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麗
橫式切口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
張榮麗
目的 對橫式切口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 隨機采取11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術中出血量150~400mL,平均(200.3±12.6)mL,手術時間25~45min,平均(28.9±8.5)min,住院時間4~6d。110例患者中,其中1例因精神過度緊張重度疼痛,占0.92%,20例中度疼痛,占18.18%,89例輕度疼痛,占80.90%。術后產婦自理能力提前恢復的優良率達到88.18%。結論 剖宮產產婦行橫式切口能減少術中的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減輕術后疼痛及恢復自理能力的提升,具有較高的應有價值。
橫式切口;剖宮產;產婦;應用效果
隨著剖宮產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和發展,人們對于剖宮產手術的要求也隨之增高,傳統的縱切口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其中橫式切口作為一種新型的剖宮產切口方式,從生理解剖學角度來看,和縱切口方式相比具有一定優勢,但是關于其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有待進一步驗證和確認[1],為此本文開展了此次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西關婦幼保健院于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其中年齡22~40歲,平均(26.2±3.1)歲;孕周37~43周,均為首次剖宮產,其中初產婦85例,經產婦25例,指證:頭盆不稱12例,胎兒窘迫25例,妊娠合并癥20例,臀位15例,滯產10例,羊水過少14例,胎盤早剝1例,其它13例,新生兒體質量2300~4200g,平均(3460.5±124.2)g;Apgar評分7~10分,平均(9.3±1.1)分。
1.2 方法 所有產婦均行橫式切口的剖宮產術:行硬外聯合麻醉,術時取下腹部恥骨聯合上2~3cm處行長約12~13cm的橫行切口,切開切口中段皮下脂肪約3cm[2]鈍性分開脂肪層暴露腹直肌前鞘;橫行剪開腹直肌前鞘并分離,于中線向兩側分離腹直肌暴露腹膜,于膀胱頂上3~5cm處橫行撕開腹膜,暴露子宮下段,于子宮下段行橫切口長約2cm,切口選擇位置正確,不易過高或過低,向兩邊鈍性分離長約10~12cm,刺破胎膜,抽吸羊水,娩出胎兒,胎盤,清理宮腔,以可吸收線連續全層縫合子宮下段切口,必要時間斷加固。用紗墊清理腹腔,檢查是否有滲血,以可吸收線連續縫合腹膜,不縫合腹直肌,并連續縫合腹直肌前鞘,并雙手擠壓縫合后的刀口,確保無滲出,且刀口平整后方可結束手術[3]。
1.3 觀察指標
1.3.1 手術指標 記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
1.3.2 術后疼痛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產婦術后3d的疼痛程度:8~10分,重度疼痛;5~7分,中度疼痛;1~4分,輕度疼痛;0分無痛。
1.3.3 術后自理能力評估 術后當天能自行洗漱、哺乳、如廁,術后12小時內撤除尿管且能自行小便,24小時內肛門排氣為優;術后24小時撤除尿管且能自行小便,第2天能自行洗漱、哺乳、如廁,24h內肛門排氣為良;術后第2天撤除尿管且能自行小便,第3天能自行洗漱、哺乳、如廁為可;未達到上述標準為差。
2.1 手術情況 術中出血量150~400mL,平均(200.3±12.6)mL,手術時間25~45min,平均(28.9±8.5)min住院時間4~6d。
2.2 術后疼痛程度 110例患者1例因精神過度緊張重度疼痛,20例中度疼痛,占18.18%,89例輕度疼痛,占80.90%。
2.3 術后自理能力 術后產婦自理能力的優良率達到88.18%。見表1。

表1 患者術后自理能力情況
隨著醫學理念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剖宮產手術切口方式的選擇,以盡可能降低產婦創傷,提高手術效果,實現產婦快速康復出院的目的[4]。從生理解剖學的角度來看,剖宮產術中的橫式切口較傳統縱式切口的優勢如下:(1)恥骨聯合上方分布的神經較少,而橫式切口選在此處能減少對血管神經的破壞,可減少產婦的疼痛感,非常有利于新生兒的護理和早期哺乳。(2)皮紋的生長方向為橫向,縱式切口與皮紋生長方向垂直,導致切口的張力非常大,不利于傷口愈合。而橫式切口與皮紋一致,切口張力小,有效避免了上述問題[4]。(3)橫式切口腹腔暴露時間更短,腸管蠕動恢復快,術后早排氣,避免術后腸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對其身體各項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5]。(4)現代女性對人體審美要求較高,而橫式切口形成的疤痕小而隱蔽,滿了審美需要,更容易被產婦接受。(5)對于首次分娩選擇橫式切口式剖宮產的產婦,子宮切口愈合好,其二次妊娠自然分娩時子宮破裂的風險低至1%,從而提高了疤痕子宮的自然分娩率。(6)術中不下推膀胱,避免了膀胱損傷,確保了能盡快撤出尿管,減少了尿道的維護和引發的感染。(7)橫式切口采用了鈍性分離皮下脂肪,子宮全層縫合,不再單獨縫合皮下脂肪,切口僅逢合3針的方法,使手術時間縮短,減少術中出血,促進切口愈合,減少了瘢痕形成。
在付連橋的研究中[6],接受腹式橫切口剖宮產手術的實驗組(38例產婦)的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切皮、術后進食時間以及排氣時間均低于接受腹式縱切口剖宮產手術的對照組(38例產婦),且前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后者,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付連橋認為腹式橫切口剖宮產手術的臨床效果明顯高于腹式縱切口剖宮產手術。本組110例產婦均接受腹式橫切口剖宮產手術,術中出血量150~400mL,平均(200.3±12.6)mL,手術時間25~45min,平均(28.9±8.5)min住院時間4~6d;術后僅1例重度疼痛,20例中度疼痛,占18.18%,89例輕度疼痛,占80.90%。術后產婦自理能力的優良率達到88.18%。與上述觀點一致。
綜上所述,剖宮產產婦行橫式切口能減少術中的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對能促進疼痛的減輕以及自理能力的提升,再次妊娠自然分娩時子宮破裂風險低,可以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姜姝霞.橫式切口剖腹產臨床探討[J].醫藥前沿,2014(6):222-223.
[2] 鄧龍君,吐爾洪江?阿不拉,吐松?熱合曼,等.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126例[J].山東醫藥,2011,51(34):29.
[3] 唐莉菲,練逸蘭.腹壁縱切口與腹壁橫切口對第二次剖宮產的影響[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10):237-238.
[4] 王巖.橫式切口剖腹產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 6(19):23.
[5] 龔玉琴,李建平.前次剖宮產腹壁切口方式對再次手術的影響[J].寧夏醫學雜志,2012,34(11):1144-1145.
[6] 付連橋.不同切口子宮下段剖宮產術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2):389-39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56
河南 466700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西關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張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