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蕾
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84例臨床分析
孫蕾
目的 觀察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 84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54例)。對照組采用宮腔填塞術治療,觀察組采用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比較2組止血效果,術中及術后48h出血量,剖宮產術后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止血有效率達9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1106.5±200.6)mL、術后48h出血量(135.2±20.3)mL顯著少于對照組(1460.8±208.9)mL、(438.5±30.8)mL(P<0.05)。觀察組血性惡露持續時間(7.2±1.3)d顯著低于對照組(9.4±3.1)d(P<0.05)。觀察組月經復潮時間(3.1±0.8)個月顯著早于對照組(3.8±0.9)個月(P<0.05)。結論 對于剖宮產產后出現難治性產后出血的患者,采用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止血效果顯著優于宮腔填塞術治療,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改良B-lynch縫合術;宮腔填塞;剖宮產;產后出血
產后出血為分娩期嚴重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1]。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產后出血發病率高達
2%~11%[2],處理不及時可導致產婦出血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產婦生命。及時、有效止血為治療產后出血的關鍵,對盡可能保留產婦子宮,降低產婦死亡率,提高產婦術后生活質量意義重大。目前臨床治療剖宮產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使用縮宮素、切除子宮、宮腔紗布填塞術等,但對于難治性產后出血效果不佳[3]。改良B-lynch術為近年來廣泛應用于難治性產后出血臨床治療中的一種新型治療方式,止血效果佳,可保留產婦生育功能。本研究選擇84例剖宮產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改良B-lynch縫合術與宮腔填塞術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中醫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4例住院分娩產婦,84例產婦均行剖宮產生產,均出現產后出血,84例患者中70例為剖宮產術中宮縮乏力性出血。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84例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54例。對照組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8.6±2.8)歲;初產婦12例,經產婦18例;孕32~44周,平均孕周(38.6±2.5)周;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巨大兒13例,前置胎盤
4例,雙胎2例,胎盤早剝4例,子癇前期3例,產程延長4例。觀察組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8.8±2.6)歲;初產婦34例,經產婦20例;孕33~44周,平均孕周(38.8±2.4)周;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巨大兒22例,前置胎盤8例,雙胎4例,胎盤早剝6例,子癇前期6例,產程延長8例。2組患者年齡、孕周、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陰道/腹腔按摩子宮,縮宮劑、剖宮產術中熱鹽水濕敷子宮等治療無效;(2)出血速度快,胎兒娩出后1h內出血量高于1500mL;(3)出血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多器官功能衰竭。符合1、2或1、3即可診斷為難治性產后出血[4]。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宮腔填塞術治療,于宮腔內采用碘伏紗布填塞,以卵圓鉗將紗布由宮底開始,向子宮下段呈“Z”形順序填塞宮腔,填塞完畢后,按摩子宮,注射縮宮素,常規縫合切口,治療24h后取出紗布。
觀察組采用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持續硬膜外麻醉下,做原子宮下段切口,探查宮腔并清宮后,將子宮托出腹部切口,辨認出血點后以兩手加壓法,預估B-lynch縫合的潛在成功機會。以2號可吸收線從子宮切口右側上緣進針水平縫1針,打結后經前壁切口上緣向宮底方向做垂直褥式縫合3~4針,縫線由宮底垂直繞向后壁,距離宮角3cm。從后壁宮底向宮頸方向,行垂直褥式縫合3~4針。再在前壁進針相應部位的后壁,向左水平縫1針至左側距子宮左側緣3cm。相同手法自后壁到前壁穿過肌層縫合6~8針至前壁左側切口上緣2cm處。整個縫合過程中邊縫邊拉緊縫線,見宮體有兩條較深的凹陷后,水平縫1針打結。最后關閉子宮切口,將子宮放回腹腔,觀察子宮下段切口滲血情況,觀察陰道出血情況及子宮顏色,確認正常后逐層關腹。
1.4 觀察指標 出血量測量采用稱重法+容積法。稱重法[5]:失血量=胎兒娩出后敷料、墊料總重量-敷料、墊料凈重,按1g=1mL換算成體積單位。容積法[6]:胎兒娩出,羊水流盡時,將測量體積容器置于會陰切口,測量出血量。
1.5 產后出血療效評價標準[7]治療后,陰道流血量≤50mL/h,婦科查體提示子宮質地較硬,收縮良好,陰道出血減少或停止,尿量恢復正常為有效。治療后,陰道流血量>50mL/h,婦科查體提示子宮質地較軟,收縮較差,或有頑固性子宮收縮乏力出現,陰道出血控制無效,尿量<30mL/h或無尿為無效。
1.6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產后出血止血效果比較 觀察組止血有效率達9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P<0.05)。見表1。

表1 2組止血效果比較[n(%)]
2.2 2組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48h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出血量比較(±s,mL)

表2 2組出血量比較(±s,mL)
組別例數術中出血量術后48h出血量觀察組541106.5±200.6135.2±20.3對照組301460.8±208.9438.5±30.8 t值7.64354.293 P值<0.05<0.01
2.3 2組剖宮產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血性惡露持續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月經復潮時間顯著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宮腔粘連、產褥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剖宮產術后恢復情況
剖宮產產后出血多為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經按摩子宮,藥物治療及宮腔出血點縫扎壓迫等處理后,仍有活動性出血時,臨床多主張盡早采用宮腔填塞或改良B-lynch縫合術。宮腔填塞為臨床常用的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治療方法,可通過紗布機械壓迫胎盤剝離面止血,也可刺激子宮體感受器,引起子宮收縮而止血。該治療方法簡單方便,但術后感染問題屢見不鮮[8]。
B-lynch縫合術是由B-lynch等首次完成的控制產后出血的方法,可避免切除子宮,保留產婦生育能力。止血原理為:(1)通過機械性擠壓子宮平滑肌,減少減緩肌層血流,易于凝成血栓而止血。(2)刺激子宮收縮,使血竇關閉而發揮止血作用。但長期的臨床應用過程中發現[9-10],該術式由于使用1根縫線來回在肥厚的子宮體部迂曲縫合,從而導致打結不緊,且該手術方式較為復雜,子宮收縮后宮底背帶線存在松動滑脫可能性,也存在出現其他器官套疊、梗阻等的可能性。改良B-lynch縫合術在先行縫合子宮下段切口后,再行B-lynch縫合術,避免了縫線自子宮上滑脫,也減少了子宮收縮后形成的線圈套入其他器官導致梗阻的可能性。手術操作更簡便,止血效果顯著,無需特殊器械及手術技巧,尤其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的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
本組研究中結果顯示,觀察組止血有效率高達9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P<0.05),術中出血量、術后48h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術后血性惡露持續時間顯著縮短,月經復潮時間顯著縮短,提示改良B-lynch縫合術較宮腔填塞術可更好地促進產婦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采用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后難治性產后出血,可顯著提高止血效果,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郅玲玲,馬秀華,王會芝,等.改良B-lynch縫合術在剖宮產中難治性產后出血的臨床應用[J].重慶醫學,2015,42(5):559-560.
[2] 嚴瑞珍.改良B-lynch縫合術在剖宮產產后出血處理中的臨床應用[J].河北醫藥,2014,34(16):2455-2456.
[3] 鄔華,嚴思萍,廖琪,等.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3(17):3331-3333,3365.
[4] 楊淑芳,魯小青.改良B-lynch縫合術在剖宮產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0(17):2152-2153.
[5] 徐郁.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36-37.
[6] 魏紅,張金梅.B-lynch縫合及改良B-lynch縫合術在剖宮產術中止血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3,19(18):84-85.
[7] 王洋,賈雪梅.改良B-lynch縫合術在剖宮產中難治性產后出血的臨床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4):6143-6144.
[8] 溫潔紅,潘國平.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手術時機的選擇及其效果的研究[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5,20(5):400-402.
[9] 劉海華,崔玉萍.改良B-lynch縫合術在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27(5):395-396.
[10] 陳曉紅,湯文凡,佐滿珍,等.改良B-lynch縫合術預防高危因素產后出血的臨床研究[J].醫學綜述,2014,20(11):2074-207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15
陜西 726300 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中醫院婦產科(孫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