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匡文波 邱水梅 江波
?
新聞客戶端采編考核機制的創新與思考
□ 文/匡文波邱水梅江波
內容提要 本文認為,新聞客戶端的采編和運營不同于傳統媒體,對于新聞客戶端采編人員的績效考核機制和辦法,也需要與時俱進,更新換代。對新聞客戶端的考核辦法需要繼承和創新報紙的采編考核制度,揚棄落后的考核手段,并依據新聞客戶端的特點創新出適合于新聞客戶端從業人員的考核辦法。
關鍵詞新聞客戶端采編考核 考評小組 分級制度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閱讀新聞的渠道主要集中于“兩微一端”,即新聞客戶端、微博和微信。
新聞客戶端的開發成為傳統媒體媒體融合的主要突破口。新聞客戶端能夠將傳統紙媒的優質內容和受眾閱讀渠道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傳統媒體的內容實現價值變現。2015年傳統媒體客戶端增長呈井噴之勢,目前主流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數量達到231個,集中分布于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截至2015年底,主流傳統媒體在360手機助手,安卓市場等各大應用市場中的下載總量超過8470萬,平均下載量達到367061次[1](不包括IOS下載量)。其中,新華社發布、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的下載量均接近或超過億級規模。
新聞客戶端的采編和運營不同于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的新聞資訊更新速度快、新聞鏈接豐富、具備一定的互動性,文本適應用戶淺閱讀的習慣,包括可視化數據新聞、短視頻新聞在內的多樣化新聞呈現方式。與此相對應的,對于新聞客戶端采編人員的績效考核機制和辦法也需要與時俱進,創新換代。
傳統報紙的考核機制主要是專業考評小組指導下的稿件計分制度。例如《華西都市報》設立的考評組,實現了專業化的人員配置。考評人員由具有豐富采編經驗、或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的碩士研究生組成,人員結構趨于年輕化和專業化[2]。業績指標是記者、編輯績效考核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考評組的主要工作內容。考評組的主要工作分為兩項,一項是每日要根據考評標準進行稿件打分與版面定級,以量化采編部門的業績和勞動量。二是負責常規的質量評價,即評定當日報紙的質量狀態,并發布報紙在同城媒體中的競爭力狀況。
具體地說,報社按照嚴格的評定標準和評定程序將稿件、版面分為A、B、C、D四等,前兩等是好稿,好版面,C為一般稿件,一般版面,D為差稿、差版面。等級評定的結果與薪酬掛鉤:C類稿為基本稿酬,B類稿的稿酬是C類稿的兩倍,A類稿的稿酬是C類稿的三倍,出現D類稿或D類版面則有相應的處罰。報社考核機制分為月度考核機制和年度考核機制。
很明顯,傳統報紙采編的考核機制已不能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需求。首先,考評小組是少數人來決定稿子,進而決定記者收入。但是在新聞客戶端的運營過程中,可以通過后臺數據,反饋閱讀數量、轉評贊數量,這與報紙媒體的傳播方式不同。紙媒稿子見報后,采編人員就完成了任務,讀者閱讀數量、閱讀感受,報紙無從知曉。但是新聞信息在新聞客戶端上發布之后,采編人員的任務才剛剛開始。其次,在傳統媒體職稱評聘體系中,缺乏對新媒體崗位的評價指標,微博、微信編輯拿不出傳統記者編輯那樣的作品,版面等代表作,失去評職稱的機會,這也導致傳統媒體采編人員不愿意轉型做新媒體。

目前對于新聞客戶端采編人員的績效考核制度還不完善,主要是依據新聞客戶端內容的閱讀量和轉評贊等指標來考評從業人員的工作業績。另外還有對于新聞客戶端專題報道策劃的考評,則結合專業考評小組進行。更值得關注的是對新聞客戶端的考核辦法也需要繼承和創新報紙媒體的采編考核制度,揚棄落后的考核手段,并依據新聞客戶端自身的特點創新出適合于新聞客戶端從業人員的考核辦法。具體的考核創新辦法包括以下幾項:
(一)考評小組專業評價和統計數據評價相結合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完善,在移動媒體時代,新聞信息的終端傳播效果是可測量的。報社通過APP新聞客戶端、社交媒體后臺數據,監測到新聞的點擊率、瀏覽量、轉載率、評論情況,從而了解哪條新聞被點擊、轉載得最多,哪個專題策劃報道最受讀者關注,了解讀者閱讀偏好,把握社會情緒,適時調整報道內容和節奏,對于能上新聞客戶端頭條的新聞,要給予加分和鼓勵。專業的新聞媒體人應當具備互聯網思維和新聞產品意識,以用戶需求作為新聞生產的重要考量。
但是,如果完全依據閱讀量和轉評贊的數量來衡量新聞客戶端采編人員的績效,難免出現迎合用戶低級趣味的內容,對于新聞客戶端品牌的長期發展不利,積累品牌公信力更是無從談起。對此,專業化的考評小組機制仍是必要的,以保證新聞內容質量。例如,《解放日報》的APP客戶端“上海觀察”將數據作為績效考核的參考標準之一,通過“360度評價法”,從自我評價、上級評價、下屬評價、讀者評價、數據評價等多個角度綜合評估采編人員業績,讓績效考核更準確、科學[3]。
(二)將個人業績與團隊業績考核相關聯
“全媒體記者”是指能夠運用多種技術采集多源信息、隨時進行動態整合,并讓新聞資源可以多次發布、實現資源共享的媒體記者[4]。但是“全媒體記者”不能取代專業媒體記者的地位,與其強調“全媒體記者”,不如強調專業化的媒體記者群,打造專業化的全媒體技術團隊。
全媒體時代新聞競爭的即時性、新聞事實的多變性,更強調新聞報道的整體策劃和團隊執行,類似這樣團隊作戰的項目將越來越多,個人績效與團隊績效相結合的考核辦法成為趨勢。對采編人員的績效考核可以采取個人績效與部門、報社等團隊績效相結合的考核辦法,讓團隊績效占個人績效一定的權重比例,一方面肯定記者參加團隊項目付出的勞動,另一方面鼓勵記者積極參與部門和報社的項目,在團隊合作中生產出更優質的內容,從而吸引更多讀者。
(三)引入管理學理論BSC平衡計分卡、KPI、360度考核等
BSC平衡計分卡可以從財務角度、顧客角度、內部流程角度、學習與成長角度對報業集團采編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定量化績效考核,既注重績效考核又保證培養長期核心能力,實現了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銜接[5]。關鍵績效指標KPI是指績效考核體系中居于核心或中心地位,能制約影響其他變量的指標。BSC和KPI均可從財務角度、顧客角度、內部流程角度、學習和成長角度等分析新聞客戶端采編人員的具體考核內容,能夠較為全面、細化地評估采編人員的表現。
360度考核辦法是由被考核者的上級、同事、下級和客戶以及被考核者本人擔任考核者,從多個角度對被考核者進行全方位評價,通過反饋程序、達到改變行為,提高績效的目的。360度考核辦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主觀評價偏差,控制績效考核中的“暈輪效應”。多角度進行綜合績效考核,并提供反饋,是一種合理,更富有意義的科學評估方法。
以上幾種評估辦法是從管理學的視角出發,擬定對新聞采編人員的考核,在程序執行上可能較為繁瑣,但是與傳統新聞采編的稿件考評制度相比,更加客觀、全面、條目細化,績效考核評估更加精確。當然,管理學中對于績效考評的理論模型還有很多,新聞客戶端管理人員,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借鑒管理學中的績效考評理論、模型。
(四)新舊媒體考評一體化,新聞客戶端建立采編人員分級制度
與紙媒相比,新媒體內容屬于報業全媒體傳播中的增量部分。當前,在傳統媒體部門,新聞客戶端與報紙內容考評上存在差距。新媒體采編人員的價值未能得到真正的體現。2013年,《壹讀》雜志在新媒體內容的考核上更具有前瞻性,它對紙媒產品和新媒體產品內容,一視同仁,在采編考核中給予新媒體產品充分的肯定和獎勵,不僅激發了員工的創意和靈感,形成了立體的內容產品架構,還促進了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與團隊之間的合作。
另外,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這類新興崗位目前還沒有對從業人員的資歷進行等級劃分,導致員工成就感不足。在傳統媒體職稱評價體系中,缺乏對新媒體崗位的評價指標,未來可以根據個人績效和工齡對新媒體崗位設立見習、中級、高級、資深編輯等級別,將新聞客戶端、微信、微博產生的社會影響力指標納入職稱評價體系,評價新媒體崗位從業者把關、策劃、編輯的能力,使新媒體崗位的員工也能獲得專業職稱晉升的機會,讓采編人員有一種切實上升的通道。
在傳媒業變革的過程中,人才資源始終是位于第一位的。新聞客戶端從業人員業績考核問題,值得新舊媒體管理層重視,并采取相應的創新措施,保障新聞客戶端從業人員自身的利益,提供較好的工作環境和待遇。考核機制的完善和成型不是一朝一日之功,必須在制度實行的過程中不斷地予以糾正,關鍵的是需要作出創新的變革,試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固守利益,落后于時代的變革。
(作者匡文波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邱水梅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江波是華南理工大學教師)
注釋
[1] 沈陽,《大河報》編委.中國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發展報告[R].2016-2-14
[2] 彭劍.市場化報紙如何進行績效考核[J].青年記者,2005(5):48
[3] 林穎.報業全媒體采編績效考核四大趨勢[J].中國記者,2014(5):103
[4] 范以錦.對“全媒體記者”認識的幾個誤區[J].傳媒觀察,2012(5):5
[5] 宋茜雪.報業集團采編人員績效考核方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2(24):142
編 輯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