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綠色建筑生態鏈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住房的要求不僅是要建綠色單體建筑,更要建綠色住區、綠色城市。據了解,我國既有建筑面積已經超過500多億平方米,且大部分既有建筑的建設受當時技術水平與經濟條件等原因的限制,導致約有30%~50%的建筑出現安全性失效或進入功能退化期,加之城市規劃的更新、建筑結構和部件的老化、建筑維護不及時等原因導致建筑拆除比例較高,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資源,還造成了大量的污染。
此外,我國建筑在使用階段的碳排放量基本占自身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80%~90%,量大面廣的既有建筑的高排放給我國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相對于趨向平穩的新建建筑的完工速度,對大量業已存在的既有建筑開展綠色改造無疑會給我國的綠色建筑行業創造另一個重要的支柱和更加可觀的效益。從未來一段時期來看,新建與既改并重推進將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 “新常態”。不難看出,對既有建筑進行綠色改造將成為解決我國當前所面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和關鍵環節。與新建建筑相比,我國既有建筑的綠色改造工作基礎較為薄弱,相關標準、技術、政策、產品、機制等各方面都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的推廣任務比較艱巨。
為加快綠色建筑建設,促進生態文明是時代對房地產業、建筑業、物業服務業的要求,國家標準《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評價標準》今年實施,各種推進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的實踐工作也將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