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坤麗,吳大保,周穎,汪菁,張雪芬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安徽省立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婦產科,合肥 230001)
?
惡性腫瘤風險指數在卵巢惡性腫瘤診斷中的價值
蘇坤麗,吳大保,周穎,汪菁,張雪芬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安徽省立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婦產科,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癌抗原125(CA125)、超聲分數、絕經狀態以及惡性腫瘤風險指數在卵巢腫瘤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探討卵巢惡性腫瘤術前檢測方法及臨床意義。方法選取安徽省立醫院收治卵巢腫瘤患者1695例,年齡介于14~78歲之間,所有患者均為首次治療,術后均進行病理診斷,分別以其術前血清CA125、超聲評分、絕經狀態和惡性腫瘤風險指數(RMI)值,對卵巢良惡性進行預測,比較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結果以CA125>35判斷卵巢惡性腫瘤的敏感性及特異性為81.95%,71.97%。以絕經為界其敏感性及特異性為70.05%,64.65%。以B超>2分為界其敏感性及特異性為64.75%,97.36%。以RMI>200為界其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64.55%,95.51%。結論RMI較CA125、超聲評分、絕經狀態具有較好的準確性,在臨床上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卵巢腫瘤;疾病嚴重程度指數;抗原,腫瘤;超聲檢查
卵巢惡性腫瘤是繼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居第三的婦科惡性腫瘤,但其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1]。卵巢腫瘤早期并無明顯癥狀,起病隱匿,無成熟的檢查方法,大多患者就診時,已處于晚期,預后差。早期卵巢癌(Ⅰ期和Ⅱ期)的遠期生存率可達到80%~95%,相比之下,晚期卵巢癌(Ⅲ期和Ⅳ期)的遠期生存率只有10%~30%[2]。因此卵巢惡性腫瘤存在“兩個70%”:超過70%的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約70%的患者在兩年內復發[2-3]。根據NCCN制定的《卵巢癌臨床實踐指南》,目前卵巢腫瘤的診斷主要依據腫瘤標志物、影像學級組織學檢查。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探討癌抗原125(CA125)、超聲分數、絕經狀態以及惡性腫瘤風險指數在卵巢腫瘤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安徽省立醫院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之間收治的卵巢腫瘤患者1695例,年齡14~78歲,所有患者均為首次治療,術后均通過病理明確診斷。
1.2方法
1.2.1血清CA125的測定每例患者均在我院行靜脈血穿刺,并以化學發光免疫定量法測定血清CA125值,以35 U/mL為界值。
1.2.2超聲評分每例患者均在我院行B型超聲,檢查中若出現多腔囊性、實性病灶、轉移灶、雙側病灶、腹水中的一項,記作1分,五項之和為其超聲評分。
1.2.3絕經狀態若患者閉經≥1年,或既往有子宮切除病史且年齡≥50歲記為絕經后狀態,其余患者記為絕經前狀態。
1.2.4惡性腫瘤風險指數惡性腫瘤風險指數(RMI)是結合了CA125、超聲表現(ultrasound,U)、絕經狀態(menopausal status,M)綜合評價卵巢腫瘤良惡性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RMI=U×M×CA125值。本研究主要采取Tingulstad 等[4]于1999 年提出的RMI3。其中只有當超聲評分=0或1時,U=1;當超聲評分≥2時,U=3。若患者處于絕經前,則M=1;若患者處于絕經后,則M=3 。CA125 濃度值則直接引入公式。研究表明[5],RMI的最佳界值為200,故本資料取臨界值=200。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卵巢腫瘤的情況1695例患者經病理證實,良性腫瘤1420例,惡性腫瘤205例,交界性腫瘤70例。在惡性腫瘤中,Ⅰ期25例,Ⅱ期12例,Ⅲ期142例,Ⅳ期18例,轉移性癌8例。各方法的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1695例卵巢腫瘤患者CA125、B超、絕經狀態及RMI的檢測情況
2.2血清CA125在卵巢早期診斷中的應用以不同水平CA125值預測卵巢腫瘤良惡性的敏感性、特異性及陽性預測值見表2。可見以CA125>35 U/mL為界,其敏感性較低,特異性較高。隨著CA125界值的升高,其敏感性逐漸上升,特異性逐漸下降。當以CA125>50 U/mL為界時,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均在一個較為準確的水平。
2.3B超及絕經狀態在卵巢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在預測卵巢腫瘤良惡性方面,超聲檢查及絕經狀態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卵巢良性腫瘤患者中,大多數為絕經前狀態。對于絕經后的患者,惡性腫瘤的百分比顯著提高。
在超聲評分中,超聲總分≤1的絕大多數為良性腫瘤,超聲分數>2的絕大多數為惡性腫瘤。以超聲分數>2為界,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其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較低,可能與診治患者中,絕大多數是良性患者有關,見表3。

表2 不同水平CA125值預測卵巢惡性腫瘤(%)

表3 絕經狀態及超聲檢查對卵巢腫瘤良、惡性的預測(%)
2.4RMI在卵巢早期診斷中的應用以不同水平RMI值預測卵巢腫瘤良惡性的敏感性、特異性及陽性預測值見表4。可見以RMI>100為界,其敏感性較高,但其陽性預測值較低。但是以RMI>200為界,與以RMI>100為界相比,敏感性及陽性預測值大幅度下降,而特異性及陰性預測值無明顯升高。其詳細結果相見表4。

表4 不同水平RMI值預測卵巢腫瘤良惡性(%)
3討論
3.1CA125在卵巢早期診斷中的應用目前,CA125仍廣泛應用于卵巢腫瘤的診斷、療效評估及隨訪。現臨床上基本以CA125>35 U/mL為界判斷卵巢腫瘤的良惡性,但其特異性及陽性預測值較低,可能是因為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及一些婦科炎癥中,CA125高表達相關。但當以CA125>50為界時,其敏感性及特異性為78.57%、77.95%,相對于以 CA125>35為界,可以更加準確的反應患者卵巢腫瘤的良惡性。
在本研究中,CA125>1000 U/mL的腫瘤患者中仍有12例早期腫瘤的患者,其中性索間質腫瘤1例,子宮內膜樣腺癌4例,漿液性腺癌5例,轉移性癌2例。相比之下,在部分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其 CA125值低表達。CA125主要來源于胚胎發育期體腔上皮,故在子宮內膜樣腺癌和漿液性腺癌中高表達,即使在早期,其CA125值仍舊較高,而在黏液性癌、顆粒細胞瘤、無性細胞瘤低表達甚至是不表達,故即使是晚期腫瘤的患者,CA125值較低。其余大部分早期卵巢癌患者CA125值在100以下,大部分晚期卵巢癌患者CA125值在500以上。故單一以CA125作為卵巢腫瘤早期診斷依據,具有一定的偏差。現CA125主要推薦應用于卵巢癌治療監測和隨訪,在卵巢癌療效評估病程監測和隨訪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6-9]。
3.2B超評分在卵巢早期診斷中的應用B超是目前在婦科腫瘤的檢查中應用的最廣的檢查方式,其簡單快捷、方便易行、無創傷。有研究指出,一個經驗老道的B超醫生檢查卵巢良惡性的準確性高于ROMA、RMI模型[10]。
在本研究中,因為B超評分結合了五種因素,故克服了單一因素帶來的假陽性。但這種評分系統忽略了卵巢腫瘤的血流信號。卵巢良性腫瘤血液供應差,血管稀疏,行走簡單。卵巢惡性腫瘤血液供應豐富,血管走支復雜,極易形成動靜脈瘺。故若結合了卵巢腫瘤血流的RI值、PI值等血流參數,可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3.3RMI在卵巢早期診斷中的應用RMI的值結合了B超、絕經狀態及CA125值,克服了單一因素帶來的假陽性。故在子宮內膜異位等良性腫瘤中,以RMI<200為診斷標準的準確性更高。隨著RMI值的逐漸升高,惡性卵巢癌所占比例加大, 大部分晚期的卵巢癌患者RMI值大于400,但仍有少數早期卵巢癌患者RMI值較高,可能與其CA125值較高有關。RMI受CA125值影響較大,故在顆粒細胞瘤、無性細胞瘤以及大部分黏液性癌中,即使有些患者B超評分大于2分或處于絕經后狀態,但其RMI仍小于200。故在診斷上仍需結合患者臨床資料。
現還有其他預測模型,類似于ROMA、OMPS、OVA1、LR2等,ROMA已被多項研究證實其敏感性高于RMI,但其特異性較低。故與RMI相結合,可以進一步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其他一些預測模型還需更多的臨床研究去證實其準確性。
總的來說,無論是單純以CA125或B超評分來預測卵巢腫瘤良惡性,還是以預測模型預測卵巢腫瘤良惡性,其均存在差強人意的方面,希望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腫瘤標記物及預測模型來提高卵巢腫瘤的診斷,提高卵巢腫瘤患者的生存率。
參考文獻
[1]Siegel R,Naishadham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2012,62(1):10-29.
[2]Hennessy BT,Coleman RL,Markman M.Ovarian cancer[J].Lancet,2009,374(9698):1371-1382.
[3]Vergote I,Tropé CG,Amant F,et al.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r primary surgery in stage IIIC or IV ovarian cancer[J].N Engl J Med,2010,363(10): 943-953.
[4]Tingulstad,Hagen B,Skjeldestad FE,et al.The risk of malignancy index to evaluate po tential ovarian cancers in local hospitals[J].Br J Obstet Gy necol,1999,93(3):448.
[5]JacobsⅠ,Oram D,Fairbanks J,et al.A risk of malignancy index in corpo rating CA125,ultrasound and menopausal status fo r the accurate preoperative diag nosis of ovarian cancer[J].Br J Obstet Gynecol,1990,97(10):922.
[6]崔恒,謝幸.正確認識和應用腫瘤標記物[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1,12(5):321-323.
[7]Drapkin R,von Horsten HH,Lin Y,et al.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 (HE4) is a secreted glycoprotein that is overexpressed by serous and endometrioid ovarian carcinomas[J].Cancer Res,2005,65(6):2162-2169.
[8]Moore RG,Brown AK,Miller MC,et al.The use of multiple novel tumor biomark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ovarian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a pelvic mass[J].Gynecol Oncol,2008,108(2):402-408.
[9]Hasanbegovic L,Alicelebic S,Sljivo N.Comparison of specific ovarian tumor markers by elecsys analyzer 2010[J].Acta Inform Med,2015,23(2):86-89.
[10] Van Gorp T,Veldman J,Van Calster B,et al.Subjective assessment by ultrasound is superior to the risk of malignancy index (RMI) or the risk of ovarian malignancy algorithm (ROMA) in discrimin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adnexal masses[J].Eur J Cancer,2012,48(11):1649-1656.
作者簡介:蘇坤麗,碩士在讀,Email:sukunli1989@163.com通信作者:吳大保,主任醫師,Email:wudabao5907@126.com
中圖分類號:R737.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6.02.009
(收稿日期:2016-01-05)
·腫瘤:基礎與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