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
互聯網+不僅沒有對信用卡行業形成沖擊,反而為信用卡行業的發展插上了翅膀。
3月17日,第33場銀行業新聞例行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光大銀行工會副主任、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戴兵以“‘互聯網+下信用卡產業發展正當其時”為主題,介紹了該行對互聯網浪潮下信用卡行業的現狀、未來發展方向及該行做法等情況。
對于互聯網浪潮下信用卡行業的現狀和未來,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戴兵在發布會上表示,信用卡是消費信貸的天然媒介,因此不會消失;與此同時,互聯網+不僅沒有對信用卡行業形成沖擊,反而為信用卡行業的發展插上了翅膀。無論從政策環境,還是從市場環境看,互聯網浪潮下的信用卡行業發揮在那正當其時,關鍵是在如何實現二者的合理、有效融合。
三個數據看信用卡
支付方式比錢都多、各種個人消費支付業態層出不窮……互聯網+下,應該如何看信用卡行業?信用卡行業究竟是正在走向發展瓶頸還是再次迎來春天?
光大銀行列出了三個數據表明其觀點:其一是去年,該行信用卡新增交易金額突破1萬億元;今年發卡量將超過3000萬張;透支余額超過2000億元,發展迅猛。其二是近幾年,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信用卡產業逆勢增長,從央行公布的數據看,近三年信用卡透支余額、授信總額復合增長率分別為43%、27%。其三是,根據《201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2014年我國移動支付金額22.59萬億元,同比增長170.25%。支付清算協會調查顯示,2014年移動支付中信用卡交易占比高達93.4%。
為什么在互聯網+浪潮下,中國的信用卡行業不僅沒有受到沖擊反而逆勢增長?
“信用卡的本質是發卡機構為持卡人提供的消費信用貸款。作為消費信貸的天然媒介,信用卡包括賬戶、平臺和支付介質三大要素。從誕生至今六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信用卡的本質從未改變過,變化的僅僅是使用這個消費信貸賬戶的支付介質和支付平臺而已。前30年以離線交易為主,后30年以在線POS交易為主,近幾年,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興起,信用卡更是開始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戴兵說。
她介紹,消費信貸的業務本質和與時俱進的發展特點決定了信用卡不僅不會消失,而且在中國正在迎來春天。從1985年國內發行第一張信用卡至今,中國信用卡產業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風雨歷程,她深耕國人個性化需求,不斷改寫著支付的歷史,為消費者帶來便捷、安全、多樣化的支付體驗,同時不忘支持國家發展,在促進居民就業、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推動社會和諧等方面努力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中國信用卡產業要整裝再出發,通過順應時代潮流,謀求轉型升級,去適應新國情,新特點,從而決勝下一個三十年。
互聯網+下光大信用卡的“技術派”之路
信用卡行業轉型的方向是什么?近年來,各大銀行也紛紛“觸網”,開啟了“互聯網+”信用卡創新。光大信用卡也以“跨界”和“場景化”為著力點,深耕場景,加快轉型,多元開拓,融合發展,努力實現新一輪的規模效應增長。從光大的實踐看,信用卡與互聯網的融合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首先,C2C發卡是O2O客戶營銷模式的一大亮點,借助社交紅利實現了低成本客戶營銷。從“互聯網+”的發卡模式上,目前各行打通互聯網、移動互聯與線下三條渠道,創新推出了O2O客戶營銷模式。光大銀行為例借助互聯網爆炸式傳播的特點,創新推出了“來吧”C2C客戶營銷體系。C2C發卡主要是利用口碑相傳的互聯網傳播效應,通過現金、紅包等多種獎勵方式,鼓勵客戶自發通過微博、微信、QQ空間、信用卡論壇等社交工具向其好友推薦光大信用卡,從而以低成本的營銷推薦實現了大范圍復制傳播,有效降低了作業成本,提升了辦卡效率。
其次,生物、智能、多元化是信用卡支付的未來發展方向。目前各行以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移動設備為載體,研發推出了信用卡網銀支付、賬號支付、快捷支付、二維碼支付、手機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光大信用卡與銀聯合作推出的“云閃付”,客戶使用具有NFC功能的手機開通該業務后,拿手機靠近POS終端閃付標識,輸入信用卡密碼就能輕松付款,享受開通方便、支付便捷、交易安全的消費體驗。未來,這些變量仍將繼續發酵。科技會充分發揮支付主體———人本身的能力,指紋、人臉、視網膜、虹膜、聲紋甚至皮下芯片等生物體征,都可能成為信用卡支付的主要介質,給客戶更加便捷、安全、簡約的支付體驗。
再次,互動式服務平臺開辟了銀行與客戶互通的新渠道,讓客戶真正享受到極致的交互體驗。
在客戶服務方面,圍繞“用戶至上,體驗為王”的互聯網思維,各行積極推進客戶服務平臺創新,利用交互場景挖掘客戶需求,改善客戶服務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各行一方面與新興社交媒體合作,聯手新浪、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推出微博、微信信用卡官方服務號和訂閱號等自助溝通渠道;另一方面紛紛建立自有的信用卡業務綜合服務平臺,包括移動服務平臺、掌上APP客戶端、Web版網站等。
在這方面,光大信用卡首開業內先河,推出了集賬單信息查詢、賬戶管理、客戶體驗和金融營銷于一體的互動式賬單。用戶在對賬單進行個性化管理的同時,還可實現分期辦理、積分兌換、保險購買和商品購買等在線交易功能。交互式平臺的設計為我們打開了新的營銷和服務窗口,也切實提升了客戶的用卡體驗度和滿意度。
此外,大數據在加強風險管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信用卡的“互聯網+”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互聯網+”風險管控。各行在原有信息的基礎上,將客戶網上行為記錄、社交活動記錄等互聯網數據導入到風險管理體系中,利用大數據增加客戶評估維度,提高了對風險事件的識別和監控能力。光大近兩年也在積極與第三方征信機構合作,利用客戶行為分析、信用度分析以及客戶的資產負債等情況,研發和引入新的風險模型,采用大數據技術和機器學習算法,實現潛在風險客戶有效預判,交易偽冒實時偵測,額度動態有效管理,構建新時代更加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