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文麗
胃腸外科管道護理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
懷文麗
目的 探討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作用和價值。方法 選取60例胃腸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給予觀察組循證護理干預,對照組則采用常規護理方法,比較2組的護理效果,包括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以及非計劃拔管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及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6.67%,現在高于對照組的76.67%,非計劃拔管發生率(3.33%)也低于對照組(20.00%),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減少非計劃拔管現象,值得推廣。
胃腸外科;管道護理;循證護理;效果
在胃腸外科中常需要對患者進行插管,以將患者胃腸道中長期積有的液體和氣體排出,達到降低胃腸道內壓力,改善胃腸道功能的目的[1],這就涉及到管道護理問題。循證護理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護理實施都是經過科學求證的,因此護理的針對性更強,護理效果也更為顯著[2]。大慶油田乘風醫院胃腸外科管道護理工作中應用循證護理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大慶油田乘風醫院胃腸外科中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均需要進行插管治療。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25~75歲,平均年齡(53.27±3.24)歲;手術類型:6例甲狀腺全切除術、8例直腸癌根治術、9例胃癌根治術、7例胃穿孔修補術。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23~76歲,平均年齡(52.77±4.18)歲;手術類型:6例甲狀腺全切除術、8例直腸癌根治術、9例胃癌根治術、7例胃穿孔修補術。比較2組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管道護理方法,如清潔患者的皮膚和口腔、常規固定胃管、對躁動患者進行適當約束、保持床單被褥的整潔衛生等。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循證護理的實施需要先提出問題,然后進行文獻搜集,再在此基礎上制定具體的護理措施,具體應用如下。
1.2.1 提出問題 在分析非計劃拔管的情況后,可以發現夜間的發生幾率最高。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點:第一,護理人員責任心問題。夜間護理人員巡查較為松散,易出現巡查遺漏,而患者處于睡眠休息狀態,非計劃性拔管發生幾率大;第二,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不足。有必要對護理人員加強教育和培訓,提高其責任心和專業知識、技能。同時對患者和家屬也應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耐心講解置管期間的注意事項。
1.2.2 文獻資料的搜集 針對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結合患者和家屬提出的問題,需搜集相關的文獻資料作為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可通過查找一些知名的醫學網站,如39健康網、醫學論壇網、天涯健康問答網等搜集相關資料,也可下載萬方數據庫以及中國知網上相關的醫學護理資料作為參考。將整理好的資料與自身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對比,優化、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存庫,有選擇性地應用到護理工作中。
1.2.3 具體的護理方法 (1)與患者及家屬多溝通,了解患者及家屬的情緒狀況和疑問。針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給予全面、耐心、詳細的解答。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治療和護理工作的認識。同時耐心講解置管的重要性以及置管期間的注意事項,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2)注重心理護理,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并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心理寬慰和安撫,緩解其不良情緒。(3)嚴密監測并記錄患者的體征變化情況,以此判斷胃管脫落的原因(是自行脫落還是患者自己拔管)。對于睡眠質量差、存在較強饑餓感、耐受性弱的患者加強護理,并加大巡查力度。此外,護理人員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之外,還應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對非計劃性拔管的危險性提高認識,并善于總結護理經驗。
1.3 觀察指標 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價表,讓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級別,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另外,比較2組出現非計劃拔管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的統計分析使用SPSS 17.0軟件,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為96.67%,現在高于對照組的76.67%,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 例數 非常滿意 滿意 不滿意 滿意度觀察組 30 16(53.33) 13(43.33) 1(3.33) 29(96.67)對照組 30 9(30.00) 14(46.67) 7(23.33) 23(76.67)χ2值 5.19 P值 0.02
2.2 2組非計劃性拔管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出現非計劃性拔管1例,占3.33%,對照組中有6例,占20.00%。觀察組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4,P<0.05)。
臨床中對胃腸外科患者開展體外插管主要目的是吸出其體內積存的液體和氣體,以達到減少腸胃壓力,改善胃腸道功能的目的[3]。但在置管期間若護理工作不到位極易出現非計劃性拔管現象,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分析原因與患者及其家屬對置管治療重要性認識不足,患者由于胃管不適而或情緒躁動、皮膚分泌物過多,護理人員護理操作不當等有很大關系[4-5]。
循證護理是循證醫學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護理方法,又被稱為實證護理[6]。其實施過程與一般的護理方法有較大區別。循證護理要求護理人員以護理問題為出發點,針對問題找到相關的科學依據,并將其與護理措施相結合,使醫療結構和資源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7]。這種護理模式結合了患者需求、護理經驗、技能等,將以往被動遵循醫囑開展護理工作,轉變為主動思考和尋找護理問題,以科學研究資料為依據的護理工作。因而,所開展的護理工作更具針對性,有效減少和避免了護理過程中的盲目性[8]。
本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該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達到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67%(P<0.05)。另外,觀察組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為3.33%,也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可見,應用循證護理的優勢。
總之,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能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并減少出現非計劃拔管的情況,值得臨
床推廣。
[1] 肖海弟.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8(6):222-223.
[2] 黃銳.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4):84-85.
[3] 時紅云,張曉霞,陳杏梅.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8):2001-2003.
[4] 王君慧.探討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7):13.
[5] 王琴.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7):4201-4202.
[6] 楊麗超,李燕輝,王芬.探討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1):228-229.
[7] 周馳艷.關于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循證護理的應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23):233.
[8] 劉獻芳.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5,28(41):143-14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061
黑龍江 163000 大慶油田乘風醫院 (懷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