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艷榮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心胸外科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牟艷榮
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心胸外科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心胸外科手術患者242例,隨機分為個性化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各組121例。常規護理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個性化護理組采用個性化的護理模式。比較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術后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情況。結果 個性化護理組滿意度和總有效率分別為88.4%、94.2%,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的70.2%、78.5%(P<0.05);患者總體健康評分為(81.4±4.2)分,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72.3±3.1)分(P<0.05)。結論 個性化護理有利于心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康復,提高療效,改善其術后生活質量,并可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故在心胸外科的護理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個性化護理;心胸外科;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
心胸外科包含了心臟外科和胸腔外科疾病,心外科涉及心臟大血管創傷、大血管和心包、缺血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后天性心臟瓣膜病、心臟腫瘤的外科治療、心臟起搏等方面[1]。心胸外科手術成功與否關系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護理效果則會影響其生命質量[2]。本研究對121例心胸外科患者實施個性化化護理,觀察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為臨床心胸外科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在山東省平邑縣人民醫院外科住院治療心胸外科手術患者242例。排除有意識障礙,認知障礙的患者,不配合本研究調查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個性化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各121例。常規護理組男58例,女63例;年齡17~65歲,平均(40.6±4.2)歲;心臟大血管創傷35例,大血管和心包20例,缺血性心臟病14例,先天性心臟病7例,心律失常17例,后天性心臟瓣膜病5例,心臟腫瘤8例,其他15例。個性化護理組男61例,女60例;年齡18~65歲,平均(41.2±4.1)歲;心臟大血管創傷34例,大血管和心包21例,缺血性心臟病15例,先天性心臟病8例,心律失常15例,后天性心臟瓣膜病6例,心臟腫瘤10例,其他12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包括病情觀察、環境護理、飲食和運動護理等。個性化護理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措施,具體方法為:(1)術前。由于心胸外科患者病情一般較嚴重,患者對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不了解,心理上存在較大的壓力,易產生焦慮、緊張情緒,從而影響其治療,因此,術前護理人員不定時巡房,閱讀其病歷,了解其病情等,向患者講解其疾病基本情況及手術方法和麻醉、術后效果進行解釋。對那些害怕手術疼痛的患者進行心理勸導,消除其緊張情緒,鼓勵其以平和心態面對手術。(2)術中。大多數患者對手術有恐懼感,術前通常出現焦慮、緊張、恐懼、失眠等癥狀。所以,術中用鼓勵的語氣與患者溝通,說明手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積極配合手術醫生進行手術;另外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記錄手術過程中的各項數據并準確記錄,確保手術順利完成。(3)術后。術后患者通常需臥床休息一段時間,與外界接觸較少,易產生孤獨感和恐懼感。因此術后護理措施針對這一特點建立健康的活動計劃,如播放電視、錄像,擺放書籍等一滿足患者的需求,既消除患者的孤獨和恐懼感,還使其更全面地掌握健康知識。同時,可邀請手術后病情穩定的患者向新患者講解術后產生疼痛是正常現象及減輕疼痛的方法,從而增強患者對疾病恢復的信心,進而提高其生活質量;社會支持對患者術后恢復具有重要的作用,故鼓勵患者家屬與患者溝通和鼓勵,使其感到自己在家庭中重要性及家庭的溫馨,利于術后康復。(4)心理護理。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其思想動態,掌握其心理存在的問題,針對性進行心理護理,及時開導、勸解消除器心理負擔,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從而配合治療,促進術后康復。另外鼓勵患者對護理工作提出意見,對提出好建議者給予表揚,不斷改良護理方法,使護理工作質量不斷提高。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術后恢復情況、術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共50道題,每題2分,最高分100分,>85分為滿意,70~85分基本滿意,<70分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術后恢復情況分治愈、顯效、無效。總有效=(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 100%。生活質量(QOL)評分[3]包括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活力、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總體健康8個方面。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非參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 個性化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n)
2.2 2組術后康復情況 個性化護理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術后康復情況(n)
2.3 2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情況 個性化護理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情況(x±s,n=121)
隨著外科學的不斷進步和完善,使得外科手術更先進和精細,這也一定程度對護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護理時若有差錯,就可能導致手術失敗,影響療效及患者術后康復,嚴重者可至其死亡[4]。所以,提高護理質量,充分做好患者的護理對提高療效,改善患者預后顯得格外重要。
個性化護理是由整體護理進行改良而來的護理模式,該模式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5]。在對心胸外科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實施個性化護理,有利于改變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認識,同時,使護理工作轉為以患者為中心,從而提高護理質量[6]。但是,個性化護理需從各方面逐步開展。術前充分與患者溝通交流,通過閱讀病歷了解其疾病情況,從而增強其對手術治療的信心[7]。另外向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其對疾病的認識,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實施針對性的飲食、運動計劃,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7-8]。術中注意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與其溝通,給予安慰,減輕其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使其能更好的手術,使手術順利完成。術后鼓勵患者多與外界交流,參與適度的體育鍛煉,進行心肺功能訓練,從而提高療效,改善其術后生活質量。
本研究個性化護理組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術前、術中、術后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結果顯示,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術后康復有效率達到94.2%,而常規護理組僅為7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發現,個性化護理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各個維度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提示個性化護理有利于心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康復,提高療效,改善其術后生活質量,并可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故在心胸外科的護理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1] 黃紅燕,應燕萍,羅玉華,等.心胸外科護士分層培訓對促進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33(1):66-67.
[2] 蔡萍,楊新雅,杭燕,等.優質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心胸外科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1(12):71-72.
[3] 李偉,梁建波.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生活質量與下尿路癥狀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4,76(9):71-72.
[4] 宛麗,于巧秀,王紅.集束化護理應用于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4,71(14):34-35.
[5] 王麗軍,王朝娟,宋潤珞.個性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3,41(1):99-100.
[6] 陳顯玲,余瑞樂,陳連瑞.個性化護理在圍手術期的應用[J]. 實用醫學雜志,2009,25(21):71-72.
[7] 李艷華,姜麗娜,趙朱云,等.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3,76(12):46-48.
[8] 金晶.個性化護理在神經外科 ICU病房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7):921-9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68
山東 273399 山東省平邑縣人民醫院 (牟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