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丞++汪晨
3年前,丁秀洪帶著他的夢想開創了大可樂手機。3年后,大可樂手機走完了它的最后一程。2014年年初,中國的手機品牌仍有540余家。而到年末,140家已經消失。有人說,這是市場優勝劣汰必然的結果,也有人說,這是行業競爭過熱的副作用。那么,大可樂何以消亡?
大可樂是手機行業中的“草根創業者”,丁秀洪從網易離職,推出大可樂手機。丁秀洪一直相信“互聯網是免費的”,他認為大可樂是一個互聯網手機品牌,希望能夠在手機行業挑戰一次免費商業模式,比如眾籌。2014年12月,大可樂3開啟了手機眾籌模式,25分鐘籌得1600萬元,聲名鵲起。
但由于備貨不足,內存供應和質量的問題,使其辛苦賺來的人氣大打折扣。營銷做得再好,卻沒有過硬的技術團隊,產品銷量未有起色,品牌依然小眾化。
另一方面,市場日漸飽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已基本定型。手機行業要想做成華為這種體量的高溢價品牌已無機會,做VIVO、小米也沒可能,但低價手機還是可以獲得增長,畢竟有低收入人群和農村市場?!盎ヂ摼W+傳統”的模式,要求廠商有足夠的粉絲影響力或粉絲互動溝通能力,而大可樂不具備這種能力。
丁秀洪坦言:“原本我們也抱著毅然的決心堅持戰斗,但是手機行業的洗牌比預期更快、更殘酷。我們挺過了產品競爭、營銷競爭,但隨著更多互聯網巨頭的加入,手機行業的競爭已經轉移到資本競賽。不期而遇的資本寒冬,導致原本談好的投資協議,最終難以兌現?!焙芏鄰S商倒閉最大的問題在于資金供應鏈沒有把握好。
低利潤時代,想要生存的手機廠商,要么渠道有優勢,要么設計有長處,對于那些打互聯網模式的新晉品牌,在研發上有企業支持還有機會,但門檻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