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秋
乳腺癌保乳術結合新輔助化療法治療乳腺癌的療效分析
朱秋秋
目的 研究分析使用保乳術結合新輔助化療治療乳腺癌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乳腺癌患者11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6例。對照組實施保乳術治療,觀察組使用新輔助化療結合保乳術治療,對比觀察2組臨床療效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年后隨訪2組患者復發率與轉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通過保乳術結合新輔助化療法治療乳腺癌,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且具有較低的復發率與轉移率,是理想的乳腺癌治療方案,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保乳術;治療效果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對女性的機體具有較大的損害,嚴重影響到女性健康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1]。臨床上對該病主要采取外科手術治療,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與更新,保乳術逐漸得到完善,且而廣泛得到醫務工作者與患者的接受與認可,有報道顯示其療效接近傳統根治術[2]。新輔助化療是在腫瘤手術前進行全身性化療,以促使腫瘤縮小、臨床分期降低,便于
參考文獻實施手術或滿足手術要求,進而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為進一步提高乳腺癌治療效果,對部分實施保乳術治療患者結合新輔助化療法施治,對比觀察其臨床療效以作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平均年齡(44.72±8.15)歲,平均瘤體直徑(2.85±1.72)cm;對照組平均年齡(45.64±7.69)歲,平均瘤體直徑(2.95±1.58)cm。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經臨床檢查均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病理學檢查均已證實確診[3],均為單一病灶,距離乳頭≥2cm,無遠處轉移灶,瘤體直徑<5cm,既往未接受放化療或激素治療等;實驗前均了解相關內容,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排除T4期腫瘤,主要器官嚴重功能障礙、無法耐受手術及化療方案患者等。
1.2 方法 患者實施保乳術治療,根據腫瘤病灶情況實施局部切除或象限切除,并配合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內外切緣需取組織做快速病理以證實確保呈陰性沒有癌組織殘留。觀察組在手術治療前實施新輔助化療法結合治療,化療選用TE方案,靜脈輸注表柔比星(d1,60mg/m2)+靜脈輸注多西他賽(d2,75mg/ m2),21d為1個療程周期,根據患者情況使用2~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并1年后隨訪記錄其局部復發與遠處轉移情況,對2組數據進行統計學檢驗分析。臨床療效評估標準為[4]:(1)完全緩解(CR),癥狀、體征消失,影像學顯示腫塊基本消失,4個月內無復發或新發病灶;(2)部分緩解(PR),癥狀明顯改善,腫塊最大垂直徑乘積減少超過50%,4個月內無復發或新發病灶;(3)穩定(SD),最大垂直徑乘積減少不足50%或增加未到25%;(4)惡化(PD),最大垂直徑乘積增加超過25%,或4個月內出現新發病灶;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進行檢驗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年后隨訪2組患者復發率與轉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及隨訪結果對比(n)
乳腺癌作為主要的女性惡性腫瘤之一,其臨床發病率始終位于女性腫瘤之首,而近年來其發病率仍呈現逐漸上升以及年輕化的趨勢,給女性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目前乳腺癌已經得到醫學臨床乃至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5]。臨床上對該病主要通過手術治療將病灶予以切除,以往臨床術式以傳統根治術為主,雖然具有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但其所造成的創口較大、術后機體康復較慢,且嚴重影響女性形體美觀,甚至會進一步引起患者心理障礙或給其帶來負擔。
隨著臨床術式不斷完善、手術精度不斷提高,手術切除的范圍也逐漸縮小,同時現代醫學理念與患者需求也在逐漸提升,這使得臨床上更迫切的需要提高手術效果并減少機體損傷。保乳術的出現顯著縮小了手術對機體的創傷,同時盡可能的保持了乳房的外觀,有效減輕了患者心理壓力,提高術后生活質量,因此其在臨床上開展實施以來快速的為醫務人員及患者所認可與歡迎[6]。但保乳術由于需要考慮盡可能減少創傷,所以需要在手術創傷與療效之間進行權衡,對病灶條件要求較嚴格,這使得保乳術的臨床應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
新輔助化療是近代臨床腫瘤治療上的一項突破,將化療作為輔助手段應用在手術之前,可以有效降低腫瘤臨床分期、縮小腫瘤體積,使更多臨床分期較高患者通過化療能夠達到手術要求,且尤其適用于保乳術這類需要盡量縮小切除范圍術式。通過在臨床上不斷的應用、積累經驗,發現新輔助化療在以下方面有較為突出的臨床效果:要求實施保乳術或有較強保乳需求患者;局部復發、全身性轉移可能性較大或直接手術難度較高的浸潤癌病灶;前次手術過于保守或已經實施過活檢手術患者;需要實施補救手術患者等。
新輔助化療所選用的方案主要包括紫杉類與蒽環類藥物,有研究顯示通過新輔助化療能夠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預后效果[7]。多西他賽是紫杉類藥物,可以對微管雙聚體進行作用,通過促使其形成微管來阻止腫瘤細胞進行有絲分裂。表柔比星則屬于蒽環類藥物,能夠與DNA結合嵌入進其核堿基對,直接干擾DNA轉錄過程進而發揮藥物作用,抑制腫瘤細胞復制。相關研究顯示,使用表柔比星聯合多西他賽作為新輔助化療方案,可以提高抗腫瘤效果,且不良反應較輕,易于為患者所接受[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年后隨訪2組患者復發率與轉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通過保乳術結合新輔助化療法治療乳腺癌,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且具有較低的復發率與轉移率,是理想的乳腺癌治療方案,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1] 武春梅,王圣應.新輔助化療在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12,6(5):338-340.
[2] 聶紅霞,劉葉娟,唐偉敬,等.新輔助化療方案在乳腺癌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5):48.
[3] 王建逵,楊莊青,湯琦,等.乳腺癌保乳術結合新輔助化療法治療乳腺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4,35(11):85-87.
[4] 傅豪.腔鏡輔助下乳腺癌保乳術結合新輔助化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21(7):62-63.
[5] 徐劍,劉湘暉.保乳手術聯合新輔助化療治療乳腺癌的安全性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9):101-102.
[6] 徐強音,陳翔,陳燕玉,等.新輔助化療聯合保乳術治療Ⅱ、Ⅲ期乳腺癌的療效[J].廣東醫學,2013,34(4):611-613.
[7] 陳海,戚曉東,邱萍,等.腔鏡輔助下保乳術結合新輔助化療治療乳腺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 14(8):32-34.
[8] 徐秋生,韓素芬.腔鏡輔助下乳腺癌保乳術結合表柔比星新輔助化療治療乳腺癌的臨床效果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4,12(8):987-9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36
江蘇 224400 阜寧縣人民醫院普外科(朱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