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琳娜
新輔助化療聯合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臨床觀察
鄧琳娜
目的 觀察新輔助化療聯合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76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治療方法把7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應用同步放化療,觀察組在同步放化療的基礎上增加新輔助化療,觀察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4.2%;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68.7%。觀察組頸淋巴結和鼻咽部腫瘤臨床緩解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不良反應經處理得到緩解,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實施同步放化療配合新輔助化療可以提高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可耐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新輔助化療;同步放化療;中晚期鼻咽癌
鼻咽癌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中晚期鼻咽癌會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多選擇放射化療的治療方法。中晚期鼻咽癌給予單純放療治療效果不理想,在放療后很容易在局部復發,出現遠處轉移,導致治療失敗[1]。新輔助化療配合放療可以殺滅病灶,還能控制病灶的轉移,但對患者生存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2]。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同步放化療的基礎上增加了新輔助化療,臨床療效較為理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5月湖南省慈利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6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鼻咽癌的病理確診為Ⅲ~Ⅳ期,排除遠處轉移和嚴重肝腎功能異常的疾病。其中男56例,女20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30.5±3.2)歲;Ⅲ期32例,Ⅳ期44例。根據不同治療方法把76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
38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2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1.5±3.1)歲;Ⅲ期18例,Ⅳ期20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8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33.5±2.9)歲;Ⅲ期14例,Ⅳ期
24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僅應用同步放化療治療。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新輔助化療基礎上聯合同步放化療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新輔助化療用藥選擇紫杉醇、順鉑、正丁基苯酞膠囊、氟尿嘧啶。應用紫杉醇化療前12 h,隔6 h口服地塞米松1次,服用劑量控制在20 mg,在化療前30 min,為患者肌肉注射非那根,注射量為25 mg,靜脈注射西咪替丁,注射量為200 mg。防止患者有嘔吐反應,可以在化療前選擇昂丹司瓊進行靜脈推注,推注量控制在8 mg。觀察組所有患者在接受放化療前給予14 d新輔助化療治療,實施新輔助化療周期為21 d[3]。經21 d新輔助化療,對患者面模進行固定,由面頸與頸部選擇切線放療,患者鎖骨部位有淋巴結,由面頸與頸部以X線照射,對腫瘤照射量控制在190 cGy/次,對鼻咽部的腫瘤照射量控制在200 cGy/次。如果患者咽后間隙也受到感染,就要對耳后或顱底放療治療。對腫瘤照射量每2~3次控制在400~600 cGy,而患者鼻咽總腫瘤的照射量36~39次控制在7000~7600 cGy。對患者頸部實施9 MeV E線或12 Me V線的照射,對腫瘤照射總量控制在6000 cGy[4]。
同步放化療藥物配方選擇30 mg/m2順鉑和正丁基苯酞膠囊,以21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3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標準 患者治療期間,每周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和心電圖。在治療結束后3個月檢查鼻咽及雙頸部的CT。療效根據WHO標準,分成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進展4個階段,總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不良反應根據WHO和RTOG制定不良反應的分級標準判定[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完全緩解20例,部分緩解12例,穩定5例,進展1例,治療總有效率84.2%;對照組完全緩解11例,部分緩解11例,穩定10例,進展6例,治療總有效率68.7%。觀察組頸淋巴結和鼻咽部腫瘤臨床緩解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2.2 2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 2組患者不良反應經對癥治療均得到緩解,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鼻咽癌患者治療多選擇放射治療,而早期鼻咽癌患者給予單純放療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鼻咽癌的病灶隱蔽,在早期發病時很難查覺,一旦病理惡化嚴重時,就已經發展為癌癥的中晚期,這時僅給予單純的放射治療,就無法取得理想治療效果[6]。近年來,我國鼻咽癌發病率逐年升高,中晚期的癌癥患者在臨床治療中聯合多種治療方法,包括同步放化療、新輔助化療和輔助化療等。新輔助化療方法多用于放射治療以前,可以有效防止放射化療導致的纖維化現象,使化療藥物能更均勻的分布于鼻咽部病灶,避免對患者營養情況造成不良影響,提高患者放射治療耐受性[7]。
據報道,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療治療,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標準的治療方法,主要用藥為鉑類藥物。同步放化療的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但是,也會增加相關的毒性,毒性反應的增加,會影響同步放化療的操作,有時,甚至使放療治療被中斷,使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受到影響,使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影響。研究顯示,應用順鉑進行放化療治療的患者僅有63%能完成治療,同期進行放化療聯合新輔助化療治療的患者只有55%能完成治療,可見,患者耐受性與依從性不良,所以,要注意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方案的可操作性,這是鼻咽癌患者治療的重點研究內容[8]。
紫杉醇類的藥物是促進患者微管蛋白的聚合,以此阻止微管的解聚,把癌細胞進行阻遏,以此阻礙癌細胞的分裂和增殖。以胞苷類順鉑和DNA形成穩定,從而實現對DNA的修復。本研究中,新輔助化療用藥選擇紫杉醇、順鉑,觀察組頸淋巴結和鼻咽部腫瘤臨床緩解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治療對癥處理,患者均得到緩解[9]。
同步放化療與新輔助治療能聯合應用的治療機理在于,患者鼻咽部與頸部的淋巴結有同步化趨向,對放射治療有增敏的作用,而且對放射治療以后造成的損傷恢復有抑制作用,但是,可以提高放射治療的臨床療效,可以消除亞臨床病灶。本研究應用新輔助化療聯合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鼻咽癌,臨床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不過治療時,一定要注意,放射治療前就要給予患者紫杉醇與氟尿嘧啶、順鉑等藥物,可以使患者的體質和營養保持在良好的狀態,在患者耐受范圍之內把病灶盡快消除,可以有效減少腫瘤的面積,而且防止腫瘤細胞發生轉移。同步放化療時,應用順鉑用藥,盡量單一用藥,防止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時,不良反應疊加,導致不良反應加重,使臨床療效受到影響。
總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實施同步放化療配合新輔助化療可以提高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可耐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禹蓮香.紫杉醇、順鉑、紫杉醇聯合順鉑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10):147-148.
[2] 許明君,葉建明,吳隆秋,等.DPF方案誘導化療后單藥順鉑同期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臨床研究[J].實用腫瘤雜志,2011,26(3):291-294.
[3] 何愛軍.新輔助化療聯合同步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藥,2011,14(2):2115-2116.
[4] 蘇瑞,李玲,徐宏彬,等.復方苦參注射液輔助放化療治療腫瘤的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藥房,2013,24(44):4154-4162.
[5] 羅樂.中晚期鼻咽癌放療及同期不同方案化療臨床效果探討[J].黑龍江醫藥,2014,27(3):668-669.
[6] 廖東承,將建文,顏喜.同步治療比照序貫治療在中晚期鼻咽癌放化療中的優勢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27):57-58.
[7] 高健全.鼻咽癌放化綜合治療進展[J].海南醫學,2012,23(11):123-126.
[8] 朱國培.同期放化療后時代的鼻咽癌新輔助化療[J].中國癌癥雜志,2011,21(12):920-925.
[9] 王道英,田金徽,楊克虎,等.吉非替尼與多西紫杉醇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 Meta 分析[J].國際腫瘤學雜志,2012,39(2):155-15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042
湖南 427200 湖南省慈利縣人民醫院 (鄧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