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
摘 要:《2014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度人均海淘消費金額為4948元,相當于年度人均網購消費金額的64.1%;年度人均海淘消費次數為8次,相當于年度人均網購消費次數的六分之一。海淘消費潛力巨大,本文對比海淘和1號海購兩種海淘方式,通過SWOT分析法來分析海淘的運營優劣勢與機遇,探究海淘的模式,為海淘的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海淘;1號海購;SWOT分析
一、海淘的興起
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國民對國產品的信賴度降低,為尋求值得信賴的外國商品,海淘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海淘興起是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人民幣總體呈現升值趨勢,人民購買力提升;二是國外商品質美價廉而國內假貨層出;三是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為海淘打下堅實基礎。
二、海淘SWOT分析
(一)優勢。質優價廉。國外的商品一般都有品質保證,而我國對商品質量監管不完善,國人普遍對國內產品缺乏信任感。國外網站買家直面消費者,中間環節少、成本低,拉大網站商品與國內專柜的價差。
(二)劣勢。前期準備復雜。前期需開通支持國外電商網站的信用卡或注冊paypal賬戶、選擇轉運公司等。同時海外購物網站大多都是外語界面,對于不善外語的消費者來說,進行海淘的難度較大。售后服務無保證。距離、語言等障礙導致售后服務費時耗力。
(三)機會。據PayPal和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psos聯合發布的第二屆全球跨境貿易調查報告顯示,35%的中國網購消費者在2015年有過海淘經歷,該比例在2014年僅為26%。2015年我國成年網民中的81%進行過網購,盡管同比僅提升1個百分點,但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這一增長也相當可觀。海淘發展活躍,其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四)威脅。據財政部官方網站公告所示,我國自2016年4月8日起實施新的跨進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政策,取消免征稅額。
三、國內電商海淘SWOT分析——以1號海購為例
(一)優勢。消費者權益保障。1號店的系統已與上海自貿區的跨境通、東方電子支付進行系統對接,實現了訂單、支付、物流信息的三流合一。電商系統和海關系統聯通后,消費者權益得到進一步保障。服務到位。1號店還專門設計了對進口程序方面的服務,幫助商家解決了從前臺銷售到后臺服務的一系列問題。發貨便捷。1號海購項目采用保稅進口模式。1號店提前集中采購,通過批量海運或空運的方式將商品從國外運至上海自貿區備貨。消費者下單后,商品直接從保稅區倉庫報關報檢并發貨,物流成本低、發貨速度快。
(二)劣勢。倉儲成本高。1號店經營商品庫存大,市場變化易影響商品種類和數量,導致貨物堆積,提高倉儲成本和庫管成本。市場占有率低,競爭力不足。
(三)機會。1號店擁有超7000萬注冊用戶,1號海購克服了傳統海淘跨境物流快遞緩慢的一大困難,進駐上海自貿區并布局跨境電商業務,可抓住機遇取得發展。
(四)威脅。傳統電商的售后、物流等服務已十分完善,而1號店跨境電商業務剛剛起步,與傳統電商差異較大,還需不斷加強。
四、兩種海淘模式對比
傳統海淘支付方式復雜、費用高、物流時間長,但保證了買賣雙方直接接觸;1號海購將海淘轉變成國內交易,給消費者帶來便利,降低了信息透明度。兩種海淘模式都有很大的發展與改進空間。
五、發展建議
加強法律法規建設。一是加強海淘商品的質量監管與立法。二是消費者跨境消費的保障立法,保障消費者的正常行權。三是國內外對跨境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缺乏統一性,不利于海淘行業的穩定發展,有必要加強有關于海淘的法律法規建設。
建立強勢品牌。國內各大電商必須重視品牌建設,從商品高質量、服務高效率和價格優惠等方面著手,通過品牌效應增加市場競爭力,吸引海外需求回流,更好地搶占海淘市場。
參考文獻:
[1] 呂雪晴.我國跨境網絡購物熱潮下的冷思考[J],經濟縱橫,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