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困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缺乏運動,所以要適當的動起來才能有效緩解春困。當困意來襲時,不要任由自己打瞌睡,而是要起身活動身體關節,促使大腦興奮。人在活動時,身體的循環加快,會有更多的血液運輸到大腦,大腦因此更加清醒。所謂“動則生陽”,鍛煉身體也有助于體內陽氣生發,平時抽空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瑜伽等,都是趕走困意的好辦法。
中國自古就有春季“踏青”的慣例,到戶外多多接觸一些自然景觀,能起到心曠神怡、疏泄調達的作用。春光明媚的野外、翠綠如茵的草地、水流潺潺的溪邊,在這些地方接受日光浴、空氣浴,在花的世界和綠色海洋中放松身心,可以感到精神振奮、心情舒暢。
D.按一按趕走春困
1.風池穴
位置:風池穴位于項部,枕骨之下,與風府穴(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相平。
功效:按摩風池穴,除了可以提神,還能緩解眼睛疲勞,特別對于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或長時間伏案的人來說,效果更好。
按摩手法:保持身體正直,兩手拇指分別置于兩側風池穴,頭后仰,拇指環形轉動,按揉穴位1分鐘,可感到此處有明顯的酸脹感,反復5次。
2.涌泉穴
位置:它位于足底中線前、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當足趾處于屈位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就是涌泉穴。
功效:經常按摩此穴,會使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同時還能治療多種疾病,如頭痛、中暑、耳鳴等。在涌泉穴處按摩,通過經絡的傳遞作用,能使腎臟產生良好的效應,調節內分泌與植物神經系統,提神醒腦。
按摩手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來回搓摩涌泉穴及足底部10分鐘,以感覺發燙發熱為度,搓畢,再用大拇指的指肚點按涌泉穴30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
3.百會穴
位置:位于頭頂正中的最高點。
功效:提神醒腦、升舉陽氣。
按摩手法: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于穴位,緩緩用力,有酸脹感為宜,持續30秒;同時可做輕柔緩和的環形按揉,反復5次。
4.印堂穴
位置:位于人體的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
功效:印堂穴有清頭明目、通鼻開竅的功效,按摩該穴位不僅可以治療頭暈,還有鎮靜、安神的作用。
按摩手法: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揪印堂穴,以局部感覺發麻、發脹為宜。一般建議揪揉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