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志春(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呼和浩特010020)
?
產權市場“四統一”的核心問題
◎ 馬志春(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呼和浩特010020)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一路走過來的產權市場,風風雨雨20余年不知經過了多少次跌宕起伏,但始終未能實現完全由國有資產交易服務機構向統一非標資本市場的轉型,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各省產權交易機構的區域分割、互不隸屬、同質競爭、標準不一,因此建立全國統一的產權市場不但是老一輩產權人的夢想,更是一代代產權人為之努力奮斗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中央迅速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3〕9號),文件中明確指出:“依托現有的政務服務平臺,整合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平臺,建立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隨后國務院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國辦發〔2013〕22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國辦函〔2013〕63號),分別對整合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對國有產權交易平臺的市場化改革和“四統一”提出明確要求。其中對于國有產權交易平臺的整合方案,明確提出圍繞推進產權交易市場化改革,推進“統一信息披露、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交易系統、統一過程監測”的四統一工作目標。并且國務院責成國資委牽頭,建立包括財政、工商、發改、證監、紀檢、審計等部門的聯合監管機制,四統一的目標終于看到一線曙光。
2013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與全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在京郊聯合舉辦推進產權市場四統一座談會,會上分析了產權市場面臨的市場環境與政策機遇,明確提出四統一的實現路徑與未來遠景,其中的關鍵就是第四方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建立,同時還清醒地分析出第四方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一是四統一平臺的業務操作系統先進性必須是一流的,特別不能夠輸給股票操作系統;二是四統一平臺基于互聯網的平臺性,商業模式必須能夠全流程操作,特別要優于電商巨頭;三是產權交易機構必須走聯合發展之路,通過信息化實現四統一的同步提升,并實現線上和線下一體化才是最終成功的現實基礎。雖然當時的產權市場信息化操作環境仍然局限于互聯網信息發布和競價系統,但這次會議的前瞻性已經足以指明產權市場的方向在哪里,未來的路應當如何走。

可以說上述的預判是基于產權市場是資本市場,進互場交易的資源配置要讓市場來發揮決定性作用這一大前提的,也是符合當前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各省產權市場同仁應當如何繼續推進產權市場的四統一建設,聯手推動產權市場成為統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當中最先進亮麗、最有社會公信力、最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最具有投資價值和流動性的非標準、全要素資本市場,成為了當前的首要任務,也是未來產權市場能否成功轉型提升的關鍵所在。
在這個歷史階段,產權市場發展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為“互聯網+”正在不斷顛覆著一個又一個行業,產權市場作為有形市場本身就代表傳統行業的一大特征。還有就是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服務已經形成了多個亞品種的金融交易平臺,作為交易所的業態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交易所了,以平安集團的“陸金所”為代表,金融中介與全要素交易已經融為一體,資本的形成、流轉、運營正在被一個大系統整合起來,項目、投資人和專業服務正在向平臺匯聚,各類中介服務、創新金融產品、交易平臺、互聯網工具接近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這么看來,此時此刻的產權市場四統一已經是實現產權市場轉型提升的最低目標了,這也是行業面臨危機的核心所在。如果我們再以所有制限制、政策性保護、區域化分割這些所謂傳統優勢來守住產權市場的基業已經是落后的了。但是這么講,并不意味著產權交易市場無法超越,我們的傳統優勢如果按照傳統的路子走下去反而會成為劣勢,但如果按照四統一的精神把優勢進行整合和放大,形成共建、共用、共享的全流程互聯網線上平臺,輔之以金融中介服務的集成匯聚,加上覆蓋全國的專業線下交易機構,一舉形成產權市場O2O的全流程交易平臺,這樣不但可以超越電商、迅速崛起,甚至可以同步實現統一中國產權市場的目標,甚至可以統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這就是為什么當前傳統行業+聯網要比互聯網+傳統行業來得更快些,因為根基還是在傳統行業上,我們以往的努力不會化為烏有。當然,如果產權行業再不能聯合起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很有可能出現行業大分化、大衰退,這就是產權行業大變局來臨前的環境特征。
事已至此,如何建立產權行業的第四方公共信息平臺是重塑行業核心競爭力的大事,而且要支撐起整個行業的需求,同步提升各個交易機構的信息化水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縱觀各電商平臺與交易所系統,產權行業的第四方公共服務平臺要想在競爭中勝出,其難點不是交易規則的成熟程度,也不是業務品種的豐富程度,而首先是信息平臺對于非標化產權項目的普遍適用性,包括基于技術先進性的產權交易機構和交易雙方的舒適體驗,以及自定義的業務品種在系統內的方便拓展與銜接;其次是信息平臺的操作便捷性,包括基于需求解決的系統性交易全流程線上操作,和交易對接金融服務的快捷高效;再次是信息平臺輔助衍生的大數據應用與聯通,包括投資人數據庫、客戶數據庫、專家數據庫、信用數據庫、即時交易行為數據分析等等。基于上述內涵的統一第四方平臺再加上各地產權交易機構的業務導入和專業貼身、異地同步的地面服務網絡形成,必將成為完全是基于互聯網的、全國最大的各類非標資產和權益交易場所,產權市場的統一夢想有望實現。
產權行業的事還要靠產權人自己來解決,全國各省的兄弟產權交易機構無一不在思考這件事,有的機構已經行動起來,例如常州產權交易所開發的“E交易”系統就是在這種思想觀念下不斷摸索實踐的產物。也是迄今為止見到的最接近產權市場第四方公共服務平臺思路的一套操作系統,如果能夠基于類似系統迅速集結產權市場的有生力量,在堅持共同愿景、民主決策、均衡治權、匯聚資源的原則下定能實現產權市場關鍵環節的重大突破。而且匯聚機構力量的同時還分攤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分散了風險、抓住了機遇,不失為產權交易機構特別是中小產權交易機構轉型突圍的捷徑。當然作為系統開發方的交易機構也應當有開闊的胸懷接納全國兄弟機構的需求和意見,貢獻給行業一份厚禮,成為推動產權市場歷史進步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