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宣部副部長 王曉暉
?
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開辟中國和世界交流對話新境界
——在首屆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論壇上的致辭
□ 文/中宣部副部長 王曉暉
內容提要
關鍵詞
融通中外 溝通世界話語體系
新華社是我國主流媒體旗艦,既是國家通訊社,更是世界性通訊社。作為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當中唯一一家媒體機構,新華社在理論與實踐結合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和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在對外傳播領域,新華社既有長期的實踐積累,又有前沿的理論研究。此次論壇以“戰略與路徑: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為主題,緊扣當前對外傳播的重大命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今世界,大國角力不僅圍繞經濟、科技、軍事等傳統硬實力展開,圍繞話語權展開軟實力競爭越來越成為一個突出現象。長期以來,世界范圍內的國際話語權分配極不平衡,西方大國憑借其“話語霸權”掌握著世界議題走向,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處于話語弱勢。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持續發展,中國不僅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而且以中華文化獨特視角和當代中國價值理念思考世界、與世界互動,逐步形成和壯大了中國話語聲音,在國際社會產生重大影響。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對外宣傳工作,把對外話語體系建設作為創新外宣工作的重要突破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這是中央全會文件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對外話語體系的戰略任務。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精神和決策部署,切實推動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取得新的突破。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倡導和積極踐行對外話語體系創新,他提出的命運共同體意識、新型大國關系、周邊外交理念、亞洲新安全觀等,都是話語體系創新的典范之作,為中國與世界交流對話開辟了新境界。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聯接中外,溝通世界”,再一次指出了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的重要性。
快速發展的中國牽動世界,中國“從何處來、向何處去”已經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根本目的是:向世界講述更生動的中國故事、傳播更響亮的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理解中國。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構建一套既體現中國文化、具有中國特色,又易于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的話語體系,有利于國際社會更好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有利于中國與世界各國文明互鑒和對話交流。

□ 4月7日,主題為“戰略與路徑: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的首屆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宣部副部長王曉暉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丁海濤/攝)
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核心是用中國話語解釋中國實踐。中國奇跡是由中國人民創造的,中國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只有中國人自己才能講得清楚。我們理應有這樣的話語自覺、話語自信,把中國發展進步的話語權、解釋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組織各領域、各學科集中攻關,努力在回答中國實踐提出的新課題中,不斷地提煉概括出新的概念、新的范疇和新的表述。要聚焦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鮮明主題,準確把握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總結形成準確闡述中國道路、中國立場、中國現狀的對外表達方式。要深入梳理國際社會長期關注的涉華重要問題,圍繞國際社會普遍關切,用中國話語設置全球議題。
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必須立足中國國情、植根中國文化。中國的發展進步充分證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當代價值觀念具有旺盛生命力和獨特優勢,在中國當代社會有廣泛而深厚的基礎。對外話語體系的影響力首先是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影響力。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中國當代價值理念、價值判斷和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使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精神標識成為我們對外話語體系的底色和底氣。
中國話語體系能否更好地與世界溝通交流,關鍵是能否融通中外。這要求我們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充分體現我們對人類共同命運和全球事務的認識、思考和擔當,多反映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話語共同點、利益交匯點,多貼近外國受眾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積極學習借鑒國外有益的文明成果,做到學貫中西、兼收并蓄,使中外話語體系更好地相融相通。我們要以寬廣的國際視野和海納百川的胸懷,觀察中國、理解世界,既不固步自封,又不照抄照搬所謂西方流行概念、分析框架、理論體系,從而使中國話語體系更好地走向世界。
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有學理支撐、理論突破,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實踐探索。希望學者和業界專家進一步樹立責任擔當意識,潛心研究、合力攻關,著力破解話語難題,使我們的對外話語體系真正成為世界觀察中國、解碼中國的“一把鑰匙”。中國的發展變化一日千里,這是我們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的鮮活素材和實踐基礎,我們要通過理論創新、話語創新,對外積極宣介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新思路、依法治國新舉措、對外交往新理念,切實把我們的國情講清楚、把我們的主張說明白、把我們的發展進步闡釋好,引導國際社會客觀理性地認識中國。(此文為中宣部副部長、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長王曉暉在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論壇上的主題演講摘要)
本文認為: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核心是用中國話語解釋中國實踐。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必須立足中國國情、植根中國文化。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中國當代價值理念、價值判斷和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使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精神標識成為我們對外話語體系的底色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