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倩,馮長艷,楊祖安
(重慶市腫瘤研究所營養科 400030)
?
營養風險篩查和患者主觀整體評估在非手術腫瘤患者中的臨床運用及意義
姚倩,馮長艷,楊祖安△
(重慶市腫瘤研究所營養科400030)
[摘要]目的比較營養風險篩查2002(NRS2002)、患者主觀整體評估(PG-SGA)在臨床運用中對反映非手術腫瘤患者營養狀況的意義。方法采用連續定點抽樣,對符合入選標準的非手術腫瘤住院患者在入院后的24 h內分別采用NRS2002和PG-SGA進行營養風險篩查和營養評估。結果NRS2002篩查結果顯示營養風險發生率為27.40% ,PG-SGA評估結果顯示營養不足發生率為80.32%。結論PG-SGA更能有效地反映非手術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態。
[關鍵詞]營養風險篩查;患者主觀整體評估;營養風險;營養不良;非手術腫瘤住院患者
抗腫瘤治療的療效與患者的營養狀況密切相關,而營養治療的實施是建立在患者營養狀況評定的基礎上。腫瘤患者營養狀況的評定需要明確兩個基本概念:(1)營養不良包括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足,因能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過度或缺乏,對機體及臨床結局造成不良的影響。本文中營養不足判定標準為:患者體質量指數(BMI)<18.5 kg/m2和(或)臨床營養狀況檢驗指標低于正常水平。(2)營養風險:指由于營養因素對患者臨床結局產生負面影響的風險,例如術后并發癥、感染率升高、住院日延長等,而不是發生營養不足的風險[1]。對患者進行營養風險評定有兩方面的意義:(1)存在營養風險的患者,發生不良臨床結局的可能性大。(2)有營養風險的患者能更多地取得從營養支持中獲益的機會[2]。
現臨床常用的主要營養篩查、評估工具有主觀整體評定(subjective globe assessment,SGA)、營養不良通用篩查工具(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s,MUST)、微觀營養評定(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和營養風險篩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等4種。本文主要采用NRS2002和患者主觀整體評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e assessment,PG-SGA)兩種評價工具,分別對本院部分非手術腫瘤患者在住院初期的營養狀況進行篩查、評估并對所得結果進行討論。其中NRS2002是由歐洲腸外腸內營養學會于2003年提出并推薦,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基于128個隨機對照研究循證基礎的營養風險篩查工具[3-4]。PG-SGA是美國人Ottery根據SGA營養評估表校正而來,是在SGA基礎上專為腫瘤患者設計的營養狀況評估方法[5]。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于2014年8月18日至10月8日入本院接受治療的非手術腫瘤患者。入組標準:臨床確診為腫瘤,未行手術治療,本次住院達24 h以上,神志清楚并獲得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不符合腫瘤診斷標準,本次住院不足24 h,接受手術治療患者,不同意參加調查者。
1.2方法采用定點科室連續抽樣,由營養科專業人員對符合入組標準患者在入院后24 h內分別采用NRS2002和PG-SGA進行營養風險篩查、評估。營養不足、超重和肥胖判定標準:采用BMI中國標準進行判定[6],即BMI<18.5為營養不足;BMI(18.5~23.9)為正常;BMI (24.0~27.9)為超重,BMI≥28.0為肥胖。
篩查方法質量控制:調查前集中培訓調查人員,采用統一的NRS2002及PG-SGA調查表進行篩查和評估。患者晨起免鞋后測定身高;空腹、著病房衣服、免鞋測定體質量。身高體質量計采用RGZ-120-RT型身高體質量測定計(無錫衡器廠有限公司),皮脂厚度計采用體星皮脂厚度計(常熟市華儀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體質量測定校正至±0.2 kg,身高標尺校正至±0.5 cm,皮脂厚度測定矯正至±5 mm。

2結果
2.1一般資料本次實際調查1 460例,其中NRS2002有效1 006例,PG-SGA有效935例,無效525例(其中PG-SGA有71例均為數據采集不全),無效中有非腫瘤患者147例,占10.1%;拒絕調查者13例,占0.9%;數據采集不全者365例,占25.0%,數據不全主要因患者抗腫瘤治療方案發生改變或其他原因。有效病例中:放療科患者336例,占33.4%,其中男229例,平均年齡56.4歲;女107例,平均年齡50.1歲。腫瘤內科336例,占33.4%,男217例,平均年齡57.2歲;女119例,平均年齡57.1歲。血液腫瘤科188例,占18.7%,其中男124例,平均年齡51.6歲;女64例,平均年齡52.9歲。中醫腫瘤科患者146例,占14.5%,其中男86例,平均年齡62.3歲;女60例,平均年齡56.9歲。
本次適用性調查1 006例中,完成NRS2002為1 006例,適用率為100%;完成PG-SGA為935例,適用率為93%。本次調查中營養不足、超重和肥胖發生率分別為11.6%、23.5%和4.8%。
2.2NRS2002篩查結果NRS2002篩查評分顯示,1 006例患者中,487例(48.4%)為1分,243例(24.1%)為2分,98例(9.7%)為3分,126例(12.5%)為4分,45例(4.5%)為5分,7例(0.7%)為6分;共有276例患者(27.40%)存在營養風險(≥3分),見表1。

表1 NRS2002篩查結果
χ2=3.924,P>0.05。
2.3PG-SGA營養評估結果PG-SGA結果顯示,935例患者中184例(19.68%)為A級(營養良好),588例(62.89%)為B級(可疑或中度營養不良),163例(17.43%)為C級(重度營養不良),共有751例患者(80.32%)存在營養不良或疑似營養不良,見表2。

表2 PG-SGA營養評估結果
χ2=24.654,P<0.05。
3討論
患者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到抗腫瘤治療方案的制定,本次研究顯示,NRS2002營養風險篩查有276例患者(27.4%)存在營養風險(≥3分)。PG-SGA評估有751例患者(80.32%)存在營養不良或疑似營養不良,存在營養風險患者的人數明顯低于PG-SGA評估中營養不良患者的人數。這與NRS2002評分標準的設定、分值的劃分、腫瘤的分類(僅將腫瘤分為一般腫瘤和血液惡性腫瘤兩類,未能體現不同腫瘤對患者營養狀況的影響不同)有關。PG-SGA從體質量、攝食情況、癥狀、活動和身體功能、疾病與營養需求的關系、代謝方面的需要、體格檢查等7個方面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患者的營養狀況,而且還從定性及定量兩方面給予評估[7-8],更為客觀地反映了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況并對抗腫瘤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綜上所述,目前對非手術腫瘤患者的營養風險篩查、營養評估的方法有多種,其各種方法的特點和不足之處各有不同。在臨床使用中,評估非手術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況,建議使用PG-SGA。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9.
[2]梁曉坤,蔣朱明,于康.常用營養風險篩查工具的評價與比較[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08,16(6):361-366.
[3]Kondrup J,Allison SP,Elia M,et al.ESPEN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creening 2002[J].Clin Nutr,2003,22(4):415-421.
[4]Kondrup JE,Rasmussen HH,Hamberg OL,et al.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NRS 2002):a new method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Clin Nutr,2003,22(3):321-336.
[5]Ottery FD.Rethinking nutritional support of the cancer patient:the new field of nutritional oncology[J].Semin Oncol,1994,21(6):770-778.
[6]陳春明.中國成人體重指數分類的推薦意見簡介[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1,35(5):349-350.
[7]中國抗癌協會.PG-SGA腫瘤病人營養狀況評估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6.
[8]于康,夏瑩,王孟昭,等.營養風險篩查和主觀全面評定用于肺癌非手術患者營養篩查的比較[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08,16(6):349-352.
doi:·經驗交流·10.3969/j.issn.1671-8348.2016.11.040
作者簡介:姚倩(1989-),本科,主要從事腫瘤患者臨床腸內營養支持、營養風險篩查、營養狀況評估等工作?!魍ㄓ嵶髡?,E-mail:1843049417@qq.com。
[中圖分類號]R15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348(2016)11-1567-02
(收稿日期:2015-10-23修回日期: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