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弟
加快推進綠色金融的區域性改革試點工作,加強金融服務經濟綠色轉型的能力。
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約束條件,而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侯變化、維護能源資源的安全也是當前全球面臨的共同的挑戰。作為一種市場化的制度安排,綠色金融在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提出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的“新五化”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推進契機。
中國綠色金融蓬勃發展
“2015年是中國綠色金融元年”,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文如此形容。這一年,綠色金融從政府到民間、從國內到國際,如火如荼地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
政府:馬蹄聲聲催春到
2015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綠色金融將被納入“十三五金融改革與發展規劃”,作為該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
2月,中國首個官方綠色金融研究課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發起的“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重大課題正式啟動。
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健全金融等政策,大力發展信貸、資本市場、保險等多種綠色金融手段。
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建立綠色金融體系”,提出了八個方面的激勵約束機制,確立了我國發展綠色金融的政策框架。
12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分別發布發行綠色債券的有關政策,從債券融資的角度進一步推動綠色發展。
民間:眾人拾柴火焰高
4月,中國金融學會成立了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金委)。四大行、銀河證券、人保集團等金融機構和中節能集團等綠色企業、世界銀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國際機構首批加入。綠金委成立大會發布了《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報告,提出了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框架性設想和14條的具體建議。大部分建議已被中央決策層采納并逐步予以實施。
10月,中國農業銀行在倫敦交易所發行9.95億美元(等值)綠色債券,是首單中資銀行發行的綠色債券,成為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11月,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承擔的國合會“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重大課題研究成果在國合會2015年年會上匯報。課題組提出了中國綠色金融改革面臨的五大挑戰和應優先突破的六大領域。
國際:恢恢乎游刃有余
中國憑借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使我國從長期以來在環境和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談判和國際輿論中較為被動防守的位置慢慢轉為主動引領的角色。
9月,中英雙方在第七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上,在包括綠色金融在內的許多領域的合作達成共識,其中特別提到英格蘭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承諾推動就綠色金融和綠色投資達成全球共識。
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計劃于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這一舉措被英國《經濟學人》稱之為“開創了國際環境市場機制建設先河”。
10月,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將與英格蘭銀行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一起,在G20和其他框架下共同推動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探索市場化機制和調動私人部門資源支持綠色投資、綠色債券和綠色基金等。
今年:綠色金融加速發展
巴黎協定成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的里程碑后,全球都在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發展。近期倫敦金融城啟動致力于打造全球綠色金融中心的綠色金融項目,希望能夠推動金融市場更為積極地促進全球經濟低碳化轉型。
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快步疾馳。一方面政策落地迅速。央行、國家發改委在去年底發布關于發行綠色債券的政策后,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迅速跟進出臺相關政策,中國有關的監管機構幾乎都出臺了綠色債券的政策。據浦發、興業、青島三家銀行2016年第一季度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報告顯示,三家銀行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第一季度投放比例達62%,共計210.77億元人民幣,投向節能、污染防治、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清潔交通、清潔能源、生態保護和適應氣候變化等綠色產業。
另一方面開始為今年以及“十三五”相關工作積極布局。國家發改委近期通知要求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確保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
此外,中國作為今年G20峰會主席國,第一次把綠色金融加入了G20議程。這個倡議獲得了G20成員和國際組織的廣泛支持,中國人民銀行與英格蘭銀行著手組建了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在G20的歷史上留下了中國印跡。目前,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已在北京、倫敦、華盛頓舉行了三次會議。
促進綠色金融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雖然近一年來中國綠色金融發展較快,為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保護生態環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綠色金融供給仍存在著嚴重不足,與綠色投融資需求的缺口巨大。為促進綠色金融進一步發展,提高金融對經濟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支持和催化作用,筆者建議今年綠色金融發展應重點加強這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綠色債券的發行政策,擴大綠色債券發行自主權,實現市場全覆蓋。當前各個監管機構出臺的綠色債券發行政策,在發行的指引、信息披露、資金運用、激勵措施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異。希望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綠色債券市場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綠色債券在所有發行市場和交易市場的全覆蓋,統一發行規則,簡化發行流程,降低發債門檻,賦予企業較大的發債自主權,降低直接融資成本,強化債券市場對經濟綠色轉型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快推進綠色金融的區域性改革試點工作,加強金融服務經濟綠色轉型的能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綠色發展”等五大理念,應加快貫徹落實,以區域金融改革創新對實體經濟綠色轉型為出發點,引導地方充分利用現有政策開展綠色金融試點示范,做好綠色金融改革與綠色產業發展、金融創新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需求的銜接,推動符合當地實際、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為全國深化綠色金融改革趟好路,積累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三是加快推動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和制度建設,利用好今年中國主辦G20峰會契機來調整和改善國際綠色經濟治理秩序。當前全球面臨較為嚴峻的生態環境威脅,由于大氣、水等在地球上處于全球流動、聯系的特性,生態環境問題不是某一個單一國家和地區能夠獨自應對和解決的。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和杠桿作用,將有助于建立統一高效的綠色金融制度和基礎設施,形成多方共贏、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綠色金融共識。在今年G20峰會上,“綠色金融”已成為一項重要的財經議題,有望在中國主導下,推動與會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綠色金融政策、體制建設、產品創新、資金支持等方面達成共識,推動出臺并實施全球性綠色金融倡議,形成全球統一的綠色金融制度、標準,有力地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產業,改善生態環境,以促進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運用金融的手段促使資源更好地配置綠色產業上,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轉型升級,不僅能夠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使中國經濟走上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而且將充分體現中國將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實現經濟綠色轉型的意志和決心,將能夠動員海內外的支持力量共同參與到全球綠色金融事業,有利于中國更好地參與全球相關議題,更好地推動全球生態環境的改善,并進一步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