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利 李小戰 李小利
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手術對于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
許紅利 李小戰 李小利
目的 對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手術對于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基底節腦出血患者200例,依據治療時間進行分組,常規組100例患者,進行常規內科保守治療,改良組100例患者,進行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手術治療,對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 改良組神經功能評分為(8.06±3.48)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為(98.06±3.06),血腫完全吸收時間為(10.00±2.50),常規組分別為(12.48±7.01)分,(82.28±3.00)分,(15.50±3.50)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良組臨床總有效率為100.00%,明顯高于常規組8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在超早期進行微創穿刺引流手術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減少術后神經損傷,增強術后神經功能恢復,促進患者血腫吸收。
基底節區腦出血;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
腦出血病情危重,屬臨床常見的突發性腦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為好發群體,具高致殘和致死風險。基底節腦出血為較常見的腦出血類型,多由高血壓引起,病情進展迅速,對患者生活質量危害極大,若救治不及時,甚至會發生死亡事件[1-2]。以往針對輕度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多行保守內科治療,但預后不佳。本次研究采取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手術,取得了理想成效,現選取相關病例,就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9月~2014年7月在河南省修武縣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的基底節腦出血患者200例,依據患者的主要臨床體征、臨床癥狀和CT掃描檢查,均明確診斷。依據治療時間進行分組,常規組100例患者,其中女47例,男53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67.5±3.5)歲;改良組100例患者,其中女49例,男51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67.5±3.0)歲。對比2組患者的平均年齡、性別比例和文化程度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治療方法 常規組100例患者進行常規內科保守治療,主要是依據患者的情況,存在高血壓患者給予降壓、脫水治療,存在水電解質紊亂患者及時給予糾正治療,存在血糖升高患者注意降糖,給予適宜的止血治療,同時給予神經營養藥物治療,治療第7天開始聯合穴位針灸治療[3]。
改良組100例患者進行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手術治療,內科治療同常規組,同時在CT掃描指導下進行顱內血腫的準確定位、對血腫大小進行評估使用直角坐標尺進行測量,以最大層面中心作為穿刺靶點[4],取同側額部作為穿刺點,確定穿刺點后,進行侵潤麻醉,定向顱內置管,在血腫腔內置入頓頭,多側孔軟硅膠血腫引流管至術前確定靶點進行非阻力化緩慢抽吸清除腦內血腫,術畢血腫腔內留置引流管[5]。
1.3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6]顯效:術后恢復好,能夠基本正常生活,可以獨立完成相對較難的動作,可發生輕度病殘;有效:術后恢復較好,能完成基本的生活動作,在他人的幫助下可完成難度較大的動作,可發生中度病殘:無效:重度病殘,術后恢復較差,不能完成基本的生活動作。
1.4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標準(ADL)[6-7]主要對患者生活動作完成情況進行觀察評分,包括二便、日常修飾、上廁所、轉移動作,穿衣、吃飯、洗澡、上樓等動作。滿分為100分,其中高于60分為基本完成動作,41~60分區間,基本生活動作均需要他人幫助完成,20~40大部分生活動作均在他人幫助下完成,<20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完全需要他人幫助。
1.5 神經功能缺失評分(NIHSS)標準[8]神經功能評分內容主要包括:視野、有無癱、四肢運動情況、活動共濟失調情況、感覺靈敏度、語言順暢情況、忽視癥和構音困難等,分值越少,效果越佳。
1.6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11.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和生活功能評分對比 改良組神經功能評分、血腫完全吸收時間、生活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對比(x±s)
2.2 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對比 改良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患者均沒有因手術操作和治療造成嚴重不良后果。

表2 2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n(%)]
腦出血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嚴重心血管疾病,主要治療方法是進行內科保守治療、開顱手術或是微創穿刺引流治療,但因基底節區腦出血常導致病死、病殘比例較高,給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近年來,伴隨微創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微創手術治療已延伸到腦外科,同時已用于腦出血的治療。本研究對200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分別采用內科保守藥物治療和外科微創穿刺引流治療,結果顯示,應用外科微創穿刺引流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生活功能評分和臨床治療效果均顯著優于常規內科保守治療(P<0.05),顯示腦出血采用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優勢顯著。其將穿刺針在電鉆驅動力作用下,推達血腫創面中心,并利用弱負壓,引流液態血腫至顱外,為盡可能融碎固體血腫,應用生化酶將固體血腫融化,后引流出,達到清除90%血腫的目的,大部分血腫在短時間內清除,使血腫對神經造成的壓迫減輕,對患者損壞神經元的恢復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在超早期進行微創穿刺引流手術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減少術后神經損傷,增強術后神經功能恢復,促進患者血腫吸收。
[1] 王亮.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輕型基底節區腦出血(附41例報告)[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1,37(5):309-311.
[2] 王亮,陳治強.超早期微創穿刺碎吸引流術治療小量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1,40(18):1838-1839.
[3] 鄭立春.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輕型基底節區腦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9):169-170.
[4] 余波,崔建忠,史楠,等.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6):2754-2757.
[5] 郝軍.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觀察[A]//全國高血壓防治知識推廣培訓班暨健康血壓中國行海南海口會論文綜合刊[C].中華高血壓雜志社,2014,22(2):241.
[6] 趙殿東.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7):84-85.
[7] 趙榮國,王艷霞.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手術對于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2):27-28.
[8] 陳澤鵬.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9):16-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39
河南 454350 河南省修武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許紅利 李小戰李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