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勃
摘 要 12月17日,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這是美聯儲9年多以來的首次加息。那么美聯儲此次加息的原因是什么呢,這次加息將會給中國帶來哪些影響呢,中國又將采取何種宏觀政策來應對?本文將就這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 美聯儲加息 中國 影響 宏觀調控政策
一、美聯儲加息的原因
(一)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釋放出混合的信號
資料顯示,美國失業率處于7年低位5.3%,而勞動參與率卻接近40年來的低點水平62.6%。從理論上說,美聯儲降低利率是為了促進消費、增加就業,刺激美國實體經濟。但從美國的勞動參與率上看,在美國的勞動力人口中,擁有工作、或者說在積極尋找工作的人數是在下降的,勞動參與率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也會拉低美國的失業率。這也就意味著美國接近“零利率”的政策對美國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小甚至可能變成抑制,這就預示著美聯儲必定會終結“零利率”政策進而加息。
(二)確保美元貨幣彈性
美國經濟已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緩解過來了,現在美國的低利率水平是不正常的,為了保證美聯儲未來能有充分的貨幣彈性以確保在美國經濟衰退時有能力放寬貨幣來刺激經濟,美國必須加息。
(三)為了保護美元的國際地位
若美元繼續走弱勢,維持低利率,將導致美國控制的世界經濟體系崩潰。美聯儲加息是為了讓國際上流動的資本重新回流美國,提升美國市場的投資活力和吸引力,從而刺激美國經濟可持續增長。同時這也是美國在剪世界經濟“羊毛”的過程,美元回流不僅給其他國家的實體經濟帶來了沉重打擊,而且會造成他國經濟通貨膨脹,這為未來美國華爾街在國際上低價收購優質資產做準備。
二、中國經濟現狀
(一)人口老齡化
由于中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了人口增長的放緩,特別是年輕人口和勞動力開始陡坡式減少,而人口結構急速老齡化、勞動力減少,導致了消費萎縮、勞動成本上升、產品中養老成本越來越高,對外競爭力快速下降。
(二)外貿出口壓力大
我國GDP增長,有相當一部分是來源于我國的外貿出口。但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中國的對外出口企業面臨著不少的挑戰:第一,中國企業勞動力成本近些年來不斷升高,已經接近甚至超過東歐國家和俄羅斯的平均勞動力成本。第二,中國企業的稅收負擔相當重,尤其是企業的所得稅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第三,中國企業的融資成本很高。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就是使得中國企業產品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的優勢變小,最終導致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和中國制造的產品競爭力在全球范圍內下降。
(三)國內投資需求下降
由于中國房地產泡沫嚴重,使得房地產投資難以支撐固定資產投資顯著回升,再加上出口增長大幅放緩等制約了制造業的投資增長,使得2015年中國投資增速持續下降,投資需求顯著回升已無希望,這也成為影響當前宏觀經濟增長乏力的主要原因。
三、美聯儲加息的影響
美聯儲加息的影響波及全世界,尤其是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而中國最可能首當其沖。因為中國的成功已經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借鑒的典范,由此很多模仿中國道路的新興市場興起。我們分析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可側面映射出對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
隨著時間推移,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模式存在的問題也大規模暴露出來:產業結構不合理,升級轉型難,過度依賴國際市場,內需不足,還有環境污染等后遺癥等。中國目前經濟現狀來從中國對外貿易和國內需求兩方面給出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第一,美聯儲加息,意味著美元升值,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使得我國對外出口價格競爭力下降。同時新興市場需求下滑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中國的出口。無論是外資撤離導致新興市場信貸被動收縮、還是新市場為改善國際收支主動收緊貨幣,其內需都不可避免地面臨下行壓力。這將會通過需求渠道影響中國出口。再次,匯率波動影響中國出口競爭力。新興經濟體匯率不斷下挫,而相比之下人民幣對美元仍穩步升值,導致人民幣相對一籃子貿易伙伴的有效匯率持續攀升。第二,另一方面,美聯儲加息給我國帶來的最重要的影響就是資本外逃。美元加息,意味著美元的收益提高,投資者更愿意將資本轉化為美元的形式。由于資本的逐利性,也就意味著企業資金的外流,從而導致國內儲蓄和投資的損失。國民收入的一部分和折舊計提等變為儲蓄,而儲蓄形成的投資,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如果一個國家,從外部得到的投資越多,其經濟增長就會得到越強的動力;而一個國家其國民收入的儲蓄流出國外的過多,而國外流入國內的過少,則會發生投資動力的喪失。有些人會說,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是投資該走出去的時候了。但是,值得關注的是,我們相當多的投資走出去,與發達國家的走出去并不盡相同,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以移民的形式走出去,去而不回,這意味著利潤留在了投資國,而沒有流回國內,這就導致相當一部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結果形不成本國國民收入增長的內容。
現在國內投資的需求下降,與中國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密切相關,房地產投資需求的增加可以同時帶動其上下游企業投資需求增加,從而拉動中國的經濟增長。我們回顧人民幣升值的九年里,有一個有趣的巧合是這九年也是房地產崛起與迅速發展的時期。其原因就在于人民幣升值,由于資本的逐利性,在理論上就會有大量的美元進入中國,換成人民幣資產,以規避相對的美元貶值。這些美元進入中國市場后,總要以資產的形式存在。那么最好的存在方式,就是買房產。而現在美聯儲宣布加息,這意味著人民幣將出現一定程度的貶值。經濟領域的很多行為,看的是預期。若一旦形成人民幣將會貶值的預期,越來越多人的投資決策可能會受到影響,并很可能傳導到房地產市場。
也就是說以前進入中國賭人民幣升值的美元,有理由認為人民幣將要大幅貶值,所以這部分資本得離開,而離開的方式之一,就是拋售一些資產,而將手中的資產兌換成美元。與此同時,之前這部分人投資房產以及其他實體經濟,而由美元兌換成的人民幣仍充斥在中國市場,然而卻沒有相應的實體經濟去支持這些“泛濫”的流動性,這意味著還會造成我國一定的通貨膨脹。
四、中國如何應對
中國國民經濟的衰退,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口增長放緩及老化,國民經濟需求處于萎縮,直接投資外流過多等等原因。但從以上敘述可得知,美聯儲加息再一次加大了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為了放活實體經濟,如果央行進一步降息的話,則會進一步加大資本外流,同時還極有可能在國內引發惡性通貨膨脹。此外鑒于投資對利率的敏感性,伴隨投資需求持續下滑,特別是“投資驅動”增長模式似已終結,貨幣政策對投資需求的刺激效應也呈現遞減趨勢。那么采用財政政策呢?我認為受地方債務等影響,財政政策刺激投資需求回升的難度要大于市場預期。從目前看,雖然地方債置換發行順利進行,有利于緩解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提高地方政府“穩增長”的積極性,釋放投資需求增長潛力。但受地方債務規模等壓力的影響,結構性積極財政政策仍難以達到刺激投資需求的政策目標。由此,我認為此時需要出現一種新的宏觀政策工具與途徑,去刺激宏觀經濟,穩定經濟增長。而在這種宏觀經濟背景下,伴隨中國主動實施人民幣貶值,我認為匯率政策有望成為刺激經濟的新宏觀政策手段。人民幣匯率的適度貶值將有助于中國改善凈出口,擴大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作者單位為中央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 周子勛.留給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時間不多了[N] .中國經濟時報,2016-02-22(004).
[2] 美聯儲官員重申晚些加息有利美國經濟[N].上海證券報,2015-09-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