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
摘 要 對審計工作影響最大的是審計質量,因此,對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是當前審計領域的一個熱點。本文從防范審計風險的角度對如何提高審計質量控制進行了分析,并對防范審計風險進行了具體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 審計質量 防范 審計風險
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審計監督工作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審計質量。審計監督作用發揮如何,取決于審計質量,而審計質量高低與審計風險是密不可分的。
一、當前影響審計質量的原因
(一)審前調查工作不充分
雖然多數審計項目都進行了審前調查,但往往是對被審計單位情況走馬觀花、一掠而過,對其所在行業、單位業務流程及其內控制度等很少或只是簡單地作調查。調查內容浮淺,記錄簡單,更談不上對調查所獲取的資料作仔細、認真地分析。除此之外,對審計方案編制的前置工作準備不足。比如完成審前調查工作后,不能及時對已取得資料進行初步復核,對審計項目重要性水平和審計風險沒有及時進行初步評估。
(二)未能緊密結合審計項目編制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
盡管每個審計項目都編有審計實施方案,但是經常性會出現先審計后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或者是邊審計邊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的情況,這種使得審計實施方案的編制成為一種“走過場”,更有甚者還存在著未經審前調查就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的情況。
(三)審計工作底稿編制不規范
審計工作底稿在編制方面存在著內容不完整、條理不清、定性引用法律法規不規范等問題。第一,編制的工作底稿內容不完整,如在編制審計證明材料時,沒有被調查人的簽章;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有關材料不蓋公章的現象時有發生。第二,編制的工作底稿條理不清。審計證據與審計工作底稿難以相互驗證,或者是取證材料相互混淆,重復取證。第三,審計定性引用不規范。比如有的審計工作底稿對發現的問題沒有列別寫性依據和處理處罰依據,或者是引用的定性依據或處理處罰依據與發現問題不匹配,對問題不能準確定性或處理。
(四)審計報告質量還存在問題
有的報告存在審計重點不夠明確、用語不夠恰當的問題。除此之外,有的報告還存在行文格式不合規、報告要素不全、內容不完整、前后數字邏輯關系矛盾、事實表達不清、問題定性及引用處理處罰法規不準確、評價不當、文字表述不規范等諸多問題。有的審計人員把部分證據不足、評價標準不定的情況納入審計報告范圍,致使審計報告對審計事項反映片面或有誤。還有的審計人員未書面征求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的意見,同時對于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提出的異議既不查證也不作進一步的解釋與說明。在適用法律法規和定性處理處罰方面,對查出的違紀違規事項定性不準確,處理、處罰所引用的法律、法規依據不恰當。
(五)審計檔案歸檔不符合要求
在實際審計工作,往往存在著報告一出,整理歸檔以后再說的想法,有相當一部分檔案是在年終才著手整理。歸檔材料收集不完整、檔案排列順序錯誤,歸檔的責任劃分不清。
二、提高審計質量以防范審計風險
(一)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決定了審計質量的水平,只有高素質的審計人員才能創造出高質量的審計項目。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是提高審計質量的第一要務。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增強其對審計工作的熱愛之情況,通過宣傳引導、榜樣示范、強化規范等方式,在道德自律等方面引導審計人員。二是加大培訓力度,制訂更為嚴格的后續教育制度,把審計工作與培訓結合起來,有計劃地安排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先進的經濟理論、法制制度以及現代科技、計算機等知識,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及時對審計人員審計方法、審計手段進行更新,以此提高業務水平。三是積極倡導審計人員參加會計、審計職稱考試及注冊會計師等相關專業資格考試,鼓勵提升學歷水平。四是要進一步強化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的意識,提升審計人員的責任意見和風險意識,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按審計規范進行審計,有效規避審計風險。
(二)加強對內控制度的建設
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工作,提高審計質量,必須要重視對內控制度的建設。對審計過程進行全程質量控制,建立三級復核制度和審計項目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將審計過程全部納入審計質量控制范圍之內;堅持審計組長負責制,對審計質量責任進行明確劃分;建立審計項目考核機制,對審計文書、查出問題、引用法規等內容全部量化,項目結合按考核指標進行考核。
建立審計項目責任追究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要明確審計項目責任追究對象應負的責任。對于審計組成員、審計組長、審計組所在部門人、復核人員、法制機構負責人和分管領導的責任都有明確劃分。二是要明確審計項目責任追究的形式。三是要強化審計項目質量檢查,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可以通過審計機關內部的集中檢查和自查等方式開展審計項目質量檢查,也可以結合每年一次的審計項目評優活動,發現、通報、糾正存在的審計質量問題,以此提出進一步規范審計行為的意見,促進提高審計項目質量和執法水平,推動審計工作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服務。
(三)加強對審計實施過程審計質量的控制
1.嚴格遵循審計程序,從嚴依法審計。審計監督屬于行政執法范疇,審計監督行為必須遵守法定的方式、方法、步驟和順序。審計人員必須以《審計法》為指引,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和《國家審計準則》等法律法規,按審計準則辦事。做好審前準備工作相關工作,加強對審計方案編制的控制。
2.規范編制審計文書。審計工作中要嚴格依據審計工作底稿編制準則的要求,在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取證材料、審計報告、審計決定等文書的編制、審核和審計成果運用等環節,實行審計工作底稿等文書的規范化。采用合法正當手段搜集審計證據,并注意證據的充分性、合理性、真實性、可靠性、相關性和重要性。根據審計取證編寫審計底稿,審計底稿要求做到審計過程清晰、格式規范、問題明確、法規適用。審計報告是對審計過程的總結,審計實施的全部情況都在審計報告中得到體現,審計報告的編制是審計風險控制的一項重要內容。審計報告措辭要嚴密,定性要準確,處理意見要公正、實事求是。
審計決定也是容易產生審計風險的一項重要內容,審計決定不當很容易引發被審計單位提出復議和訴訟。在審計決定的編寫過程中,審計人員應注意引用恰當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重視引用法規的統一性和針對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規定的范圍內對違法違紀問題進行處理處罰,對某一問題進行的審計處理或處罰均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處理、處罰的種類、程序確定,不能隨意變動。在審計決定中,應告知被審計單位或個人法律救濟的渠道,對于有誤的審計決定或行為,一旦發現應及時予以糾正。
(作者單位為榮成市審計局)
參考文獻
[1] 王波.提高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J].企業研究,2012(18).
[2] 王宏偉.提高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J].財政界(學術版),2012(2).
[3] 蔡洪濤.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城市經濟,2011(15).
[4] 陳春.提高審計質量控制與防范審計風險[J].財經界,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