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晨 王小燕 徐宜佳 謝麗麗 辛雅倩
摘 要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和文獻綜述法相結合的形式,以江蘇省南京市、無錫市、蘇州市等相關高校共42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專業和性別差異為切入點,對學生創業動機、行為因素、差異影響程度等方面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提出專業和性別差異對大學生創業行為的影響結果,以及對相關高校進行創業教育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 專業 性別 創業行為
一、引言
2016年兩會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13處談及“創業”,表示要繼續簡政放權,為創業提供便利,形成新創業浪潮。大力發展眾創空間,推出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新興產業創業。大學生創業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但是,目前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很低,個體創業意向的專業差異和性別差異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對江蘇省相關高校學生的創業行為進行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創業行為專業差異和性別差異,并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希望本本能夠對當下的創業教育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從而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
二、研究方法
第一,文獻資料法:收集國內外關于性別差異對大學生創業行為影響的資料。
第二,問卷調查法:本研究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自主編制了“關于大學生創業行為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個人基本信息的調查,第二部分是影響創業的相關因素調查,第三部分是性別差異的調查。
第三,數據來源及統計方法: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向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等多所高校發放421份紙質問卷,同時進行網絡問卷的調查。篩選出有效問卷385份,有效回收率為91.67%。樣本結構如表1。
本研究采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SPSS18.0/for windows和EXCEL等工具進行數據錄入和描述統計及差異檢驗等分析工作。
第四,歸納總結法:根據統計分析結果的歸納匯總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提出具有現實意義的建議。
三、實證研究結果和分析
(一)專業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存在影響
數據顯示,0.6%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3.5%的理工類專業學生已經創業,文法類專業學生沒有已經創業的;7.8%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14%的理工類專業學生,3.0%的文法類專業學生很想創業;52.8%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42.0%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45.5%的文法類專業學生不太想創業;8.3%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2.8%的理工類專業學生,12.1%的文法類專業學生表示肯定不會創業。綜合數據得出結論,不同專業具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比例都較少。其中,理工類專業的學生創業意向更為明顯,經濟管理類次之。
(二)專業與父母親友對創業的態度之間存在顯著關系
我們將專業與父母親友對創業的態度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到P值為0.036,取顯著性水平為0.05,兩者之間有顯著相關關系。結果顯示,59.6%的父母對大學生創業的態度是中立,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是否能獲得來自家庭的支持方面有明顯差異。經管類學生中,23.9%的父母親友對他們創業的態度是支持,文法類學生中,30.3%能獲得父母親友的支持。而理工類專業的學生,40.6%都能獲得家庭方面的支持。因此,理工類專業的學生能獲得更多的來自家庭的支持。
創業課程和專業之間沒有顯著性關系,但是從數據可以看出,理工類專業既有課程又有講座的比例是46.2%,而經濟管理類專業比例為41.7%,文法類專業比例為36.4%,各專業比例之間存在差異。說明理工類專業創業課程全面性更高,這和理工類專業學生擁有更強烈的創業意愿有關系。同時,專業和是否參加創業類比賽也無顯著相關關系。
(三)性別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存在影響
數據顯示,3.2%的男性已經創業,15.1%的男性很想創業,38.4%的男性正在考慮創業,40%的男性不太想創業,3.2%的男性肯定不會創業;女性中沒有已經創業的,4.7%的女性很想創業,33.1%的女性正在考慮創業,53.4%的女性不太想創業,8.9%的女性肯定不會創業。由此可以看出,性別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存在顯著影響,男性的創業意愿明顯強于女性
(四)性別和影響意愿的內、外部因素之間存在顯著關系
大學生創業意愿被看做是由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本次課題的研究綜合了下列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性格特征、過往經歷等內在因素;父母的支持程度、父母是否創業、學校是否開設講座和課程、學校的創業資源等外在因素。為了分析影響因素和創業意愿之間的關系,我們對影響因素和創業意愿進行顯著性分析,得出結論如下:
1.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內部因素分析。分別將性格特征、過往經歷與創業意愿進行顯著性分析。結果表2所示:
根據表2數據我們可知,性格特征和過往經歷的phi值均大于0.1,說明性格特征及過往經歷對創業意愿都有較為顯著的影響。外向型性格中男性占比32.4%,女性占比24.6%;內向型性格中女性比例65.7%,男性占比55.1%。男性天生具有冒險精神、成就需要、創新傾向,決定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的性格是偏外向型的;女性則在自我管理,內部控制方面具有優勢,使得她們更加傾向于內斂的偏內向型性格。實踐證明,外向型性格更適合創業,因此性格因素是決定創業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過往經歷表示大學生在校期間具有參加相關創業比賽經歷以及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課外活動,有參加相關創業比賽經歷的男性大學生的比例為29.7%,高于女性大學生參加此類比賽的比例22.1%。依此得出結論,性別差異對大學生的過往經歷有著顯著的影響。
2.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外部因素分析。根據數據可知,父母中是否有人創業和學校的創業資源的phi值小于0.1,說明這兩項因素對性別的影響并不顯著。但是,父母及親友對于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創業的態度有顯著差異。大學生能夠從事創業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歸功于家庭的經濟支持。父母對于男性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占8.1%,對女性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占5.5%,72.9%的父母對女大學生創業表明了不支持的立場。數據顯示,父母對男性大學生創業更加支持,希望男生能夠通過創業,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業。但對于女生,父母則更希望她們能選擇一份穩定安逸的工作,從而對其創業表示不支持。因此,性別與父母對創業的態度之間存在聯系。
(五)創業活動認知
1.男女性在能否獲得公平對待的認知上存在差異。國外相關研究表明,在創業過程方面性別差異并不明顯。Brush研究發現,女性創業者和男性創業者在機會識別、資源獲取等方面的相似性要多于差異性。Ljunggren和Alsos研究發現,女性創業者在創辦企業,以及通過相關咨詢機構、利用網絡聯系方式來獲取信息和資源等方面與男性創業者沒有太大差別。在我們的研究當中,45.6%的被調查者認為男性和女性能夠獲得同等的商業機會和服務,而剩下的54.4%的被調查者認為,在“獲得同等的商業機會和服務”上存在性別差異,兩者所占的比例差距較小,與之前國外的相關研究結果大致相同。由SPSS分析結果可知,卡方檢驗中的Asymp.Sig(雙側檢驗)值為0.007,取顯著性水平為0.01。顯然,“男性和女性能否獲得同等機會和服務”與被調查者的性別之間有顯著的相關關系。60.2%的女性被調查者認為男性和女性不能獲得同等機會和服務,這一比例遠遠高于男性被調查者的47.0%。從調查的總體比例來看,男性與女性在獲取商業機會上并無太大差異,但是大多數女性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是存在明顯性別差異的。為了更深入的了解這種差異,我們分析了在對于男女性創業者獲得創業機會的大小上的性別差異。調查發現,91.1%的人認為男性更有優勢。卡方檢驗中Asymp.Sig的值為0.038,取顯著性水平為0.01,則二者的線性關系不顯著。由此可知,認為男性和女性不能獲得同等商業機會和服務的絕大多數人都相信男性在這個問題上更有優勢。
2.男女性更傾向于與男性創業者合作。作為補充,本研究調查了男女性創業者對于合作者性別選擇的差異,從而分析在商業合作上是否確實存在性別歧視。結果顯示,79.7%的大學生認為,他們更傾向于與男性合作。與之前的研究結果相對應,男性在創業過程中存在更多的潛在機會,擁有更多的優勢。
四、總結和建議
第一,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創業意愿不同,理工類專業的學生創業意向更為明顯,經濟管理類次之,文法類最弱。另外,父母親友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創業的態度顯著不同,理工類專業的學生較之其他專業能獲得更多家庭的支持。針對這種情況,各高校應根據專業的不同,設置多樣化、靈活化、系統化的創業教育課程,針對性地舉辦與創業相關的專題講座和調研活動,為不同專業的學生配備專門的創業實驗基地或者提供校外資源,啟發學生的創業思路,拓寬創業視野。同時,在各專業之間引入競爭機制,有關文獻指出處在同一環境下的競爭有利于提高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動性。
第二,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創業意愿顯著不同,男性的創業意愿明顯強于女性,并且男性的性格特征及過往經歷更有利于創業意愿的產生,父母更傾向于支持男大學生創業。男性與女性在獲取商業機會上并無太大差異,但是(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大多數女性卻認為男性在這個問題上更有優勢。二者在商業合作上確實存在性別差異,男性在創業過程中是有更多優勢的。為了更好地激勵女性大學生參與創業,各大高校可以制定適應女性創業的專門課程,開辦女性創業講堂,著力提升女大學生的創業信心,鼓勵女大學生參與創業實踐。國家和政府可以在創業政策上適當向女大學生傾斜,改變社會觀念,增強大眾對女性創業的信心,減輕社會上對女性創業的不利因素,為女性創業提供良好公平的社會環境。
第三,學校在充分支持、引導和鼓勵學生組建創業實踐社團的同時,積極推動創業實踐社團向品牌化方向發展。主動引導創業實踐社團,有效地利用校內和校外周邊資源,為參與的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團隊協作、集體參與創業實踐的機會,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以及團隊合作創業能力。
第四,在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國家和政府應繼續完善大學生創業政策,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業活動,提供創業場地,優惠創業貸款條件,減免財稅費用政策,增加大學生的創業資本,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形成鼓勵創業的良好社會氣氛。
(作者單位為江南大學)
[作者簡介:楊晨晨,江南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2013級本科生。王小燕,江南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2013級本科生。徐宜佳,江南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2013級本科生。謝麗麗,江南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2013級本科生。辛雅倩,江南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2013級本科生。指導老師:沈偉曄,江南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徐建偉,江南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課題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項目編號:2015Y0503)“研究生創業教育的理論及實踐研究;江蘇省教育廳(項目編號:2014SJD344)江蘇省大學生創業行為的出發機理研究。]
參考文獻
[1] 朱賀玲,周霖.大學生創業動機的性別差異實證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 (4):71.
[2] 胡懷敏.我國女性創業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
[3] 鹿立,李永玲,崔天去.大學生創業性別視角透視——以山東省威海市為例[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10(03):23-29.
[4] 劉敏,陸根書,彭正霞.大學生創業意向的性別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1(06):55-62.
[5] 姜雪梅,邵晶晶,郝維燕.性別與專業類別差異對農業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2(04):4-7.
[6] Tae Jun Bae,Shanshan Qian,Chao MiaoJames O. Fiet. TheRelationship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A Meta-Analytic Review[J].
[7] 李偉銘,黎春燕,杜曉華.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演進、問題與體系建設 [J].教育研究,2013(06):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