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生根
宮頸癌根治術后應用地佐辛鎮痛的效果及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分析
廖生根
目的 分析宮頸癌根治術后應用地佐辛鎮痛效果及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情況。方法 選擇行宮頸癌根治術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術后注射舒芬太尼,觀察組患者術后注射地佐辛注射劑。比較2組患者鎮痛治療后的VAS和
Ramsay評分、免疫學指標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對照組患者術后0.5h和6h相比,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amsay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0.5h和6h相比VAS、Ramsay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觀察組術后6hVAS和Ramsay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患者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惡心嘔吐、呼吸抑制、尿潴留、頭暈、頭痛、皮膚瘙癢。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6.0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00%,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使用地佐辛鎮痛效果顯著,免疫功能改善良好,能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宮頸癌根治術;地佐辛;效果;免疫功能
術后疼痛使不良影響的程度加深,免疫系統的應激反應增加,延長傷口愈合及住院時間。臨床實踐結果顯示,術后輔助給與一定量鎮痛藥物,有助于減少上述現象的發生。近年來[1~2],臨床可用的鎮痛藥物種類繁多,主要分為純阿片受體激動劑、部分阿片受體激動劑、弱阿片受體激動劑及非甾體抗炎藥。地佐辛屬于部分阿片受體激動劑,鎮痛效果明顯,安全劑量應用范圍廣,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本研究針對宮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應用地佐辛鎮痛,分析應用后的鎮痛效果及免疫功能改善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2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醫院行宮頸癌根治術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50例患者ASAⅠ~Ⅱ級,年齡34~60歲,體質量50~70kg。入選標準:行宮頸癌根治術患者;無凝血功能障礙。排除標準[3]: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對阿片類藥物過敏患者;患有心、神經系統等嚴重疾病患者。本項研究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患者在ASA分級、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較強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手術后均接受氣管插管,實施全身麻醉方式,術后拔管前給予鎮痛藥物,采用單次靜脈注射給藥方式。
對照組患者術后注射0.1μg/kg舒芬太尼,觀察組患者術后注射0.1mg/kg地佐辛注射劑。
按照VAS和Ramsay評分標準記錄患者評分值。分別于患者手術72h后采取5mL外周靜脈血,采用FCMs流式細胞儀測定患者T淋巴細胞中免疫學指標、/觀察并記錄患者惡心嘔吐、呼吸抑制、尿潴留、頭暈、頭痛、皮膚瘙癢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3 觀察指標
1.3.1 視覺模擬評分(VAS)[4]10分無法忍受劇痛,0分無痛。
1.3.2 鎮靜程度評分(Ramsay評分)[5]1分:煩躁、無法安靜;2分:配合治療;3分:能聽從指令,易嗜睡;4分:睡眠狀態但易于喚醒;5分:對喚醒反應遲鈍;6分:嗜睡難以喚醒。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8.0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Wilcoxon兩樣本比較法)進行,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VAS和Ramsay評分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后0.5hVAS評分為(4.56±1.26)分和術后6h該值為(3.96±1.03)分,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0.5hRamsay評分為(3.49±0.94)分,術后6h該值為(2.49±1.46)分,兩個時間點Ramsay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0.5hVAS評分為(4.48±1.48)分,Ramsay評分為(3.19±0.72)分,術后6hVAS評分為(3.12±0.76)分,Ramsay評分為(1.97±0.45)分,兩個時間點VAS、Ramsay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觀察組術后6hVAS和Ramsay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免疫學指標比較(±s)

表2 2組患者免疫學指標比較(±s)
組別例數CD3+CD4+CD8+CD4+/CD8+觀察組2541.06±7.1332.13±4.2132.05±3.871.02±0.01對照組2554.16±6.3238.19±4.8332.19±4.061.16±0.32 t值6.87464.72900.12482.1864 P值0.00000.00000.90120.0337
2.3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2組患者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惡心嘔吐、呼吸抑制、尿潴留、頭暈、頭痛、皮膚瘙癢。對照組惡心嘔吐2例,呼吸抑制1例,尿潴留1例,頭痛2例,皮膚瘙癢3例,總并發癥發生率為36.00%(9/25);觀察組惡心嘔吐患者1例、頭暈1例,總并發癥發生率為8.00%(2/25),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研究顯示[6-7],術后疼痛對機體造成嚴重傷害,心肺功能出現障礙,術后有效的鎮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肺功能,使疼痛對患者帶來的傷害降低,減輕術后免疫抑制,降低術后感染病發率。宮頸癌根治術術后常見的問題是創傷大帶來的嚴重疼痛。劇烈的疼痛延長患者住院時間,耽誤患者早日下床鍛煉,并且由此引發的并發癥較多。臨床研究曾報道,地佐辛能有效緩解術后患者疼痛,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即使存在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程度低。作為鎮痛新藥的應用前景廣闊。另外一種臨床應用較多的鎮痛藥物為舒芬太尼。本院研究了地佐辛對宮頸癌根治術患者的鎮痛效果,及其對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采用同臨床常用的舒芬太尼鎮痛藥物進行對比的方式展開研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宮頸癌根治術后注射舒芬太尼鎮痛的患者術后0.5hVAS評分為(4.56±1.26)分,術后6hVAS評分略下降至(3.96±1.03)分;Ramsay評分由術后0.5h的(3.49±0.94)分,明顯下降至(2.49±1.46)分。給予地佐辛注射劑鎮痛的患者,術后0.5hVAS評分為(4.48±1.48)分,術后6hVAS評分下降至(3.12±0.76)分,下降幅度明顯,鎮痛效果明顯。Ramsay評分由術后0.5h的(3.19±0.72)分下降至(1.97±0.45)分,鎮靜程度明顯。以上結果表明,地佐辛注射劑對宮頸癌根治術患者的鎮痛效果更顯著。曾有報道顯示,術后患者采用地佐辛注射劑進行鎮痛后,患者免疫力恢復較快。本研究針對實施宮頸癌根治術的后,應用兩種不同的注射劑進行鎮痛患者的免疫學指標進行了比較,兩種鎮痛方式治療的患者免疫學指標結果顯示,給予地佐辛注射劑鎮痛的患者CD3
+為(41.06±7.13)、CD4+為(32.13±4.21)、CD4
+/ CD8
+為(1.02±0.01)明顯低于術后注射舒芬太尼鎮痛的患者(P<0.05)。免疫功能改善效果顯著。兩種鎮痛方式治療的患者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惡心嘔吐、呼吸抑制、尿潴留、頭暈、頭痛、皮膚瘙癢。術后注射舒芬太尼鎮痛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6.00%,給予地佐辛注射劑鎮痛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00%,未出現呼吸抑制、尿潴留、頭痛、皮膚瘙癢等癥狀。以研究結果與相關報道相一致。
綜上所述,宮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使用地佐辛鎮痛效果顯著,免疫功能改善良好,能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耿桂啟,李泓,李寧,等.不同鎮痛方式對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后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上海醫學,2012,35(8):675-677.
[2] 鄭孝振,洪道先,韓簫笛,等.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術后自控靜脈鎮痛的臨床研究[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5):460-462.
[3] 王建霞,甘瑾.宮頸癌根治術30例臨床分析[J].江蘇醫藥,2012, 38(4):485-486.
[4] 祝英杰,王毅,魏向群,等.宮頸癌根治術患者醫院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4):5213-5214.
[5] 賈西彪,王紅靜,楊凌云,等.宮頸癌根治術后放療并發癥和生活質量分析[J].廣東醫學,2011,32(14):1907-1909.
[6] 高賢偉,何焱,陳東升,等.地佐辛用于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鎮痛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3):491-492.
[7] 靳紅緒,張同軍,孫學飛,等.地佐辛復合舒芬太尼用于惡性腫瘤根治術后靜脈自控鎮痛的臨床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 16(3):264-266,274.
[8] 光曉燕,張薇,曹炎培.269例宮頸癌根治術臨床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3(7):924-926.
[9] 祝英杰,王毅,魏向群.宮頸癌根治術患者醫院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4):5213-52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26
江西 338000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醫院(廖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