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燕 徐德朋
鎮靜技術在消化道內鏡檢查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張燕燕 徐德朋
目的 分析鎮靜技術在消化道內鏡檢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352例要求在消化道內鏡檢查中接受清醒鎮靜技術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157例患者在檢查前于靜脈注射咪唑安定0.02~0.05 mg/kg,對照組195例患者注射一定容量的生理鹽水。觀察患者鎮靜的程度以及滿意度等,同時對患者血壓、脈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的變化進行監測。結果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產生了較為滿意的清醒鎮靜效果,個別患者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遺忘現象。觀察組和對照組的VAS評分分別為(0.8±0.21)和(6.12±1.63);滿意率分別為98.7%和30.8%;愿意復查率分別為100.0%和26.2%;治療后的血氧飽和度分別為(99.1±0.5)和(96.8±1.6);2組患者療效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心血管、呼吸系統方面的不良反應。結論 在消化道內鏡檢查過程中運用低劑量的咪唑安定作為鎮靜劑,臨床效果較理想,值得臨床推廣。
鎮靜技術;消化道內鏡檢查;應用效果;效果分析
消化道內鏡檢查在臨床上進行應用、普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在臨床上也得到了醫護人員的普遍認同[1]。從臨床意義上看,消化道內鏡檢查是一種消化道疾病的最佳診斷方法。而傳統消化道內鏡檢查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因此患者在檢查前常在心理上感覺到恐懼,使得患者拒絕接受一定的檢查或者復查工作,這樣不利于患者患病情況的診斷[2]。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國家率先使用了無痛消化道內鏡檢查手法來進行消化道疾病的診斷,這種手法一方面提高了消化道內鏡檢查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顯著提高了患者的耐受能力,使得整個消化道內鏡檢查手術過程無痛且更為輕松[3-4]。本研究選取352例要求在消化道內鏡檢查中接受清醒鎮靜技術的患者,探討鎮靜技術在消化道內鏡檢查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4年10月解放軍第九七醫院收取的352例要求在消化道內鏡檢查中接受清醒鎮靜技術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157例患者接受清醒鎮靜內鏡檢查(胃鏡107例,腸鏡50例),患者年齡54~88歲,平均年齡(68±14)歲,男116例,女41例。對照組195例患者接受清醒鎮靜內鏡檢查(胃鏡117例,腸鏡78例),患者年齡55~89歲,平均年齡(67±13)歲,男147例,女48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病例入選標準:(1)患者沒有肝、腎等疾病,無下丘腦垂體病變、慢性肝病、腎上腺疾病以及腫瘤等;(2)無精神疾病等病史[4]。
1.2 檢查方法 患者在治療前均經過胃腸道準備,排除一些禁忌癥后由麻醉醫師對病人進行常規探訪,待麻醉醫師作出評估后用心電圖檢查來排除心血管系統方面的疾患。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接三通、開放靜脈,常規測試血壓以及血氧飽和度后進行心電監護。之后根據觀察患者需要擺放體位,為鼻導管給氧,在靜脈給予咪唑安定0.02~0.05 mg/kg,本藥品由徐州恩華藥業生產,于靜脈處進行緩慢靜注,總量為3.0~5.0 mg,注意觀察在此過程中患者的身體反應。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吸以及心率等基本平穩時,可做插鏡操作。待內鏡操作結束后,患者清醒時對患者在操作過程中有無記憶進行詢問并記錄。而對照組進行一定容量的生理鹽水靜注,同時在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身體反應,如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
1.3 鎮靜效果標準 鎮靜效果分級標準采用Ramsay分級法[5],Ⅰ級患者表現為焦慮、躁動不安;Ⅱ級患者表現為合作;Ⅲ級患者表現為對指令有一定反應;Ⅳ級患者表現為患者入睡,且能夠對聲光刺激進行一定反應;Ⅴ級患者表現為入睡后輕叩眉間,對于聲光刺激反應較為遲鈍;Ⅵ級患者表現為深睡或進行麻醉狀態。完全抑制咽喉反射,需要深至Ⅳ~Ⅵ級的鎮靜,目前的內鏡技術鎮靜效果一般維持在Ⅲ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術后滿意度調查 157例觀察組患者在靜脈麻醉狀態下完成了內鏡操作工作,鎮靜效果分級在Ⅳ~Ⅵ級,患者對于內鏡操作無記憶,155例患者回訪滿意,愿意復查的患者為157例。而195例對照組患者有60例患者對內鏡操作比較滿意,愿意復查的患者有51例,回訪滿意率和愿意復查率比觀察組低(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滿意度調查
2.2 2組患者檢查前后SpO2的變化及不良反應情況 檢查前后2組患者在血氧飽和度方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觀察組在插鏡時血氧飽和度(SpO2)值較入室前有明顯提高(P<0.05)。未出現心血管、呼吸系統方面的不良反應。見表2。

表2 2組患者檢查前后SpO2的變化情況(x±s,mmHg)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對于常規的消化道內鏡檢查工作,要求無痛、輕松已經成為了廣大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呼聲[6]。消化內鏡在消化道疾病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鎮靜性內鏡檢查不僅是內鏡檢查的一種良好方法,同時也對于一些長期吸煙或對咽喉處敏感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應用效果[7]。
一些患者因過度緊張或焦慮的情緒無法完成常規的胃腸鏡檢查手術,因此在患者常規胃腸鏡檢查過程中使用一定劑量的鎮靜劑,能夠幫助患者進入一段短暫的睡眠期,胃腸鏡檢查操作完畢后,患者如常清醒,對整個檢查過程無記憶、無痛苦等感覺[8]。本研究352例要求在消化道內鏡檢查中接受清醒鎮靜技術的患者,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有明顯的升高,2組患者療效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由此可見,在消化道內鏡檢查過程中運用低劑量的咪唑安定作為鎮靜劑,臨床效果較理想,值得臨床推廣。
[1] 陳正燕,張春宏.無痛性消化道內鏡檢查169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4,11(13):1176-1177.
[2] 李興華.鹽酸達克羅寧膠漿應用于上消化道內鏡檢查前期準備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5):102-104.
[3] 楊嫦娥,王鴻紀.消化道內鏡檢查的并發癥和感染癥[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10(12):24-27.
[4] 李初俊,崔毅,甘麗美,等.低劑量咪唑安定在上消化道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1,18(4):229-231.
[5] 黃敏菁,吳靜,彭仲生,等.咪唑安定在上消化道內鏡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藥實踐,2004,13(1):25-26.
[6] 李淑德,許國銘,李兆申.老年人上消化道內鏡檢查進展[J].胃腸病學,2004,9(6):368-369.
[7] Dunnet JM,Prys-Roberts C,Hollond DE,et al.Propofol infusion and the suppression of consciousness dose requirements to induce loss of consciousness and suppress response to noxious and nonnoxious stimuli[J]. Br J Anaesth,1994,72(1):29-34.
[8] 姜希望.無痛性消化道內鏡術[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2:124-12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053
江蘇 221000 解放軍第九七醫院麻醉科 (張燕燕 徐德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