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行(廣西賀州市鐘山縣回龍鎮人民政府 廣西鐘山 542699)
?
構建倫理道德力是從嚴治黨的道德路徑
謝永行(廣西賀州市鐘山縣回龍鎮人民政府廣西鐘山542699)
摘要:倫理道德力是一個以利益為作用點、大小由道德行為表現、方向由制度決定的力量,道德認知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是倫理道德力的重要內容。倫理道德力是人的主體能力,是道德修養和道德實踐的統一;倫理道德力影響生產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風險;道德力的具有哲學依據和現實意義,構建倫理道德力是從嚴治黨的道德路徑,其根本在于把黨紀挺在法律前面強調黨員干部既要知法守法更要占領道德高地,全面加強從政道德建設,界定從政者(黨員干部)的活動空間和權力范圍,規范從政者的道德秩序和道德遵循,是培養黨政干部倫理道德力的過程。
關鍵詞:倫理道德力;哲學依據;現實意義;道德路徑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4.002
倫理道德力是一個以利益為作用點、大小由道德行為表現、方向由制度決定的力量。[1]倫理道德力是人的主體能力,是道德修養和道德實踐的統一;倫理道德力影響生產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風險;道德力的具有哲學依據和現實意義,構建倫理道德力是從嚴治黨的道德路徑,其根本在于把黨紀挺在法律前面強調黨員干部既要知法守法更要占領道德高地,全面加強從政道德建設,界定從政者(黨員干部)的活動空間和權力范圍,規范從政者的道德秩序和道德遵循,是培養黨政干部倫理道德力的過程。
1.康德認為德性是一種道德力。“德性指的是意志的道德力量。”“倫理學中的德性不應依據人履行法則的能力來衡量;相反,其道德力必須根據作為絕對命令的法則來衡量。”[2]道德力由人的道德內化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構成。“道”是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規律,倫理學范疇指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為準則和規范;“德”即得,指人認識和遵循“道”。倫理道德力是外在要求的“道’和內在修養的“得”的統一。倫理道德認知能力,是對道德品質、道德判斷、道德評價等的認知,表現形式是人的道德修養力。道德修養力是指通過改造主觀世界而獲取的自我改造能力。個人道德修養的養成,是對自我認識和改造的過程。作為道德主體,首先要對“道”進行認知,以現有社會道德規范、善惡評價標準作為道德修煉根據,這個學習和修煉過程,也是道德認知過程,其結果是內化成為道德自覺和道德境界。
2.倫理道德力“內化”。道德內化能力,是指把社會道德諸要素移置于個體道德品質之內的能力。倫理道德力通過對道德規范的認知,內化為道德自覺和道德境界,形成特定精神力量,是外在倫理道德規范的“內化”,其本質是個體對道德規范以精神力量為表現形式的一種道德修養,類似儒家的“內圣”。
3.倫理道德力“實踐”。人對外在道德規范的內化形成道德精神力量和道德修養,受既得道德精神力量和道德修養的制約和限定,人的實踐具有特有的道德屬性,以其道德行為表現個體對現有道德規范認知水平。類似于儒家的“外王”。

國內學者王小錫和樊浩都曾經對此進行論述。
加強倫理道德建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是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動力機制的重要組成。在現實社會生產實踐中,有可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社會主義經濟中去的人,往往是具備崇高的道德精神和正確價值取向的。[3]“道德是生產力,而且是‘動力’生產力。”[4]人的素質(尤其是道德水平)的提高,崇尚不斷進取精神以及和諧協作人際關系,合力促使有形資產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和產生效益,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5]樊浩認為倫理道德具有導向、規范、調節和互動四大功能,表現為道德導向力、道德規范力、道德調節力和道德互動力。[6]
1.道德力不是生產力。馬克思在《剩余價值理論》中對施托爾希進行批評,否定了道德力是生產力的觀點。[7]施托爾希在其著作《政治經濟學》中闡述人在尚未發展其體力、智力和道德力之前,是絕對不會生產財富的。“道德力”和人的“智力”和“體力”,共同構成文明要素的“內在財富”。精神生產與社會生產一致,屬于精神生產范疇的道德,決定于產生其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因此道德力不是生產力。
2.道德力影響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主要是社會的方式和人的方式,以社會的方式發展生產力主要是調整和變革生產關系,以人的方式發展生產力,是指通過個人能力全面而充分的發展上推進生產力。“而個人的充分發展又作為最大的生產力反作用于勞動生產力。”[9]人作為生產力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人的素質包括倫理道德力的提高,其結果是促進生產力提高。人的責任感、價值取向和勞動態度等道德覺悟,直接影響人的積極性發揮、勞動工具改造和使用效率、勞動對象的認識和改造力度。道德內化為人的一種力量,并通過人的實踐影響生產力。
3.道德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風險。樊浩認為倫理道德是一種“人文力”[10]。查爾斯認為社會價值觀是經濟生活的根本力量和經濟力量的根源,信念結構是規范一個社會經濟活動的根本力量;文化偏好或價值取向,是國家認同基石和經濟力量(或弱點)根源。[11]提高管理者道德水平可以降低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12]道德內化為人的一種力量,通過人的實踐影響生產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風險,成為社會平衡力和經濟內驅力。其主要表現為協調社會利益沖突、緩和社會矛盾,并通過提高人的倫理道德力,促進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物質文明發展。

1.哲學依據。倫理道德作為意識的一種形態,不僅有其自身意識的“力”,同時,其自身意識的“力”通過對現實世界產生作用(人的實踐)表現其存在。黑格爾認為,“那被設定為獨立的成分直接地過渡到它們的統一性,而它們的統一性直接地過渡到展開為復多,而復多又被歸結為統一。但是這種運動過程就叫做力。”[13]“力”是意識從現象世界和知性達到超感官世界和理性的自我生長和運動的內在原因,其產生作用過程,是意識從知性達到理性、從殊相達到共相、從復雜達到統一的過程。意識的自我運動、多樣性的客觀世界以及人們在意識中對多樣性的揚棄達到對共相的把握,均是力的體現。黑格爾用思辯的方式發現和證明人的意識的力的存在,力既存在和內蘊于意識,同時又通過意識“力”的作用和功能對現實物質世界產生作用。
2.現實意義。人不斷地進行道德實踐履行道德義務,表現和驗證已有的倫理道德力,并不斷促使倫理道德力的確證、強化和升華,同時與利益和制度互動,道德行為與利益關系、制度秩序相統一。一是有利于調整社會利益。社會發展本質是利益再分配,因利益沖突和糾葛產生矛盾和斗爭,造成思想道德領域動蕩不安。解決問題根本在于協調利益關系和重建利益秩序,道德建設是在倫理道德層面重建利益秩序。二是有利于推進制度建設。制度是理順人們利益關系、將利益沖突和對立限制在一定范圍的一種規則。人對道德的認同,訴諸于對道德的固化,形成道德準則甚至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要求社會所有成員均以遵守,以交往的語境存在,調整利益關系。三是有利于促成良好道德行為規范形成。人道德水平,由一定社會制度和道德規范約束下的人的道德行為來體現。個體倫理道德內化,是社會制度和道德規范即制度倫理轉化為個體道德理性和道德意志的過程,其必須從社會制度和道德規范中尋求制度性保障和規范資源。
從黨員干部個體來看,把黨紀挺在法律前面強調黨員干部既要知法守法更要占領道德高地,全面加強從政道德建設,界定從政者(黨員干部)的活動空間和權力范圍,規范從政者的道德秩序和道德遵循,是培養黨政干部倫理道德力的過程。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法寶,從嚴治黨是中國共產黨鞏固執政地位、走在時代前列、肩負歷史使命的關鍵所在。
1.加強領導干部道德建設,提高黨員倫理道德力水平。“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15]“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16]黨員干部通過模范遵守黨規黨章,是自覺提高倫理道德力的過程。
2.加強機制體制建設,豐富黨員干部倫理道德力制度性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提出“八項規定”、修訂黨規黨章,在全黨開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和“三嚴三實”活動、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活動等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舉措,為“官德”的養成提供良好外部機制,并通過黨員干部對制度性資源的習得,提高自身能力,達到摒棄官本位而著眼于人本位,摒棄權力本位而轉向能力本位。
3.規范黨員干部倫理道德行為的邊界。通過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教育引導黨員尊崇黨章、遵守黨規、遵從道德,清風正氣,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嚴格按照黨員標準規范言行,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勇于擔當,敢于作為,在生產生活和學習工作中起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尤其是從嚴治黨的系列規定,把“不敢腐”(法律)、“不能腐”(制度)與“不想腐”(道德)三者統一起來,并通過倫理道德力的提升,形成以“不想腐”為基礎的反腐敗道德底氣,破解抓紀律后出現黨員干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困境,推動形成敢做善為、勇于擔當的干事創業的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謝永行.倫理道德力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10.
[2]康德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371-372.
[3][4]王小錫.中國經濟倫理學[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4:130.
[5]王小錫.21世紀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倫理學的使命[J]. 道德與文明,1999(3)
[6][11]樊浩.中國倫理精神的現代建構[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438-443.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6卷第一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4-298.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6卷第一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6-298.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5.
[10]王寧.象征性資本與象征性暴力[J]. 讀書,1993(5):104-108.
[11](美)查·漢普登-特納.阿·特龍佩納斯.徐連恩.國家競爭力[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6.
[12](美)查·漢普登-特納.阿·特龍佩納斯.徐連恩.國家競爭力[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8.
[13](德)黑格爾.精神現象學[M].上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90.
[14][15][16]袁祖社.孔子.論語[M].四書五經.第一冊.北京:線裝書局,2002:109、112、195.
作者簡介:
謝永行(1977--)男,漢族,廣西昭平人,哲學碩士,2006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選調生,廣西賀州市哲學社會學人才,現為鐘山縣回龍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