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經濟的發展,同行業產品競爭的加劇等等,企業需要尋找突破點以區別于同行,從而實現市場的優勢和效益的優勢。產品裝配的管理影響著產線的容納能力和輸出能力,尤其是在制造業,低成本戰略已經難以維持公司長期地、持續地、有效益地發展,所以優化和差異化自然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首選戰略,這也體現在近年來國家不斷地鼓勵和推動制造業轉型和升級。某公司為了升級管理水平和產品層次,考慮到了對產品裝配的管理優化,以提升產品出廠品質,減少內部管理控制成本。產品裝配的管理優化涉及到組織和流程的優化,工藝和技術的創新等等。
關鍵詞:產品裝配;組織和管理;裝配工藝;面向訂單裝配;戴明循環;管理優化
一、產品的裝配現狀及問題
1.組織和管理方面
某公司主要生產大型包裝印刷設備,產品的結構組成復雜,對于常規產品和客戶訂制產品,產品裝配的組織方式單一,不能及時地適應柔性的客戶需求。設備總體裝配完成后,多數由線長或調試人員臨時自檢,缺少專業的總裝質量檢驗師和每套設備的整體性能的質量匯總報告;裝配時經常缺少零部件,影響裝配的進度,隱性地浪費人力物力資源;車間經常進行5S管理活動,過于注重臨時表面效果,整理過度,清理了大量的裝配用工具。例如基礎組件聯機裝配完成后高度3米多,但仍需加裝零部件,裝配工人就需要增加高度的移動式可鎖緊的階梯,但5S管理認為階梯影響車間布局,妨礙設備視野,將其直接劃入了丟棄物品行列,一些裝配用工裝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這樣在裝配時,裝配工人不得不找椅子作為登高件,用經驗替代工裝!
2.裝配工藝流程方面
某公司裝配以手工裝配為主,而且產品結構復雜,要求裝配工具備一定的識圖技能、裝配技能,由于裝配工藝的不詳盡,造成裝配過程中經常出現誤裝、多裝、漏裝、裝配質量不穩定的現象。設備聯機裝配基座所用的化學螺栓固化時間過長。主要部件的裝配采用倒置基準,即裝配時基礎部件倒置,裝配完成后再進行翻轉至正。因基礎組件不易搬運且體積較大,翻轉耗時長、安全性比較低,所以耗費了大量工時和物力在基礎組件的裝配環節上。
二、裝配問題的原因分析
1.組織和管理方面
隨著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多,傳統的規模化、少品種的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時代。市場的引導權已經由生產者一方逐漸轉向消費者一方,企業面臨的是怎樣提高生產組織的柔性和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某公司處理緊急訂單或個性化訂單的效率和能力較低,究其根本原因,是與產品相關的組織應對市場的結構,未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變化;設備整機有調試人員,但缺少整機質量管控人員,自然就缺少專業的整機質量匯總報告,這也反映了生產裝配組織結構中缺少了總機質量管控的職能職位。裝配時,經常出現零部件缺少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公司物流的把控能力欠佳,以及裝配計劃與采購計劃的銜接不到位;經常進行的5S管理活動,本意是提高生產效率,優化工作環境,但如果操作不當或未真正領悟5S的應用方法,則會造成事倍功半的結果。終其原因,是5S管理活動的執行方式不當和5S現場管理理論的理解欠妥。5S應以不影響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為前提,當進行‘整理活動時,應充分運用5W1H分析法,如果移除階梯或工裝會怎樣,如果移除了是否有其他的更好方法可以替代?在進行‘整理活動同時,也應該判定丟棄了的物品價值,包括物品本身價值和使用價值,以防止盲目地追隨學習5S管理活動的表面成果,丟棄大量擁有價值的資產,而造成實際上更大程度的浪費(包括有形的資產浪費和無形的使用價值浪費)。
2.裝配工藝流程方面
產品本身的結構復雜性,增加了裝配累積誤差大的概率,從而影響到了裝配質量。在以手工裝配為主的大型設備裝配中,裝配人員的經驗、裝配工藝和裝配工裝的設計合理程度是影響產品裝配質量的主要原因。裝配工藝應結合產品的設計功能,分析操作實效、劃分裝配單元、確定裝配方法和順序、擬定產品的檢測試驗標準。化學螺栓固化時間長,亦因缺少詳細的裝配指導而選用的化學螺栓不符合操作實效。主要部件倒置裝配引起的時間浪費,究其原因是設計的不合理。無論采用怎樣的工裝,都不能在成本、時間、效率上找到優勢,發現只有變更設計后采用正置裝配才會達到各方面的明顯優化,這也是裝配問題逆向優化產品設計的一個例子。
三、解決方案及優化
1.管理方法和組織適應性的調整
針對市場的個性化需求,制定柔性化的裝配小組。依據產品的設計圖,充分理解產品的設計思維和角度,分解產品各部件,按照各部件功能將產品劃分為單元式的裝配模塊。以印刷設備為例,將產品劃分為印刷模塊、干燥模塊、放料模塊、收料模塊、控制模塊、聯機中心。根據各裝配人員的經驗和技能,劃入相應的單元模塊中。復雜的裝配模塊,引入工裝夾具,減少人員的操作,降低裝配的誤差。對于影響裝配的物流方面,加強生產與采購的溝通,讓采購及時了解生產的實時需求。同時在商業信息保密的前提下,與零部件供應方達成書面協議,供方可以實時了解生產的節拍,以方便及時進行零部件的補配。
因某公司設備有許多可選功能,所以引進面向訂單的裝配方式,用庫存的通用零部件裝配出滿足客戶訂單需求的產品。這些通用的零部件是在客戶訂貨之前就計劃、生產并儲存入庫。收到客戶訂單后,就把它們裝配成最終產品。用較少的零部件庫存滿足產品裝配的需要。面向訂單的裝配方式資金占用小,庫存低,制造成本低,減少了公司內部的管理控制成本,適合某公司的產品發展戰略。
針對總機質量的問題,將善于聯機和檢測整機質量的人員從裝配小組或調試小組中獨立出來,納入到質量管理部門中,對整機質量進行總體、全面的質量反饋和匯總。同時,在長期的工作中,培養裝配人員的裝配質量意識,引入戴明循環PDCA的管理方式,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升產品裝配的管理水平。針對車間現場管理的5S活動,則根據設備的布局,規劃和預留階梯、工裝夾具的存儲位置,在遺棄物品前進行5W1H分析,減少資源和價值的浪費。
2.優化產品設計和制定詳細的裝配工藝
產品裝配的源頭是產品的設計,合理的產品設計可以節約大量的裝配時間和裝配人員。以現場裝配時出現的問題、整機調試出現問題為反饋源,對產品設計形成逆向影響因素,糾正和調整產品的設計因素,構成產品設計的閉環結構。為達到產品裝配優化的目標,因此加強設計部門與生產裝配部門的合作,培養裝配人員的設計思維,深化設計人員的產品裝配問題分析能力。
從設計部門劃分出裝配工藝小組,工作重心側向產品的工藝和組織的效率優化。制定產品裝配的裝配工藝,簡化裝配流程、明細裝配步驟、明確裝配方法、明指裝配工具,從而提高裝配質量、提升設備的出廠品質。
四、產品裝配管理的展望
歷史是螺旋上升的,產品裝配的管理也是需要不斷更新和改進的。依照戴明循環PDCA的管理方式,積極地發現與產品裝配相關的各流程問題,運用5W1H分析法理解和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結合企業內部的運營環境和企業外部的市場環境,動態地調整管理的思維和方式,不斷地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美)Richard L.Daft, Dorothy Marcic,高增安,馬永紅,李維余,譯[M].管理學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1.
[2]汪應洛.工業工程基礎[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3]薛冬娟,劉曉冰,邢英杰等.復雜裝備集成生產管理方案設計及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06,17(17);1798-1802.
[4]汪德誠.精細化管理淺談[J].管理與財富,2005(3)16-18.
[5]汪中求.精細化管理[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夏祥亮(1986.12- ),男,漢族,河南省固始縣,學歷:研究生在讀,職稱:中級工程師,東華大學,研究方向:工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