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才


溫哥華或列治文航海節
去年,2015年7月11日,是中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10周年紀念日,也是中國航海節十周年紀念日。
一個國家的興盛與航海事業密不可分。世界上不少海洋國家都有自己的航海節或海洋日,每到這一天都會隆重慶祝一番。
去年8月,筆者到加拿大溫哥華時,正逢一年一度的航海節。溫哥華航海節也稱列治文航海節,屬于地方性質。列治文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卑詩省)太平洋沿岸的一座小城,屬大溫哥華地區的一部分,人口18.2萬,其中華裔約占40%。列治文市政府自2004年首次舉辦航海節,至2015年已經舉辦了十二屆,每屆都受到了民眾的熱烈歡迎。航海節慶祝三天:8月10日、11日、12日。期間,公眾可以參觀卑詩省歷史悠久的舊船廠,還能夠學習以往的航海歷史。航海節在史蒂夫斯頓舉行。史蒂夫斯頓是一座古老的漁碼頭,也稱漁人碼頭,位于Lower Arm河出口,因為漁產豐富,百多年來一直是捕魚人的聚集地。主會場設在不列顛尼亞舊船廠,這里展出有不同時代、不同特色的船只,其中帆船往往最為人所注目。去年的展出中,一艘北美僅存的木制蒸汽船Master船是一大亮點,該船建于1927年卑詩省福溪造船廠,目前被卑詩省及溫哥華市列為歷史文物。
舉辦航海節旨在展現列治文居民與海洋的親密關系,弘揚航海者的精神。每年的航海節都會有100多名義工為民眾講解航海歷史故事。
列治文航海節的亮點活動
從1995年開始,摩爾斯電報陸續退出世界水運舞臺。摩爾斯電報在加拿大早期航海、早期海軍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筆者曾是遠洋船上的報務員,所以對列治文航海節上展出的各時期的無線電通訊設備格外感興趣。無線電通訊專家布倫特(Tom Brent)用游客名字的字母,以摩爾斯電碼演奏出美妙動聽的短曲,這是我從未欣賞過的。
展會現場為不同年齡的人士提供活動項目,例如航海知識指導、音樂表演以及打旗語、打燈語、打繩結示范等。有一項“船長的挑戰”,是在船主的帶領下,市民學習如何劃槳、如何填補木板細縫及如何進行海上基本救援等。筆者注意到展會比較注重對下一代的熏陶,有職員扮演美人魚,向孩子們講述大海上的冒險故事;同時特別設有兒童造船區,讓小朋友發揮想象力,用木塊打造能乘風破浪的大船。
航海節上,船主都是自愿免費將愛船開放參觀,不論當地市民還是游客,都感到很興奮。漁業是溫哥華地區的四大產業之一,很多從事漁業的家長都帶著孩子來感受大海及航行的氛圍,熱情超乎想象。
航海節上也展示一些歷史文物及實物,主辦方希望借此讓人們了解列治文與海洋產業源遠流長的歷史。在遠航的高桅帆船前,有許多華人家長帶著子女來。
至少到目前為止,有航海就有海盜。列治文的歷屆航海節上,都有化妝海盜參與游行,不過展示的是大航海時代的西方海盜形象,當年正是那些海盜探險家發現了美洲。
加拿大航海節變成龍舟節
筆者了解到,列治文航海節有時會有龍舟競渡,60支隊伍在水上爭霸,市民和游人蜂擁而至史蒂夫斯頓漁人碼頭,度過難忘的三天。
列治文航海節上賽龍舟,應當受啟發于國家層面的加拿大航海節。加拿大航海節自1986年以來,每年6月21日、22日舉行,但卻稱為加拿大國際龍舟節。據說,酷愛戶外體育活動的加拿大人從當地華人華僑那里聽到了源自中國的故事,便在海面舉行國際龍舟比賽,以懷想遠隔重洋的屈原來歡慶加拿大的航海歷史和事業。隨著加拿大國際龍舟節聲名的播揚,比賽規模浩大起來。緊張比賽之余讓參賽者、觀眾和旅游者最感輕松的是,加拿大各地乃至世界各國食品供應商在現場擺開攤子,推銷各種美食,大家盡情挑選品嘗。
筆者想,中國古老傳統的龍舟劃到太平洋的彼岸,其實反映了歷史的一個側面。100多年前,不少中國人漂洋過海來加拿大西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卑詩省)謀生,他們開荒種地、伐木造船、洗沙淘金、修筑鐵路,對當地的建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屆列治文航海節展出有20世紀初期鮭魚罐頭廠華工棲身的棚舍,很多華人后裔參觀后感觸良多。如今,華人華僑早已融入加拿大社會的各個方面,做著各自的貢獻。
(本文照片由作者和達飛欴拍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