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萍 王 慧 肖艷芳
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固定帶在護理中的應用
胡艷萍 王 慧 肖艷芳
目的 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固定帶在小兒護理當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對門診輸液室所收治并進行頭皮靜脈穿刺的患兒6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各32例。常規組患兒采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穿刺護理;實驗組患兒在常規組基礎上,利用固定帶進行輔助穿刺。對比2組患兒的穿刺各項指標。結果 實驗組患兒的穿刺總成功率(100.0%)明顯高于常規組的穿刺總成功率(84.4%);實驗組患兒對穿刺護理各項指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實驗組患兒的穿刺時間(8.4±1.1) min明顯低于常規組患兒的穿刺時間(15.4±3.5)min。以上所有數據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固定帶在護理當中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提升穿刺成功率、舒適度,降低患兒的疼痛感、恐懼感、穿刺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固定帶;護理
如何提高留置針穿刺成功率?在不增加人力資源減情況下,可以減少護患矛盾,是護理工作者一直關注的問題[1]。本人經過實踐設計制作了“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固定帶”。它是由子母貼和棉布縫制而成,折疊放置在穿刺臺下,使用時拉出棉布就可以固定患兒雙上臂及膝關節,可根據需要調節“子母帶”的松緊度,使用完再收于穿刺臺下,定期進行消毒清洗[2-5]。本院采用固定帶使用以來,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所需時間大大減少,成功率也提升了不少,高峰時段患兒等待時間較之前減少近一半,同時也解放了護理人力,讓輸液室人手更加充裕,得到了患兒家屬的一致好評。通過此方法應用于臨床工作中,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蘆溪縣婦幼保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門診輸液室所收治并進行頭皮靜脈穿刺的患兒64例為研究對象,將這64例患兒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每組32例,其中實驗組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齡(2.4±0.7)歲,常規組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齡(2.7±0.2)歲。2組的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組護理方法 常規組患兒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與靜脈穿刺。選擇前額正中靜脈、額淺靜脈以及顳淺靜脈并以10°進針,在進入頭皮內之后,平行向前刺入,見回血時即可加以固定;眶上靜脈、耳后靜脈以25°進針;人字縫、冠狀縫、矢狀縫、小兒頭顱沿額縫均有靜脈走時,在穿刺之前需要摸清骨縫以50°進針。以上角度均需要依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除此之外,對于特殊患兒,例如血管暴露程度較低或皮膚焦黑的患兒,其穿刺難度會有所提升。對此,護理人員需要在準確認識血管的深淺、走向之后,才可開展穿刺進針,從而保障穿刺成功率。
1.2.2 實驗組護理方法 實驗組患兒在常規組的基礎上,采用自制的“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固定帶”進行輔助穿刺。固定帶制作材料為:魔術貼:10 cm×5 cm字母片各2片,30 cm×20 cm字母片各1片;棉布150 cm×15 cm規格3片,50 cm×10 cm 6片。并利用螺絲、小棉布以及小木條等物品將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固定帶安裝到穿刺臺下。
肘關節的固定帶制作為:利用50 cm×10 cm的6片棉布分為2個組,并利用大小相同的3片棉布重疊縫制作為1塊,再在側距一段25 cm以及1 cm的位置上縫制10 cm×5 cm規格的魔術子母貼,并在另外一段按照同樣的方法安裝;膝關節的制作為:利用150 cm×15 cm規格的棉布3塊重疊縫制成為1塊,并在兩側兩段1 cm的位置上縫上30 cm×20 cm的魔術字母貼。
在穿刺之前,將制作好的固定帶分別利用小木條、小布條安裝在穿刺臺下,并利用雙膝關節固定帶安裝至穿刺臺的正下方,與穿刺臺之間的距離需要控制在50 cm左右,雙肘關節的固定帶需要安裝在穿刺臺的兩側下方,并且距離穿刺臺的距離需要控制在30 cm左右。
1.3 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兒的穿刺成功率對比。總成功率=(一次成功+多次成功)/32×100%;采取本院自制的輸液室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開展滿意度調查,該問卷中主要是包括患兒對穿刺的恐懼感、疼痛感、穿刺過程的舒適度的評價,每項的滿分100分,并且調查2組患兒的穿刺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差異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兒的穿刺成功率對比 經過不同的穿刺之后,實驗組患兒的一次穿刺成功例數明顯高于常規組,并且總成功率(100.0%)也明顯高于常規組的總成功率(8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的穿刺成功率對比(n)
2.2 2組患兒對穿刺滿意度對比 2組患兒經過不同的穿刺護理之后,實驗組患兒對穿刺護理各項指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同時,實驗組患兒的穿刺時間明顯低于常規組。穿刺恐懼感、疼痛感、穿刺過程的舒適度以及穿刺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對穿刺滿意度對比(s)

表2 2組患兒對穿刺滿意度對比(s)
?
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是兒科當中較為普遍的一項診療技術,是否能夠一次性穿刺成功直接決定著患兒對治療的滿意度以及整體診療的質量[6]。為了有效的降低小兒靜脈穿刺的疼痛感,控制患兒家屬的負面情緒,頭皮靜脈穿刺不僅需要護理人員有較高的穿刺技術,還需要依據固定帶固定患兒的肢體,從而提升穿刺質量以及降低穿刺時間[7]。
本研究解結果表明,經過不同的穿刺之后,實驗組患兒的一次穿刺成功例數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并且總成功率也明顯高于常規組的總成功率(P<0.05)。這一結果充分說明了,利用固定帶開展小兒頭皮靜脈穿刺能夠有效地提升護理人員的穿刺技術,降低穿刺的失敗可能性,可能避免患兒肢體位置得不到固定導致的頭皮靜脈穿刺失敗,極大程度的頭皮靜脈穿刺一次性成功的可能性;2組患兒經過不同的穿刺護理之后,采用固定帶進行輔助穿刺的實驗組患兒對穿刺過程的各項滿意度指標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同時,實驗組患兒的穿刺時間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一這結果與梅云霞[8]的“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固定帶的設計與應用”研究報告結果一致。說明了利用固定帶能夠有效地提升穿刺護理的舒適度,降低患兒在穿刺過程中感受到的疼痛感、恐懼感,從而間接的提升患兒對穿刺護理的依從度,提高穿刺成功率。除此之外,這一結果還說明利用固定帶開展頭皮靜脈穿刺能夠有效地降低穿刺時間,緩解高峰時段患兒等待時間,并且緩解輸液室人手不足的情況,提升護患雙方認可。
綜上所述,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固定帶在護理當中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極大程度的提升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過程中患兒感受到的疼痛感、恐懼感,提升穿刺的舒適度,控制穿刺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1] 張俊鳳,張婷婷,王琳,等.交流技巧在門診輸液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3(9):249-250.
[2] 周曉輝,郭燕.小兒頭皮靜脈穿刺與固定方法的應用[J].經驗介紹,2013,33(6):106-108.
[3] 杜德懷,施旭升,周巍.前后持針與耳郭固定法在小兒頭皮靜脈穿刺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3,9(5):377.
[4] 鄧方,劉榮,王德筍.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固定帶的設計與應用[J].江蘇醫藥,2010,28(10):832-834.
[5] 趙祥華,邱漢,曹晨.負壓進針在小兒頭皮靜脈穿刺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10(3):11-13.
[6] 周陽,葉郎,李勝來.分段式穿刺在小兒頭皮靜脈穿刺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12(34):8-10.
[7] 吳雪,唐穎,宗江.負壓穿刺在小兒頭皮靜脈穿刺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3,24(3):100-102.
[8] 梅云霞,劉蕓,周陽.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固定帶的設計與應用[J].臨床護理,2011,18(1):147-1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5.075
江西 337000 蘆溪縣婦幼保健院 (胡艷萍 王慧 肖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