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霞 孫志靜 李秋濤
住院患者對癌痛治療口服用藥的依從率提高方法研究
王翠霞 孫志靜 李秋濤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腫瘤治療中心護理組在國家原衛生部“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創建活動中發現,部分患者由于不知道病情或不完全知曉病情及對疼痛相關知識的缺乏,在口服止痛藥方面存在誤區,導致疼痛不能得到理想的控制。組圈后使用調查問卷、利用出院患者登記本,對2013年10月~2013年12月住院接受止痛治療的患者按納入標準進行電話隨訪,回溯性數據收集。累計調查病例樣本總數264例,其中低依從性患者93例,依從率為64.77%,通過計算,目標值設定為88.42%。通過數據的查檢,找出導致患者低依從性的主要原因為護理給藥流程的不夠細化和護士疼痛知識培訓不夠,占全部問題的80%以上。針對以上問題制訂了護士疼痛知識培訓計劃和細化給藥流程,措施實施后又檢查了2014年6月1日~2014年6月14日住院接受止痛治療符合納入研究標準的患者72例,低依從性患者8例,依從率88.89%,目標達成率為101.99%。
腫瘤治療中心;護理;癌痛治療;口服用藥;依從率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于2013年3月開始組織全體醫務人員學習品管圈的相關知識,醫療、護理、院感、藥劑、器械相繼組圈。腫瘤治療中心護理組首次組圈于2013年4月,圈名為無痛圈,活動主題為“提高癌痛患者疼痛評分準確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期仍然沿用了上期的圈名,投票確定活動主題為“提高住院患者對癌痛治療口服用藥的依從率”[1]。
2.1 于2014年1月5日組圈,圈名確定為無痛圈,有8名成員組成,平均年齡(30.3±0.05)歲,包括7名護士,1名醫生,活動主題為提高住院患者對癌痛治療口服用藥的依從率,活動時間:2014年1月~2014年6月。
2.2 圈徽 見圖1。

圖1 圈徽
2.3 圈徽含意紅色絲帶為字母“W”的變形,翅膀與小愛心為字母“T”的變形。總體結構組成“WT”即無痛拼音第1個字母;紅色的絲帶也可以看成是字母“QCC”的變形,即品管圈的英文縮寫。代表全體圈員秉承QCC精神,運用PDCA循環,提高護理品質,還給患者無痛人生。
3.1 本期的活動主題為“提高住院患者對癌痛治療口服用藥的依從率”[2-3]。
3.2 選題理由 國內最新資料指出,我國腫瘤疼痛的患者中僅有41%得到有效緩解,而晚期癌痛僅有25%得到有效緩解。無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讓患者無痛是醫務人員的責任和義務。
3.3 相關概念及計算方法
3.3.1 疼痛用藥依從率概念 患者在多大程度上遵照醫囑服藥或是遵守其治療計劃。
3.3.2 疼痛用藥依從率公式依從率=(遵照醫囑完成癌痛口服用藥治療患者數/調查癌痛口服用藥治療的患者總數)× 100%。
以周為單位制訂活動計劃表,懸掛于工作現場,利于監督和執行。
5.1 對象 2013年10月~2013年12月住院接受止痛治療的患者,病例樣本總數264例。
5.2 時間 2014年1月20日~2014年1月30日。
5.3 方法
5.3.1 查閱相關文獻,設計量表及問卷;對護士、患者和家屬發放問卷;數據收集整理;對改善前的給藥流程進行梳理;對收集的數據結果進行分析。
5.3.2 繪制改善前柏拉圖,通過二八定律確定改善重點為漏服藥物、擔心藥物副作用、擔心藥物成癮,占全部問題的83.90%,將這3項內容列為本期活動的改善重點。
6.1 改善前依從率=(全程完成癌痛治療患者/實際調查癌痛治療用藥的患者)×100%=(171/3264)×100%=64.77%。
6.2 圈能力=圏員5、3、1法打分,平均分值/5×100%= (4/5)×100%=80%。
6.3 目標值=現狀值+(1-現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 64.77%+(1-64.77%)×83.9%×80%=88.42%。
通過魚骨圖的解析,并通過因果關聯圖的分析,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為護理給藥流程的不夠細化和護士疼痛知識的缺乏,占全部問題的80%以上。再次查檢了1周癌痛住院患者口服止痛藥物治療的依從情況,進行了真因的驗證。
通過圈員打分,確定了改進措施為收集整理疼痛知識,形成培訓材料;制定疼痛知識培訓計劃及考核機制;重新梳理原來的給藥流程,制定新的給藥流程,并對新流程進行培訓。
9.1 對策一 于2014年3月12日~3月28日期間搜集培訓內容,制作培訓計劃,加強培訓并考核。
9.2 對策效果確認 對策一實施后再次查檢了1周癌痛住院患者口服止痛藥物治療的依從情況,依從率由改善前的64.77%提高到75%。此對策有效并繼續實施,將疼痛知識培訓計劃列入科室護士常規培訓中。
9.3 對策二 于2014年4月16日~5月16日期間細化給藥流程,對新流程進行培訓。對策內容:制訂新的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藥物護理流程,流程主要內容如下。
(1)疼痛護士全面評估疼痛患者,發放癌痛相關知識問卷調查表,全面了解患者。制作疼痛臉譜評分量尺,懸掛于病房,每天上午疼痛護士查房時,患者根據測量尺匯報前1天的疼痛分數,護士判定了解患者疼痛緩解的程度,以判定是否按時足量服用藥物。
(2)治療護士根據患者對病情的知曉程度發放藥物。同時制作了服藥提示卡,掛于床頭,提醒患者按時、足量服藥[4]。
(3)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制作患者宣教手冊。健康手冊分為認知篇、生理篇、心理篇、家屬篇,介紹在服用止痛藥物中患者和家屬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4)制作新的給藥流程 見圖2。

圖2 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藥物護理流程(新)
9.4 對策效果確認 再次查檢了1周癌痛住院患者口服止痛藥物治療的依從情況,依從率由改善前的75%提高到88.89%。此對策繼續實施,并將新給藥流程標準化[5-6]。
10.1 改善前后數據對比 見表1。

表1 改善前后對比
10.2 目標達成率 達成率=(改善后數據-改善前數據)/ (目標設定值-改善前數據)×100%。
=(88.89%-64.77%)/(88.42%-64.77%)×100%= 101.99%。
(1)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藥物護理流程;(2)臉譜疼痛測量尺;(3)醫護人員必備手冊;(4)疼痛患者宣教手冊;(5)服藥提示卡;(6)便秘護理常規。
全體圈員提升了幫助患者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自信心,學會了應用品管工具解決身邊的問題,但還存在對問題的真因查找是否正確,解決問題的措施是否科學,數據分析是否符合統計學要求,樣本的選取標準,新的品管手法的應用等問題,需要在以后繼續學習、提高[7]。
[1] 譚蕾.癌癥晚期患者疼痛護理方法的臨床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5(5):1087-1089.
[2] 劉玉,林細吟,趙娟娟,等.腫瘤科護士癌痛控制護理知識和行為的現狀調查[J].中國實用護理2014,30(15):29-33.
[3] 姜喆,趙麗君,陳秀珍,等.團隊合作對4838例居家癌痛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與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4,35(10):40-43.
[4] 陶志芳,何莉,唐仁兄,等.癌痛隨訪評估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3,28(24):24-26.
[5] 陳鵬,安志潔.“品管圈”活動提高癌癥疼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及滿意度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6):714-716.
[6] 王建意.品管圈活動對癌性疼痛患者居家口服阿片類藥物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19(34):4269-4271.
[7] 朱寧,吳紹勇.癌痛患者家庭功能對口服止痛藥依從性影響的調查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4):139-1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5.077
吉林 132000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王翠霞 孫志靜 李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