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玲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體現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而目前的中學語文教學存在著一些普遍現象,那就是考分高的學生其真正的語文水平不高,不僅聽說讀寫能力低,而且寫作能力更低;而語文能力強的常常得不到高分,得高分的又常是極其一般的學生。這種反常的狀態應引起全體語文教師的深思。新課改環境下,筆者就三維目標在語文教學方面的落實情況做一反思,并提出了幾點整改意見。
關鍵詞:三維目標;導向性;偏差;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7-0230-14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39
一、三維目標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導向性偏差
(一)知識與技能薄弱化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牢牢把握知識與技能目標這個底線,否則就會偏離真正的語文教學。例如,筆者曾聽過一節語文課《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主人公為什么打鎮關西、結果怎樣、這是一個怎樣的人?而省略了學生識字與寫字、閱讀與思考、語言積累等。教師一上課就組織討論發言,如同講《水滸》故事,一節課熱鬧非凡,而且拓展延伸、德育滲透,真算得上是應有盡有。試想,如果一節語文課上少了聽、說、讀、寫等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短短的課文也讀不熟練,沒有很好地理解課文,就引導學生大談思想收獲,這些遠遠脫離了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二)過程與方法的偏離
由于“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是以往課堂教學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師設計這類目標,往往不能面面俱到,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往往令一些教師措手不及。例如,在一位教師講《珍珠鳥》的時候,在師生互動環節中,有一名學生向教師質疑:“老師,您喜歡做籠中鳥還是自由的鳥?”同時以期待的目光緊緊盯著老師。教師措手不及,脫口而出:“老師喜歡做籠中鳥,因為那樣可以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也許是這位教師被生活所累了,可這就很明顯犯了一個導向性錯誤,把學生引向了不積極的一面。學生會想,教師都想做籠中鳥,可能還是籠中鳥比較幸福,我也想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也不想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尤其是面對現在的學生,他們過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會誘發他們的一些惰性思想和行為。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成了思想品德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只有與知識與技能和過程方法融為一體,才是有生命力的。有些教師脫離具體內容和特定情境就生硬地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例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在一節課的最后一個拓展延伸環節,教師把討論的重點放在“如何孝順我們的爸爸媽媽?”學生都很慷慨動情,但完全脫離了語文的文本教學,成了思想品德課。因為教師根本沒顧及到語文知識在學生表達過程中的運用,因而對學生與語文教學也起不到太大的積極作用。
二、三維目標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落實策略
“高效課堂”是廣大教師努力追求的重要課題,合理制定三維目標、有效落實好三維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要落實好三維目標,教師心中首先要有三維教學目標,課堂上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目標進行。有了明確的目標,心中就會有一桿秤,一切教學活動才不會偏離目標。筆者認為,至少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三維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屬于操作型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應著眼于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實踐體驗,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采取這樣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獲得有效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能力,使知識、文化得到積累。
(二)在指導的過程中實現三維目標
新課程標準都是以學生的學為基礎提出來的,淡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但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仍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確立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體現出來的。教師要注意在有益于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知識的掌握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學習方法,在指導的過程中和指導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在教學行為上實現三維目標
教師的教學行為是落實三維目標的關鍵。教學行為可分為:一是著眼于教師呈現知識與演示技能的呈示行為;二是著眼于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的對話行為;三是著眼于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指導行為。目標有大有小,教師應根據具體活動確定具體的目標,有層次、有針對性、有階段性,讓目標引領學生,讓學生為目標奮斗,才不至于偏離預期的教學目標。
教學的三維目標是提供分析教材和設計教學活動的依據,廣大語文教師應該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來把握三維目標,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總之,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割裂的三個目標依次實施。三維目標的落實,不是通過空洞的說教或者機械的分離來實現的,而要通過教師的設計來整體落實。三維目標需要教師在每一節課的教學當中來體現。只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和研究,對三維目標的認識就會越來越清楚,理解會越來越深刻,落實也會越來越到位。語言是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是信息的載體。不但有鮮明的工具性,而且有鮮明的人文性。沒有人文,就沒有語言這個工具;舍去人文,就無法掌握語言這個工具。所以,目前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就是要提高自身素質,做到知識更新、理念更新、教法更新,發揮教法對學生學法的良好示范作用,使語文教學的導向性不再偏離。這樣,教師的教學質量一定能再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群.變“一維”為“三維”的語文教學芻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4).
[2] 張哲卿.整合三維目標提高課堂效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5).
[責任編輯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