2.3 導管護理 術后常規留置導管,導管一定要確保牢固性,密切觀察,叮囑患者謹慎活動,避免自行脫出誘發大出血。開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對頸內靜脈置管必要性予以充分了解。避免感染,對于頸內靜脈導管而言感染為嚴重并發癥,因此一定要做好皮膚消毒工作。污染源主要為醫護人員手與患者皮膚,因此在穿刺并開展護理操作時一定要確保手衛生[4],同時廣泛嚴格消毒患者穿刺皮膚??墒褂玫怍竞笤賹?5%酒精脫碘予以使用,覆蓋敷料為外用美敷料,換藥2次/d,每周開展局部培養。美敷無菌自粘性傷口敷料制成材料為特殊無紡布,抗水性與透氣性優良,且材質柔軟,其中含有人造絲填棉,吸引力高,吸收力強,可確保皮膚正常呼吸與穿刺點處于干燥狀態。此外還要避免導管堵塞。每次先對導管通暢性予以檢查而后再行輸液,不可用注射器在血管中將導管中堵塞血塊用力推入,防止栓塞。完成輸液后行封管處理,主要推注5 mL 25 μ/mL肝素鹽水,正壓封管,確保肝素液充盈于導管中,而后稍微折疊接口導管,避免將針管取下時受到負壓影響導管中有回血現象。
3.2.4 并發癥觀察與處理 (1)排斥反應:術后移植肝腎可免疫保護腎臟,減少急性排斥反應現象,將移植腎存活時間延長,可緩解排斥反應程度。肝排斥反應主要有肝區疼痛、肝酶與血膽紅素上升明顯、黃疸、發熱畏寒以及乏力等表現;腎排斥反應則主要有血肌酐與血壓上升、尿量降低、腎區腫痛、浮腫以及發熱等。通常于術后30 d內出現,術后5~10 d會出現第一次排斥反應,因此一定要密切觀察,并行積極處理。(2)胸腔積液:表現為心率加快、難以呼吸、胸痛等,因此需確保腹部引流暢通,避免膈肌受到炎性物質刺激;對低蛋白血癥行有效糾正,注重高蛋白飲食,避免胸水;胸腔積液超過500 mL時需對胸腔閉式引流予以留置,對引流管行妥善固定,防止返流誘發逆行感染。(3)膽道并發癥:包括膽管狹窄與膽漏等,若腹腔引流液量多且為深黃色提示可能為膽漏,需積極有效處理。
當前治療腎臟與肝臟嚴重衰竭或者功能嚴重不全且表現為不可逆時肝腎移植為主要手段,對于終末期腎病合并終末期肝病患者需行肝腎聯合移植。本組1年存活率為91.1%,影響肝腎移植術效果因素較多,包括腹水、Na+水平、術前12 h透析以及膽紅素等,可能關聯于腎臟出現間質性腎炎或者免疫復合物沉積等病理學變化[5],而手術與抗排反應藥物等會導致肝臟進一步受損。對肝腎移植患者一定要做好護理干預工作,術前開展心理護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改善肺功能,避免術后肺部感染[6-7];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與引流管,積極防治并發癥。由此可減少肝腎移植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現象,提升移植肝腎遠期存活率,改善患者生命質量[8]。
[1] 伍小青.肝腎綜合征65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21):62-63.
[2] 陳蘇蘭.肝硬化腹水患者并發肝腎綜合征低鈉血癥的護理干預研究[J].當代醫學,2014,29(33):112-113.
[3] 楊學華,趙秀娟.連續性腎替代治療晚期重型肝炎合并肝腎綜合征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16):109-110.
[4] 陳小青.腎移植術后急性肝功能損害患者的護理體會[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3,15(4):60-61.
[5] 孟曉云,孫珂珂,石炳毅,等.腎移植后新發糖尿病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11):1356-1359.
[6] 范忠珍,袁浩斌.腎移植患者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的相關研究[J].中華國際護理雜志,2003,2(5):318-320.
[7] 王德盛,竇科峰,郭照江.器官移植患者社會心理因數分析[J].醫學與哲學,2004,25(11):68-69.
[8] 葉桂榮,王靜新,宜蓓.對腎移植術后病人實行社會護理的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雜志,2000,3(2):64-6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8.079
湖南 410013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薛師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