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平
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的手術治療分析
王吉平
目的 分析手術治療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患者治療效果,以期能夠提高臨床療效。方法 對接受手術治療的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手術治療結果和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總結臨床治療經驗。結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無死亡病例,其中40例治愈,13例有效,5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1.38%;平均手術時間為(202.6±31.4)min,平均術中出血量為(178.5±28.5)mL;12例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69%,其中切口感染5例,腹部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吻合口瘺2例;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結論 確認病癥后盡早進行手術治療,正確掌握收拾適應癥,根據術中實際情況靈活使用手術方式能夠顯著提高結腸癌合并急性腸梗阻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結腸癌;急性腸梗阻;臨床療效;生活質量
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是外科常見急腹癥,多見于老年晚期結腸癌患者,病情復雜,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都造成巨大的影響[1]。由于該病癥多見于晚期患者,腸道內大量真菌繁殖,細菌侵襲發生率高,術前準備較為困難,高齡患者易伴有貧血、水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等癥狀[2],臨床處理比較棘手,特別是左半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的治療更加困難。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和醫師技能的提升,在手術中應用結腸減壓和灌洗,加上良好的支持治療和護理使得手術治療效果顯著提高。本研究就58例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手術治療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總結治療方法,以期能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5年1月間在遼寧省本溪市紅十字會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58例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67.3±5.8)歲。術前診斷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41例,剖腹探查17例。所有患者均有腹痛、腹脹、排便停止、排氣停止等完全或者不完全梗阻表現。按梗阻部分劃分有:乙狀結腸33例,盲、升結腸12例,橫結腸5例,結腸脾曲4例,結腸肝曲4例。Dukes分期:B期17例,C期28例,D期13例。
1.2 方法 對接受手術治療的58例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所有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治療效果、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總結治療經驗。治療方法:X線診斷確診后病情較緩和的患者進行術前腸道準備,進行持續有效的腸胃減壓、皂水清潔灌腸,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病情較急無法進行前期腸道準備的患者采用術中腸道減壓灌洗。腸梗阻得到緩解后進行結腸腫瘤根治性切除49例,姑息切除術9例。47例進行左半結腸腫瘤Ⅰ期切除吻合術,5例進行Ⅱ期切除吻合術,6例因腹腔粘連廣泛而無法行手術,進行近端腸腔造瘺。對術中腹脹明顯、腸內容清理不理想患者進行肛門排氣,術后所有患者給予常規補液支持治療,化療和應用血漿、白蛋白減輕腸壁水腫,體溫恢復正常后停用抗生素。術后腹腔引流,7~10 d后拔除。
1.3 療效評價標準 使用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評分綜合考量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療效判斷標準:治愈:梗阻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有效:梗阻癥狀消失,體征消失不顯著,梗阻原因未解除;無效:梗阻癥狀體征均無明顯變化??傆行?(治愈+有效)/例數×100%。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IEF)在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生存質量情況進行調查,主要包括心理、生理、環境、社會關系四大項內容,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3]。
1.4 統計學方法 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治療效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無死亡病例。平均手術時間為(202.6±31.4)min,平均術中出血量(178.5±28.5)mL;12例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69%,其中切口感染5例,腹部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吻合口瘺2例;所有58例患者治愈40例,有效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1.38%,各術式治療效果略有不同。見表1。

表1 臨床治療效果(n)
2.2 生活質量 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前后WHOQOL-BRIEF評分比較(n=58,x±s)
經濟的不斷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是人口老齡化的嚴重,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常發于老年患者,發病率逐年升高。相關研究顯示[4],結腸癌并發腸梗阻的發生率最高可達30%。該病癥病情復雜,治療難度高,不能及時進行治療會導致患者電解質平衡和酸堿平衡失調,對患者的健康造成重大影響。
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患者早期發病緩慢,腹脹、腹痛等癥狀不顯著,缺乏特異性,給診斷增加難度[5]。及時的診斷對治療和預后意義重大。多數患者慢性貧血和乏力,少數患者觸及腹部包塊,有粘液血便,當患者發生貧血、發熱、血便、食欲減退等情況時需要考慮梗阻發生的可能性。X線、CT、腸鏡等檢查有助于進一步確診。由于結腸的腸壁較薄,官腔較狹窄,在發生梗阻后會使結腸膨脹,腸壁發生水腫,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從而引發腸壁穿孔、壞死[6],大量的腸內容物淤積極易引發細菌的繁殖和侵襲。在確定病癥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快速準確的確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7]。根據治療原則和臨床經驗,本院總結對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患者的治療原則是一期進行近端造瘺解除梗阻,二期行根治切除術,術后進行相應的輔助治療。
在患者確診為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后妖及時進行腸胃減壓等治療,無改善則需及時進行手術,病情嚴重的患者可以考慮直接進行手術治療。充分的術前準備和術后支持治療是減少并發癥、提高治療效果的有效手段[8]。本次研究的58例患者,在經過腸胃減壓、皂水清潔灌腸,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和手術治療后,治愈40例,有效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1.38%,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于治療前,12例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69%。臨床治療效果較好但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主要體現為感染,在治療中需要加強抗感染治療。本研究認為在治療中注意改善結腸腸管的血液循環能夠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患者首先需要明確診斷,進行充分的術前準備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術式,加強抗感染治療和術后支持治療能夠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 謝占宏.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分析[J].健康導報:醫學版,2011,17(5):652-653.
[2] 張福林,王斌,張冠勛,等.60例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外科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7):36.
[3] 朱衛文,劉斌.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I期手術治療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8):1103-1105.
[4] 鐘輝,陳華斌,屠雷鈞,等.120例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外科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4,19(3):380-381.
[5] 沈劍,曹義戰,王伯良.一期切除吻合術治療左半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臨床療效觀察(附46例報告)[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3, 19(5):771-772.
[6] 宋明東,謝偉,林良輝.Ⅰ期切除吻合術治療左半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3):50-51.
[7] 王志偉,高超英,張墨緣,等.結腸癌所致急性腸梗阻患者手術時機及術式的選擇對療效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4): 325-327.
[8] 管步高,郁飛,穆四清.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35例外科治療體會[J].江蘇 醫藥,2014,40(15):1837-18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026
遼寧 117000 遼寧省本溪市紅十字會醫院普外臨床 (王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