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顏祺
伏立康唑治療呼吸系統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效果
趙顏祺
目的 探討伏立康唑治療呼吸系統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69例因原發(fā)病繼發(fā)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給予患者胸部CT片檢查及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痰液量及性狀等檢查,提取痰液、血液、尿液等進行標本培養(yǎng),給予伏立康唑進行治療,觀察其治療效果。結果 69例患者中,完全緩解35例,占比50.7%,部分緩解19例,占比27.5%,穩(wěn)定11例,占比15.9%,進展4例,占比5.8%,短期未見死亡病例,有效率為94.2%。患者體溫正常時間3~8d,平均時間(4.0±1.1)d、治療期間3例患者發(fā)生一級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轉氨酶升高2例,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后,不良反應緩解;皮疹1例,給予馬來酸氯苯那敏后,癥狀緩解。全部患者臟器功能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伏立康唑在治療呼吸系統侵襲性真菌感染相關疾病方面療效確切,且安全性高,可臨床推廣應用。
呼吸系統侵襲性真菌感染;藥物治療;伏立康唑
近幾年,隨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numan immunodefidency rirus,HIV)感染、腫瘤及器官移植患者增多,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廣譜抗生素應用的增加,呼吸系統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發(fā)生率也呈明顯增多的趨勢[1]。臨床研究指出,念珠菌、曲霉菌、隱球菌、毛霉菌、肺孢子菌等是侵襲性真菌感染的常見致病原。侵襲性真菌感染疾病的出現,也是導致患者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伏立康唑治療侵襲性真菌感染病患者,觀察其療效及不良反應,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69例因原發(fā)病繼發(fā)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男41例,女28例;年齡29~80歲,平均(64.9±7.7)歲;患者均為肺部感染,其中2例合前腹腔感染。
1.2 納入病例標準 根據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組織和真菌研究小組(EORTC/MSG)2008年制定的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標準進行診斷[2]。
1.3 方法 患者均有咳嗽、咳痰且呼吸困難等癥狀表現,給予患者胸部CT片檢查及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痰液量及性狀等檢查,提取痰液、血液、尿液等進行標本培養(yǎng),行G試驗、GM試驗,確認病原菌。患者均給予伏立康唑(北京博康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5751)進行治療。靜脈滴注3~17d,首次劑量6mg/kg,給藥12h,自第2天起4mg/kg,靜脈治療后,改為序貫口服治療,藥物劑量200mg,每12小時1次,治療時間3~26d[3]。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反應,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應減量或停藥,輕度不良反應的患者給予對癥治療。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觀察是否有體溫變化、有無皮疹、肺啰音發(fā)生,每3天復查血常規(guī)、電解質,監(jiān)測肝腎功能情況,復查CT。
1.4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中國侵襲性真菌感染工作組于2013年制定的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及治療原則中的診斷標準(第4次修訂)[4]。完全緩解:疾病相關癥狀及體征、異常影像學癥狀全部消失,微生物證據提示,真菌得到清除;部分緩解:疾病相關癥狀及體征、異常影像學檢查結果有所改善,真菌感染病灶直徑減少在25%以上;微生物學證據提示真菌清除或有定量標志物檢測值連續(xù)2次低于診斷值;穩(wěn)定:疾病相關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但影像學、微生物綜合評估、臨床檢測提示疾病無進展;進展:影像學、微生物綜合評估、臨床檢測均提示疾病有進展,臨床癥狀及體征加重或惡化等情況;死亡:指由侵襲性真菌感染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死亡。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穩(wěn)定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全部患者中,完全緩解35例,占比50.7%,部分緩解19例,占比27.5%,穩(wěn)定11例,占比15.9%,進展4例,占比5.8%,短期未見死亡病例,有效率94.2%。患者體溫正常時間3~8d,平均時間(4.0±1.1)d。治療期間3例患者發(fā)生一級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轉氨酶升高2例,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后,不良反應緩解;皮疹1例,給予馬來酸氯苯那敏后,癥狀緩解。全部患者臟器功能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臟器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臟器功能指標比較(s)
指標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膽紅素(μmol/L)13.7±5.713.4±5.20.232>0.05丙氨酸轉氨酶(U/L) 32.3±11.8 35.1±14.20.118>0.05磷酸肌酸激酶(U/L)158.7±21.2168.4±18.70.109>0.05尿素氮(mmol/L) 6.2±1.4 5.9±1.10.936>0.05血鈉(mmol/L)138.4±11.3134.8±10.10.825>0.05血鉀(mmol/L) 4.1±1.2 3.6±1.60.714>0.05血鎂(mmol/L) 0.9±0.1 0.8±0.10.613>0.05血磷(mmol/L) 1.8±0.2 1.9±0.20.559>0.05血鈣(mmol/L) 2.0±0.2 2.1±0.10.108>0.05
近幾年,HIV感染、晚期腫瘤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多,免疫抑制劑、廣譜抗生素應用的增加,使呼吸系統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與其他感染治療不同的是,侵襲性真菌感染可分為擬診、臨床診斷與確診3個診斷級別,對具有危險因素和臨床特征,而缺乏微生物證據的患者應考慮采用經驗性治療,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5]。
近幾年,隨著對新型抗真菌藥物的問世,抗真菌藥物種類增多,在治療侵襲性真菌得到明顯進展,為有效治療奠定了基礎。但是,對于初始治療采取何種抗真菌藥物,可達到最佳療效,目前臨床仍意見不一。
我國對于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治療按開始治療的時機分為預防治療、經驗治療、診斷驅動治療、目標治療等幾個階段[6]。早期經驗性抗真菌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后,預防真菌感染的發(fā)生,而在治療的各個階段,伏立康唑都是一線抗真菌藥物。伏立良唑具有廣譜抗真菌活性,對于各種真菌,如曲霉菌屬、假絲酵母菌屬等均有明顯的作用[7]。本組患者中,在采用伏立康唑治療后,94.2%的患者的疾病得到穩(wěn)定控制或治愈。雖然在治療過程中,有3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但給予對癥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均得到有效緩解,在對患者進行各項檢查觀察發(fā)現,治療前后,患者臟器功能各項指標無明顯改變,表明伏立康唑安全性較高[8]。
總之,伏立康唑在治療呼吸系統侵襲性真菌感染相關疾病方面療效確切,且安全性高,可臨床推廣應用。
[1] 謝勇,謝紹華,朱俞俊.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12):55-56.
[2] 魏莉.呼吸系統疾病發(fā)生真菌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5):13-14.
[3] 王莉.解析呼吸系統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藥物治療[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108-109.
[4] 鄭秀云,孫自芬,周曉華.伊曲康唑序貫治療呼吸系統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海峽藥學,2010,22(12):195-197.
[5] 李韶.我院呼吸系統疾病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2,4(2):248-249.
[6] 張軍偉,駱一舟.呼吸系統真菌感染的耐藥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0,48(32):96-97.
[7] 羅光明,熊福,戴曉天.伏立康唑治療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84例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藥業(yè),2015,5(5):567-568.
[8] 趙愛玲,劉煒.伏立康唑治療兒童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伴發(fā)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25(1):678-67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88
河南 467599 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通內科 (趙顏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