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摘 要:在信息和交通相對閉塞的農村地區,小學語文作文是相對較難提升的科目之一。本文針對作文教學中遇到的諸多問題,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立足于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作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7-0230-6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19
雖然有著近十年小學語文教師的從教經驗,但學生作文能力如何提升仍然是長期困擾我的一大難題,相信眾多同行也都有此困惑。尤其是在我們這樣的山區農村學校,信息和交通相對閉塞,學生的活動范圍和眼界遠遠小于大城市的同齡孩子山區孩子們的思維是閉塞的、狹窄的。有幸的是前不久參加的安慶市開展的作文研討會,使我茅塞頓開,更讓我感受到了原來作文教學也可以很精彩。那么,在我們農村山區學校該怎樣來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呢?通過這次學習,再結合語文新課程的理念和自己平時的教學摸索,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也取得了一些進展。
一、積極示范,培養學生主動積累素材的能力
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真實的內容”,且內容具體。在我們山區學校,學生能夠見識到的事物很少,視野是那么狹窄,在這樣的環境中,培養學生搜集、積累素材的能力顯得極為重要,那么,學生的寫作素材該怎樣獲得呢?我嘗試了教給學生這些方法:(1)在閱讀中積累。閱讀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學習課內知識的同時,積累課本中覺得寫得好的詞句,并把它背誦下來。同時,在課余時間經常帶領同學們去學校圖書室,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本閱讀,記錄一些好詞佳句。所謂熟能生巧,考場上知識的靈活運用來自于平時的勤奮積累與靈活應用。因此,在摘抄之余,我還不斷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把精心挑選的摘抄按照規則進行分類,不斷強化,以求把“拿來”的東西更好地穿插在自己的作文之中,避免生搬硬套。(2)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最重要的來源就是生活,許多學生并不會懂得,這就要求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引導,教會學生怎樣去體驗生活,怎樣把生活融入寫作中去,從現實生活中去感受情感。對于山區的地理位置特殊,雖然比較閉塞,但是這里還是有值得學生留心觀察的人和事物,所以我經常帶領學生去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界的氣息,感受我們這里的人情物理。(3)在活動中積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豐富多樣的課余活動,例如參加校園運動會、義務勞動等等,以不同形式充實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妥善引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師,興趣是成功之母。只有在興趣的推動下,學生才會更樂觀、更積極地去學習。對作文越有興趣,作文的完成度就越好。針對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要避免枯燥、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去尋找、探索更有效率提高學生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比如,在一次市里的作文交流研討會議上,周宓宓老師分享了她的一次習作指導——《看動畫 寫故事》。周老師在課堂上為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花費了很多功夫,教學開始階段先讓學生欣賞一段動畫片,再給學生分析動畫片里的情節,然后讓學生動腦筋想一想,舉一反三。這樣,既避開了學生對作文的排斥心理,又在悄無聲息中讓學生開始了快樂的寫作。在周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中,都一直以動畫為線索,讓學生圍繞他們喜歡的動畫片來展開表達,由于動畫內容很有趣,學生們愿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從總體上看,周老師的辛苦沒有白費,收到了很好效果。
三、轉變觀念,培養學生的周記習慣
去年我教四年級時做了一個試驗,在開學的第一個月里,我讓學生堅持寫日記,也提出一些要求,每天堅持批改。第二月,我要求他們改為寫周記。之后將兩者對比,差別竟然不小。日記這一組,內容空洞,言之無物;而周記這一組就要好得多,不少學生在用詞用句方面減少了以前敷衍之態,內容上也變得豐滿充實。通過嘗試,我發現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在不斷增強,也讓學生在周記訓練中把內容寫得更具體更真實了。看到學生在不斷地進步,令我深感欣慰。因此,周記取代日記的做法是可行的,且更合乎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四、用心交流,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一直重視修改作文的教學,主要采取了這樣的一些方法:(1)交流法。在學生寫完草稿,先將自己的草稿檢查三次,自我修改掉一些錯誤后采用同學間互助的方式,交換各自的草稿為對方檢查,提出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時間的付出,但經過這樣的方式,為增進學生的交流提供了機會和平臺。(2)講評法。在之前交流的基礎上,老師先課余時間批改,羅列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再從班級中選擇典型作文進行集中講評。在講評課堂上,我要求學生們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解釋這樣修改的用意和好處。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從教師與學生的兩個環節去糾正一篇作文存在的問題,強化學生對普遍性存在的一些失誤點的認識。(3)鼓勵法。教師要培養學生對某一學科的興趣,要注意不能打壓他們的積極性。對于優秀的論文,及時的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不斷激發他們超越自己的信心。但是,對于較差的作文,教師要更有耐心地去輔導學生,不能一味地批評,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待作文成績比較差的學生,這個方法收到了極好的效果。綜上所述,只有充分運用好這幾個方法,才能培養出學生好的修改作文的習慣。而這種習慣一旦養成,隨著年齡的增長,就可使他們的作文水平逐步提升,甚至受益終身。
農村小學生受地理因素、年齡因素、學校師資配備因素等限制,作文能力相對不高,因此,更需要我們農村小學教師不斷學習進取,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這是個長期而任重道遠的工作,需要我們廣大同行不斷鉆研,努力探索,人性化地進行引導和教育。
[責任編輯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