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麗麗
獎勵機制在護理精神分裂康復期患者中的應用體會
邊麗麗
目的 探討獎勵機制在精神分裂康復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87例,并隨機分為對照組(n=43)和觀察組(n=44)。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再加強獎勵機制,對比2組患者精神分裂康復情況和家屬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對照組干預后5個維度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P<0.01);干預后,觀察組5個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家屬滿意度為95.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4%(P<0.01)。結論 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中,獎勵機制可促進病情康復,且患者家屬滿意度高,值得推廣。
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獎勵機制
精神分裂癥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精神病,發病原因尚未被完全揭示,但多年臨床相關研究表明,該病很可能與腦內5-HT、多巴胺受體、行為、思維、情感、環境和遺傳等各種因素密切相關[1-2]。精神分裂癥者需長期服用如奧氮平[3]、齊拉西酮[4]等抗精神類藥物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惡化,除服用基本藥物,還必須配合相關護理以促進病情康復。本研究旨在探討更合適的護理方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1月遼寧省錦州市康寧醫院收取的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87例,并隨機分為對照組(n=43)和觀察組(n=44)。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7∶16,年齡24~71歲,平均(48.2±5.1)歲,病程1個月~1.8年,平均(1.2±0.3)年。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28∶16,年齡22~67歲,平均(47.7±4.5)歲,病程2個月~1.7年,平均(1.1±0.2)年。2組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病情監控、服藥指導、心理指導、安全管理、日常護理等。
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加強獎勵機制。(1)建立獎勵小組:獎勵小組成員有護士長、主管護師、護士,均具有豐富臨床經驗,且服務態度佳,此外小組成員還包括心理醫生,以指導護士完成患者心理評估,小組成員均通過學習來認識正面機制,做到不輕易否定患者、患者有進步需及時鼓勵和獎勵、患者無進步則不要表現出失望、不要采用強制措施來實施相關護理等。(2)評估心理需求:小組成員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深入交談,并觀察患者表情、肢體等變化,確定患者感興趣的物質、希望獲得哪些肯定或者贊美等。(3)獎勵實施:①物質獎勵:對于患者取得的進步,或者即使不進步但已經盡力完成者,可給予患者喜愛的食品如糖果、巧克力等,注意實施物質獎勵時應循序漸進,以刺激患者不斷進步的欲望,切忌初次給予過大獎勵;②言語“獎勵”:言語“獎勵”主要強調患者的努力和進步,當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后,應告知其病情已大有改善;若患者對治療效果有疑問,認為某些方面仍存在不適時,應告知患者屬于正常癥狀,處于正常的康復階段,已比治療前大有好轉;公開表揚患者取得的進步,并告知其要繼續積極地配合相關治療,以加快病情康復,樹立康復信心。
1.3 觀察指標 (1)精神分裂癥改善情況:采取住院精神患者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npatient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Outcome Scale,IPROS)[5]來評價病情康復狀況,該量表包括生活能力、社交能力、關系和興趣、工療情況和講究衛生5項維度,每1個維度總分為5分,得分越高,恢復情況越差,反之越佳。(2)家屬滿意度:自制調查問卷,回收率100%,調查內容包括護理知識、護理態度、護理技術、護理效果,每項實現5級評分法,其中5分為非常滿意,4分為滿意,3分為一般,2分為不滿意,1分為非常不滿意,總分為20分,最后換算成100分,得分在90~100分即非常滿意,80~90分即滿意,70~80分即一般,<70分即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度+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組別精神分裂癥改善情況的對比 觀察組、對照組干預后5個維度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P<0.01);干預后,觀察組5個維度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不同組別精神分裂癥改善情況的對比(x±s,分)
2.2 不同組別家屬滿意度情況的對比 觀察組家屬非常滿意25例,滿意17例,一般2例,家屬總滿意度為95.5%;對照組家屬非常滿意14例,滿意18例,一般9例,不滿意2例,家屬總滿意度為74.4%。觀察組家屬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χ2=7.572,P<0.01)。
精神分裂癥屬于復發率高、預后殘留精神癥狀的一類慢性疾病,會使患者社會功能受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社會競爭壓力大,部分人因壓力得不到正確釋放或者感情原因、家庭原因等,使近年來精神分裂癥患者持續增加,因此相關部門應給予充分重視。精神分裂癥康復除正確地服用抗精神病藥物之外,還與周圍環境息息相關[6-7],康復時他們害怕因自己患有這種疾病而被人不接受和拋棄,導致心理負擔大,進而不愿意主動和他人溝通,久而久之病情改善差或者無進展。歸根到底,對于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要重視心理護理,而獎勵機制就是心理護理的不同存在方式,它通過評估患者的心理需求,了解患者的心理動向,進而給予物質獎勵和言語獎勵,通過物質獎勵能夠滿足患者身心需求,使其意識到積極配合治療,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激發患者主動配合治療,降低治療抵觸心理,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通過言語獎勵,使患者的“勞動”成果被人認同,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使其樹立康復信心[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精神分裂癥康復情況、家屬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表明獎勵機制的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中,獎勵機制可促進病情康復,且患者家屬滿意度高,可推廣應用。
[1] 楊慶海,羅紅葉,陳荷,等.廣西漢族精神分裂癥危險因素的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4,31(1):75-77.
[2] 溫慧玉,劉啟明.200例精神分裂癥家屬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當代醫學,2015,21(14):158-159.
[3] 段艷平,司天梅,蘇允愛,等.奧氮平換用齊拉西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3,26(1):5-8.
[4] 張大平.齊拉西酮聯合康復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5,20(26):134-137.
[5] 吳春榮,劉艷征.代幣強化行為療法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2):213-217.
[6] 王文季,張倩,陳超,等.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照料者的家庭負擔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4):467-470.
[7] 姚志珍,徐奇,吳留發,等.上海市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23(26):3117-3121.
[8] 李秀美,溫海旅,唐柳嵐,等.獎勵機制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復期中的護理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2(5):223-2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056
遼寧 121019 遼寧省錦州市康寧醫院 (邊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