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人性化護理在心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周鑫
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在心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196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8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模式,給予觀察組患者人性化護理模式,對比2組患者的滿意度。結果 人性化護理組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1.84%,住院時間為(19.74±2.14)d,常規護理組護理滿意度為78.57%,住院時間為(31.14±3.24)d,人性化護理組護理滿意度要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心內科的臨床護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護理方式,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提高了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人性化護理;常規護理;護理滿意度
近年來臨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較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的發病率,更是逐年提高。心血管疾病由于發病快、發展迅速,可造成患者的機體永久性損傷甚至死亡[1],因此除給予患者必要的、及時的臨床治療外,對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也可以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本研究對近年來心內科收治患者護理工作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此研究選取西安市北方醫院心內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腦血管患者19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8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43.14±3.15)歲。觀察組中男67例,女31例;對照組中男56例,女42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調查研究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調查研究,均能與人正常溝通交流,排除精神病史或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經過CT、彩色多普勒超聲及臨床病理學診斷,其中冠心病患者88例,高血壓患者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心力衰竭患者26例。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入院護理,監護心電圖,降血壓、血脂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其方法為:(1)營造人性化護理環境:通過營造人性化的醫療環境,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歸屬感,緩解其對醫療環境的緊張感。醫院通過改善醫院環境,設置便捷的服務,如微波爐、便利店等,方便患者的生活;設立健康宣傳標識,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預防和治療方面的知識。護理人員應加強對病房環境的管理工作,隨時保持室內的環境的整潔,并保證室內空氣新鮮;對不能自主活動的患者應給予幫扶,使患者感到溫馨,降低其對陌生環境的抵觸心理。(2)加強心理護理與溝通:心內科收治的患者年齡相對較大,其心理壓力相對較大。由于擔憂病情或者是對家人造成負擔等,極易產生抑郁、緊張、自閉、煩躁等不良情緒,甚至對護理人員產生抵觸情況,嚴重影響了疾病的治療效果。針對這些情況,護理人員應主動耐心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由患者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間接通過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問題原因,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滿足其正常的心理需求。護理人員對患者家屬所提出的各類問題也要耐心的進行解答,并對其進行護理知識和健康知識的指導,幫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和依從性。(3)人性化用藥護理:心內科患者以中老年人群為主,其服藥依從性相對較低,容易產生錯服或者漏服的情況。對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用藥的監督和管理及指導工作。如服用降壓類藥物的患者,容易造成體位性低血壓,護理人員應提示患者改變體位時需將動作放緩,盡量輕柔;對于服用具有鎮靜、催眠效果藥物的患者,需告知其當服藥后出現不良反應時,應該保持臥床狀態,不可運動;對于便秘的患者,應科學安排其使用瀉藥的時間,避免對患者的休息造成影響。
1.4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滿意度指標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本組患者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開展人性化護理的患者滿意度為91.84%,高于常規護理組的7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人性化護理組的住院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滿意度及住院時間對比[n(%)]
近年來研究發現,人們除了對護理效果提出了較高要求外,對護理的服務質量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1-2],對優質護理工作的關注度也明顯提高。因此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素質,有助于推動整體護理水平的提升[3-4]。
人性化護理就是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要善于從患者的眼神、表情、言語、體態中讀懂患者的需求、痛苦、渴望,并且盡最大努力去滿足患者的需要,護理人員要用自己的熱情和自信、平靜、積極的心態去營造良好的護患人文氛圍。
在開展人性化護理服務時,需堅持以提高患者治療舒適度為原則,進行患者的統一管理。同時對醫護人員的管理中,應以調動護理人員自身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為主,不應強制性增加其工作內容,避免護理人員對工作產生抵觸心理。由于護理工作是一個整體合作的過程,所以必須加強對護理人員團隊精神的培養,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互幫互助、團結一心,有效發揮出整體團隊的合作力量[5],將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到工作當中。
此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開展人性化護理管理,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為提高治療效果奠定了基礎,同時由于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其可以有效避免患者臨床風險事故的發生幾率,降低護患矛盾的發生率,同時也為醫院營造了積極的醫療文化[6-8]。
[1] 王曉東,劉紅.人性化護理在心內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5(2):65.
[2] 徐文貞.人性化護理在心內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19):153-154.
[3] 劉昭君,岳仕鴻,錢涵,等.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9):54-57.
[4] 吳潔.人性化護理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2):63-65.
[5] 尹華商.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1, 17(8):133-134.
[6] 李碧玉.人性化護理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2):73-74.
[7] 郭燕紅.適應形勢銳意進取促進護理工作可持續發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5):305-307.
[8] 曹芹,陳兵.人性化護理在臨床住院科室中的實施及其效果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1):121-1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8.082
陜西 710043 西安市北方醫院 (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