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繼敏 羅新福
更昔洛韋治療EB病毒感染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蔡繼敏 羅新福
目的 觀察更昔洛韋治療EB病毒感染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臨床療效,并探究其臨床適用性。方法 選擇90例EB病毒感染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作為研究病例,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利巴韋林治療,研究組患者采用更昔洛韋治療。觀察2組患者熱程、淋巴結腫大、扁桃體腫大等癥狀改善時間,以及2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熱程、淋巴結腫大、扁桃體腫大、異淋恢復情況等指標的改善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6014,P<0.05);研究組患兒出現的腹瀉、皮疹、貧血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少與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更昔洛韋治療EB病毒感染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臨床療效較為顯著,預后效果良好,適合臨床長期推廣應用。
更昔洛韋;EB病毒感染;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兒童時期受EB病毒感染所致。臨床上患兒常表現為咽喉疼痛、發熱、淋巴結和肝脾腫大、外周淋巴細胞增加同時伴有異型淋巴細胞出現等癥狀。目前,臨床上的主要治療方案為抗病毒、對癥支持治療、免疫治療等。臨床上顯示,利巴韋林治療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不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肝臟縮小、咽峽炎等臨床癥狀[1]。有研究表明,更昔洛韋可以顯著地治療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效果良好[2]。本文就更昔洛韋治療EB病毒感染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療效進行了試驗,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2月~2014年11月江西省萍鄉市湘雅萍礦合作醫院治療的EB病毒感染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90例作為研究病例。按照不同方案分為2組,研究組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1.2~12.4歲,平均年齡(5.3±2.4)歲,住院前病程3~7 d,平均病程(4.5±0.7)d,體溫38.2℃~40.1℃,平均溫度(39.4±0.6)℃;對照組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1.0~12.1歲,平均年齡(5.2±2.6)歲,住院前病程2~8 d,平均病程(4.3±0.9)d,體溫38.0℃~40.3℃,平均溫度(39.1±0.8)℃。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給予相同的對癥治療,即護肝、護心治療、退燒治療等常規治療。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患兒給予利巴韋林進行治療,具體為:給與患兒靜脈滴注利巴韋林(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3147)10 mg/(kg·d),1次/d,治療周期為2周。研究組患兒給予更昔洛韋治療,具體方案為:給與患兒靜脈滴注更昔洛韋(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91)5 mg/(kg·d),每天2次,12 h/次,治療周期為2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3]顯效主要是指用藥24 h后體溫開始下降,2 d內體溫恢復正常,淋巴結縮小2/3,各項臨床癥狀均顯著改善;有效主要是指患者用藥24 h后體溫有所下降,4 d恢復正常,淋巴結縮小約1/3,各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主要是指患者用藥5 d后,各項癥狀無改善甚至有所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統計本次實驗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熱程、淋巴結腫大、扁桃體腫大、異淋恢復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熱程、淋巴結腫大、扁桃體腫大、異淋恢復情況等指標的改善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結果分析(x±s,d)
2.2 2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分析 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達93.3%,對照組僅為7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6014,P=0.0058)。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分析[n(%)]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出現腹瀉1例,皮疹2例,貧血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9%,對照組患兒出現腹瀉5例,皮疹5例,貧血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9%,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743,P<0.05)。
3 討論
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EB病毒感染疾病之一,多發生于兒童時期。臨床上常表現為咽喉疼痛、發熱、惡心、疲乏、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癥狀[4]。近年來,其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由于該病具有病情遷延、反復發作等特點,需要較為有效的方案進行治療。近年來,臨床上常常使用的抗病毒藥物有阿昔洛韋、利巴韋林、更昔洛韋等,這些藥物對治療EB病毒感染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均一定效果[5]。
利巴韋林又稱病毒唑,是一種較常見的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對改善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淋巴結縮小、咽峽炎等臨床癥狀具有一定效果[6]。但有學者指出,利巴韋林用藥后患兒的腹瀉、皮疹、貧血等發生率較高,患兒的遠期療效不明顯,評價較低[7]。本次實驗數據顯示,利巴韋林方案治療后患兒中24 h后體溫開始下降,2 d內體溫恢復正常,肝脾淋巴結縮小2/3等總有效率僅為71.1%。
大量研究表明[8-10],更昔洛韋對改善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臨床癥狀顯著,預后效果良好。更昔洛韋作為合成的核苷類廣譜抗DNA病毒藥物,對EB病毒和巨細胞病毒均具有較高的活性,進入血液后細胞激酶將進一步磷酸化,最終成為更昔洛韋三磷酸,抑制三磷酸鳥苷與病毒結合,達到抑制DNA合成的目的,最終發揮抗病毒的作用[11]。本次實驗數據顯示,更昔洛韋給藥后患兒的熱程改善時間僅為(9.3±6.2)d,顯著低于利巴韋林方案下的(14.6±7.4)d(P<0.05)。說明更昔洛韋給藥方案可以顯著地減少各項臨床癥狀的恢復時間,見效較快[9]。此外,更昔洛韋方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高達93.3%,顯著高于利巴韋林的71.1%(P<0.05)。
綜上所述,更昔洛韋可以顯著地治療EB病毒感染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預后效果良好,各項癥狀恢復時間短,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長期推廣應用。
[1] 岳毅勇.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臨床診治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5):81-82.
[2] 趙智慧.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并發癥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21-22.
[3] 余東寧.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 2012,18(19):143-144.
[4] 呂潔,金蓮花,孫景輝,等.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臨床特點與發病年齡的關系:附312例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6):518-521.
[5] 李玉華,文飛球,肖智輝,等.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GST基因遺傳多態性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14(4):260-263.
[6] 孫雨,王華,胡青華,等.不同年齡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臨床特征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3,26(11):65-68.
[7] 譚麗梅,蘇莉,葉家衛,等.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伴肝功能損害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2):229-230.
[8] 蘆珊珊,吳靜,王麗娜,等.更昔洛韋聯合熱毒寧治療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療效及安全性[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2,33(9):1077-1078.
[9] 馮粉玲,黃惠梅.更昔洛韋治療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2):223-224.
[10] 顧素亞,李艷.更昔洛韋治療EB病毒感染所致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2):1877-1878.
[11] 譚啟蓉,移梅,李衛,等.更昔洛韋治療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療效及其對EB病毒特異性抗體的影響[J].國際病毒學雜志,2014,21(2):81-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4.087
江西 337000 江西省萍鄉市湘雅萍礦合作醫院兒科 (蔡繼敏羅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