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群 龍崇榮
早期鼻飼對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誤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影響觀察
謝志群 龍崇榮
目的 研究早期鼻飼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誤吸與吸入性肺炎的影響。方法 選取腦卒中患者6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之上采取早期經鼻胃管進食,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之上經口進食,對2組患者的誤吸以及吸入性肺炎情況給予對比。結果 實驗組患者發生誤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采取早期鼻飼,可以使患者發生誤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幾率明顯降低,對患者病情恢復以及預后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早期鼻飼;腦卒中;吞咽困難;誤吸;吸入性肺炎
引發腦卒中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糖尿病、肥胖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根據腦卒中的發病嚴重性,臨床分為TIA、RIND、CS三種。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表現為吞咽困難、聽力障礙、耳鳴等等。RIND與TIA臨床表現基本一致。CS的臨床癥狀相較于TIA、RIND會更加嚴重。吞咽障礙在腦卒中人群中的發生率較高,吞咽困難會導致出現誤吸從而引發患者出現吸入性肺炎,嚴重甚至出現脫水、窒息死亡等。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接收的腦卒中患者60例,研究對象均經過頭顱CT或者MRI掃描確診為腦卒中。60例患者年齡均超過60歲,并且排除既往存在吞咽困難等,其中26例患者存在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存在冠心病、高血壓,20例存在心臟病、糖尿病。吞咽功能3級24例,4級24例,5級12例。隨機分為2組,各30例。實驗組男21例,女9例;年齡35~72歲,平均(49.3±5.1)歲。對照組男23例,女7例;年齡38~76歲,平均(51.6±5.2)歲。2組患者的相關資料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實驗組方法 給予患者肺功能保護,適當讓患者在病床上進行主動、被動運動[1]。患者行插胃管鼻飼安素營養液[2]。臨床中胃管的插入長度參考為患者前額發際正中至劍突側其長度在此基礎上再深入10 cm,一般長度為55~65 cm。對患者進行早期鼻飼前都進行了口腔護理,目的在于促進患者食欲,避免患者營養不良。同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與咳痰[3]。將患者頭部抬高30°~35°,每次鼻飼給予營養液150~200 mL,時間為15~20 min,溫度38℃~41℃,保持在每天5~6次。所有患者完成鼻飼后保持體位半個小時,不予翻身。
1.2.2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采取經口進食,盡可能直立坐位,選擇高蛋白、高熱量以及高維生素的面糊、蛋羹等相關軟食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的誤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給予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發生誤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誤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情況對比[n(%)]
3.1 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進行早期鼻飼對誤吸的影響分析誤吸是指食物進入到口、咽部或者是反流的胃內容物不能夠及時咽下或者吐出導致進入到氣管中,刺激呼吸道,引起嗆咳、氣喘甚至窒息。患者家屬由于缺乏專業知識,不了解吞咽困難,或者是認為患者吞咽障礙輕,由口進食沒有太大的問題進行強行的喂水喂飯,導致出現誤吸。利用早期鼻飼能夠避免進食嗆咳導致的誤吸[4]。特別是針對吞咽評分為3~4級的患者進行早期鼻飼能夠降低誤吸的發生率。鼻飼中患者頭部抬高30°~90°,保持半臥位,能夠有利于食物在消化道內進行正常的生理運行,即使是胃排空不佳的患者也能夠減少胃內容物的反流,使得患者口沿部分的分泌物向咽部積聚,刺激咽部,減少誤吸發生率。
3.2 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進行早期鼻飼對吸入性肺炎的影響分析 吸入性肺炎是人體吸入酸性物質導致出現化學性肺炎,嚴重可能發生呼吸衰竭[5]。由于腦卒中患者的咽喉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麻痹,保護性咳嗽和吞咽反射遲鈍甚至消失,導致患者鼻咽部分分泌物積聚在咽喉部,吸入肺部的可能性增加,此時病菌帶入的可能性提高,導致出現吸入性肺炎。腦卒中患者是在發生吞咽困難的基礎上加上認知障礙、意識障礙導致誤吸出現吸入性肺炎[6]。
由于存在患者家屬對腦卒中、吸入性肺炎認識不足的情況,存在著進食比鼻飼好的錯誤想法拒絕進行鼻飼,能夠稍微進食就拒絕采用鼻飼方式,以為進食的量少不容易發生嗆咳,進食流食就能夠從一定程度上避免嗆咳的錯誤想法,導致患者因誤吸引發吸入性肺炎。關于腦卒中患者的吸入性肺炎,主要以預防為主[7]。在早期評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意識障礙與認知功能。針對存在意識障礙、重度癡呆的患者需要給予鼻飼。吞咽功能評估能夠在早期發現誤吸,從而盡早采取治療手段降低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8]。早期鼻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的功能康復,還能夠促進其神經功能的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發生誤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表明利用早期鼻飼能夠降低因誤吸引發的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保證患者病情穩定。
針對腦卒中吞咽困難的患者,采用早期鼻飼的方式能夠減少因誤吸導致的吸入性肺炎發生率,同時借助鼻飼為患者提供了充足的營養物質,恢復了患者一定體力,幫助患者盡快恢復經口進食,促進吞咽功能的恢復。早期鼻飼因緩解了患者發生卒中后的營養狀況的惡化。從而降低了感染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神經功能的恢復。
[1] 馮俏,周官恩,王春梅,等.護士主導的強化認知干預對腦卒中患者非癡呆認知障礙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1):6043-6045.
[2] 湯春玲,范詠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體功能的影響[J].健康研究,2014,34(5):582-583.
[3] 邱淑娟.老年癡呆患者住院期間不良事件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建議[J].健康研究,2014,34(5):596.
[4] 石慧,蘇林,李雪芬.腦卒中后吞咽困難80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0(17):4169.
[5] 葉燕平.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留置鼻胃管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1,32(27):5810-5811.
[6] 程謙濤,王麗君,李明超,等.不同床邊吞咽功能評估方法對腦卒中伴吞咽障礙患者吸入性肺炎及營養狀況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4):2815-2817.
[7] 許鳳蓮,葉蘭芬.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3,34(1):163.
[8] 駱莉,王書秀.冰刺激對腦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康復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3,42(7):844-8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5.053
重慶 400030 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內二科 (謝志群 龍崇榮)
龍崇榮 E-mail:13115512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