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清
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瘤的臨床效果探析
曾安清
目的 探討甲狀腺瘤切除術對甲狀腺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甲狀腺瘤切除術患者10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采取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對照組采用傳統切除術,觀察2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和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手術出血量分別為(81.5±11.3)min、(16.3±7.3)d、(4.6±1.5)mL;對照組分別為(125.0±23.1)min、(41.7±11.4)d、(7.7±2.0)mL;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無并發癥發生,對照組為6%,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瘤臨床效果顯著,手術并發癥少,在臨床中推廣。
甲狀腺瘤;小切口
甲狀腺瘤是一種臨床高發病,在缺碘地區比較常見,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臨床上常采取外科手術治療,在傳統手術切除甲狀腺時,由于失血過多,對患者造成較大創傷[1]。本研究對比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與傳統手術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瘤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吉安市青原區衛生監督所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甲狀腺瘤患者100例,并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19例,女31例,年齡在27~60歲,平均年齡在(45.6±7.9)歲,病程0.3年~2年,平均(1.3±0.5)年,患者均為良性腫瘤,對照組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25~61歲,平均(35.7±6.5)歲,病程0.2~3年,平均(1.2±0.24)年,患者均為良性腫瘤。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腫瘤大小以及病理類型等方面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觀察組 采取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治療方法,運用全麻插管麻醉方式,手術切口位于頸前正中胸骨1.5~2.0cm處。沿著皮紋橫切4.0~5.5cm,依次剖開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然后分割牽引帶狀肌,最后用電刀止血。暴露甲狀腺,并于術中取組織,將其冷凍進行病理檢查,確定為良性腫瘤并將其提起,切除甲狀腺瘤,通過充分止血并關閉手術切口,無創縫合切口,再加壓包扎。術中如果瘤體很大且有囊變的情況,應及時抽取囊液,使囊體縮小,再進行手術。手術中應主動詢問患者,以確定有無傷及神經。
1.2.2 對照組 采用常規甲狀腺瘤切除手術,患者在頸叢麻醉后,與胸鎖關節1.3cm~2cm處頸部橫切,手術開口呈弧形,約8~11cm,游離頸前筋膜以及頸闊肌間皮瓣,將瘤體切除,手術后放置引流管引流。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手術時間和手術出血量及患者住院情況分析,并比較2組差異。同時,觀察術后不良反應,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手術后的并發癥進行比較,例如,患者出現聲音嘶啞或者呼吸困難、切口感染等發生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2組患者手術均獲得成功,對2組患者手術時間和手術出血量、患者住院時間等情況進行比較,觀察組綜合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x±s)
2.2 2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對照組術后2例聲音嘶啞,1例切口感染,觀察組術后無并發癥發生。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0%,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n)
甲狀腺瘤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主要為甲狀腺組織腫大,以及甲狀腺濾泡增生。甲狀腺瘤一般都是良性腫瘤,其瘤質地比較柔軟,一些惡性甲狀腺瘤則比較堅硬。甲狀腺瘤通常在高原地區較多[2-3],由于高原地區缺碘比較嚴重,且男性發病率較低,女性發病率較高,是男性發病率的3倍或以上[4]。
甲狀腺瘤通常情況下要選擇手術治療。傳統的甲狀腺瘤切除術,手術切口比較大,對患者傷害較大,且出血量較多,容易形成血腫等危險,嚴重時會引發呼吸困難等嚴重情況,可能還會導致其他并發癥[5]。因此,傳統的甲狀腺切除術有很大的風險。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手術成功率高、對患者傷害風險較小[6]。且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采用手術切口壓低的方式,從而使手術切口長度減小,避免對患者造成較大創傷。
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保證了患者頸部肌肉完整性,預防患者頸部出現其他不良反應,能夠較大限度保障患者頸部的正常功能[7]。這種手術從外觀上使患者頸部切口美觀,不會產生過多失血現象。不用放置引流管,對女性患者有較大的便利和滿足。從上述結果中,分析發現患者的出血量較少,在小切口術后,傷口恢復比較快[8]。因此,這種手術比較適合甲狀腺瘤較小的患者,而對于甲狀腺瘤較大的患者,仍建議采用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以便于徹底切除甲狀腺瘤[9]。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使手術時間較短,縮減患者住院時間,且手術出血量較少,較少發生術后不良反應,適合在臨床應用中推廣。
[1] 劉大林,南云廣,高峰,等.低位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探討[J].當代醫學,2010,16(4):86-87.
[2] 阮長信.兩種手術方法治療甲狀腺瘤臨床療效比較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32):47-48.
[3] 米林,童超,邊拜.改良小切口甲狀腺腺瘤切除術45例報告[J].海南醫學,2009,16(7):98.
[4] 羅智輝,孔令言,邱翠平,等.甲狀腺手術的綜合改良應用體會[J].廣東醫學,2010,26(5):669-670.
[5] 吳飛.小切口切除術治療甲狀腺腺瘤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7):178.
[6] 楊晏東.小切口切除術在甲狀腺瘤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5):52-53.
[7] 嚴景輝,韋文,鄒鳳,等.改進的甲狀腺腫瘤微創腺葉切除術與常規手術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3(2):272-273.
[8] 王震宇.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瘤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5):158-159.
[9] 肖剛,劉立新,李丹.改良小切口手術治療50例甲狀腺瘤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13):1086-10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23
江西 343000 吉安市青原區衛生監督所 (曾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