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琰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產前護理的方法及效果
歐 琰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產前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以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展開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其基礎上給予產前護理干預,觀察2組患者并發癥及血糖控制情況。結果 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分別為(5.6±0.9)、(8.16±1.23)、(6.28±0.81),對照組為(7.5±1.3)、(10.32±1.95)、(7.49±0.93),且觀察組(15%)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產前護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并合理控制血糖,對保障母嬰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前護理
妊娠期糖尿病如果控制不佳可能引發嚴重的母嬰并發癥,如早產兒、妊高征等,嚴重威脅產婦及嬰兒的身體健康[1]。文中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展開比較,觀察2組護理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西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2013年
6月~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檢查、治療及分娩。采用隨機分配法把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觀察組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6.3±5.8)歲,孕周23~30周,平均(27.9±2.5)周。對照組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5.2±6.3)歲,孕周19~32周,平均(26.7±2.3)周。所有產婦均排除精神病、嚴重臟器官、感染類等疾病。經比較2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等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給予各項檢查后行常規護理措施,主要有胰島素藥物治療、改善飲食、及其他各項基礎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產前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對治療疾病發揮著重要作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家屬都比較擔心母嬰的健康,尤其產婦容易出現焦慮、急躁恐懼等負面心理。基于上述問題,醫護人員要使用溫和的語言耐心介紹胎兒正常發育情況及妊娠期的相關知識,消除產婦的緊張、恐懼的不良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通過日常的交流、指導提升產婦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并根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性格、文化程度等不同,選擇最佳的護理和溝通方式,讓產婦學會放松自我,樹立自信心以樂觀的心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產婦抑郁癥發生率。
1.2.2 健康教育 合理的健康教育能改善人們已經形成的不健康行為并幫助其建立健康的行為習慣和方式。對觀察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開展健康講座、一對一服務等方式,讓這類產婦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提升產婦自我監護意識及對母嬰風險的認識[2]。具體操作如下:讓產婦學習糖尿病相關的基礎知識,清楚認識到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特點及其危害性,認識到合理控制飲食、適當運動、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現的不良癥狀,給予相對應的治療和護理。
1.2.3 飲食護理 健康的飲食是有效治療糖尿病的基礎,合理控制產婦的飲食是治療糖尿病患者的關鍵,糖尿病患者應終身遵循少食多餐、低糖等食物為宗旨,可以多食用蔬菜、豆制品,達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有助于胎兒健康生長和發育[3]。產婦處于孕中期后患者需要補充的熱量與前期明顯不同,通常每周必須增加3%~8%的熱量和40%~50%的碳水化合物,用餐后血糖水平應小于8 mmol/L,每晚睡前可以喝適當牛奶,防止夜間出現低血糖情況[4]。合理控制產婦食鹽攝入量,食物搭配必須科學合理,根據患者的體質量、體質等情況明確其所需熱量,制定每日的飲食計劃,達到科學配餐、合理用餐的效果。
1.2.4 合理控制血糖 認真觀察記錄產婦血糖變化情況,空腹血糖一般小于5.6 mmol/L,飯后2 h內血糖必須小于8 mmol/L[5]。如果合理控制飲食后,產婦的血糖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可以使用適量的胰島素進行控制。飯前30 min注射胰島素,其用量必須嚴格遵循醫囑展開。如果產婦出現低血糖癥狀,要及時采用葡萄糖進行治療。同時,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通常采用太極拳、散步等方法進行有氧運動,運動時間控制在30 min/次,運動頻率控制在每周>5次。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標準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2組產婦血糖控制情況 經過護理,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2組產婦血糖控制效果(x±s)
2.2 比較2組患者護理后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與對照組母嬰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15%)低于對照組(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n)
妊娠期糖尿病是臨床比較常見的高危妊娠癥,該病發病機理比較復雜,因患者的年齡、不良生育史、糖尿病家族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6]。相關研究可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引發妊高娠的可能性是正常產婦的4~5倍[7]。一般妊娠期產婦容易出現代謝紊亂和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促使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更加復雜[8]。妊娠期糖尿病產婦不單單要給予最佳的治療,也要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心理指導、控制血糖等措施,確保能夠及早發現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給予有效的治療和干預措施,確保患者的血糖處在正常范圍內,有效降低圍產期母嬰并發癥發生率。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護理上給予產前護理干預。觀察組分娩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對照組低,且觀察組(15%)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產前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圍產期并發癥發生率,確保產婦與嬰兒的健康。
綜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給予產前護理干預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賴愛如.產后尿潴留的預防和護理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3): 121-123.
[2] 肖裕紅.產前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癥的防治作用探討[J].當代醫學,2012,18(16):18-19.
[3] 陳蕓,方芳,周意,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前胰島素泵短期強化綜合干預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3,31(23):45-49.
[4] 羅云玲,洪普.“三位一體”無縫隙護理服務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5(8):82-84.
[5] 劉輝姐,楊綠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神經行為發育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140-141.
[6] 嚴月平.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J].醫學臨床研究,2012,29(12):2453-2454.
[7] 李瓊輝.孕婦圍產營養門診創建與實施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4,23(16):72.
[8] 徐旭顏.探討妊娠糖尿病42例患者的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1):376-37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073
廣西 541004 廣西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歐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