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 要:在以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為代表的資本監管下,資本監管的順周期性進一步強化了金融系統的順周期性,進而通過投資波動影響整個經濟的波動并相應加劇順周期效應。對于金融系統順周期性因素的探討,本文根據相關的理論研究成果,借鑒國內外周期性研究的方法構建思想,本文進一步分析了金融系統外部順周期性的方法。為相關的基礎性研究做出一定的有益參考。
關鍵詞:金融系統;順周期性;內部評級法
一、引言
根據相關的金融監管實踐歷程,從Basel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啟動新資本協議的制定工作開始,對資本監管會產生順周期性爭論就沒有停止。Henrik Andersen(2009)從時點評級體系和跨周期評級體系角度分析了新資本協議的順周期性。“次貸危機”突出了資本監管存在一些重要缺陷。Basel委員會將資本監管分為銀行賬戶與交易賬戶兩部分,按照BaselⅡ規定,該銀行賬戶需要進行資本計提,而交易賬戶則未做出資本監管要求。銀行為進行交易或規避交易賬戶風險而持有的、能自由交易的金融工具和商品頭寸應當歸入交易賬戶,其他業務則歸入銀行賬戶,比如存貸款業務。在信用風險評估方面,2004年的BaselⅡ允許銀行采用標準法或內部評級法進行計算,標準法是指根據相關評級機構制定的信用評級作出風險權重的決策,內部評級法是指根據銀行內部統計和計算的違約率、期限、違約損失率等參數計算對資本的監管的具體要求,這一做法提高了對資本監管的敏感度,BaselⅡ順周期性主要采用內部評級法。因而該方法對銀行體系順周期效應影響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外部評級的順周期性。
二、對資本的監管的順周期性分析
1.標準法的順周期性
國際上BaselⅡ采用的風險權重自主計量方法,是資本監管順周期效應產生的主要根源,加劇金融體系的順周期效應。而信用風險標準法評估中的風險權重確定依賴于外部評級機構,根據惠譽國際、穆迪等國際知名評級機構所采用的跨周期評級方法,在短期內一般不對評級標的物進行頻繁的評級調整,卻使得外部評級產生了一定的黏性,時效性較弱,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在經濟繁榮時,由于黏性的存在,導致對繁榮的評級時間窗口延后,在危機發生早期未能及時調整評級和風險權重,而當經濟衰退超出預期時,評級機構的糾錯行為可能導致評級大范圍下調并引發連鎖反應。Panetta,F. and Angelini,P.等人(2009)的研究表明,當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處于下行階段時,評級機構下調評級的意愿更為明顯,與經濟繁榮時期恰好相反,評級機構的謹慎性原則和貸款者的從眾心理加劇了這一現象。
2.內部評級法的順周期性
新資本協議規定采用內部評級法確定的風險權重應該由相關的資本監管局確定,風險參數是構成風險權重函數的一個重要的輸入變量,它通過風險權重函數轉化為風險權重和資本監管的順周期性特征。
(1)風險參數的順周期性
國外學者Panetta等(2009)通過實證研究后發現,公司債券的回收率與經濟周期呈現正相關關系,與短期的無違約風險利率成負相關。當經濟處于上行時,隨著資產價格上升,借款人的營收狀況轉好,財務狀況比較好,信用評級較高,貸款比較容易,PD會降低,同時貸款違約損失率LGD下降。貸款承諾使用比例也會相應降低,此時風險暴露EAD也會下降。當經濟處于蕭條時期時,借款人的財務狀況惡化,評級下調,PD上升;債務人在面對系統性風險違約后,會疏于對抵押品的控制和維護、監管,抵押品價值會受到影響,當流動性出現緊張而對違約債務進行緊急處理時,這會導致抵押資產的價值大幅下跌,LGD大幅上升;同時,經濟衰退伴隨著信貸緊縮,貸款依賴性強的借款人的資產流動性更差,貸款承諾的提取的比例增加,這些會導致EAD上升。在內部評級法下,當經濟景氣或處于上行階段時,LGD、EAD和PD都會出現下降趨勢,同時風險權重也降低,對資本的要求變低,結果促使銀行信擴大貸規模會,進而推動經濟的上漲。相反,經濟出于蕭條或下行階段時情況相反。
(2)信用風險度量方法的周期性差異
時點法和跨周期評級法會影響PD的順周期性強弱。時點評級法主要運用債務人當前的資產價格和杠桿比率來度量風險,是對債務人在經濟周期中某一時點風險的度量,沒有考慮經濟周期對企業違約風險的影響,由于時間跨度短(一般不超過1年),因此PD只是在1年之中可能違約的概率。利用時點評級法所計量的信用風險與經濟周期的波動相關性較強,由于時間較短,銀行往往在發生經濟波動時才會對其持有的風險資產進行重新評估,存在時滯效應,所計量的信用風險水平與經濟周期呈現負相關。跨周期評級法則是以一個完整經濟周期作為考察周期,時間跨度長于時點評級法,計算結果涵蓋了整個經濟周期。通過長期信息估計整個周期內債務人的償債能力,而所計算出的PD是債務人在一個經濟周期中的違約可能性。總體上,只有經濟低迷或衰退對特定借款人的違約風險惡化超過預期,才會導致評級的下降。與時點法相比,時間跨度較長使得跨周期法在經濟周期中相對比較穩定。而由于跨周期評級模型估計的PD要小于時點評級模型估計的PD的變化幅度,導致監管資本需求的波動性更弱。根據BaselⅡ,銀行運用跨周期評級法產生的順周期性比運用時點評級法計算的PD要相對弱一些。時點法與跨周期評級法相比,周期性更強。
三、會計準則的順周期性
美國公認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都要求對可供出售和交易類的資產的計價要按照資產的公允價值。公允價值指的是有意愿的交易對手以有序的方式對一種資產或負債能夠進行交易和清償,而且根據管理者的持有目的和資產負債的不同特征來計算和衡量,總之,對于交易目的資產和可供出售的資產按照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對于持有到期的貸款、資產和沒有公允價值的負債按照公允價值計算。該方法能動態反映資產和負債的實時價值,但卻強化了金融體系的順周期性。“Healton, Lucas, and McDonald對公允價值與政策性因素之間的關聯度進行研究,發現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所引發的順周期性與最低資本監管要求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1.公允價值的市場性
與歷史成本相比,市場性特點加劇了市場的波動。“市場性”是指在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下,產生公允價值,且公允價值隨市場供求關系的波動而變化。市場交易是公允價值實現的依靠力量。在金融市場比較平穩時采用公允價值盯市原則,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能夠較為真實、公允地被反映,而且不會引起資產及收益等賬面價值的較大幅度的波動。當經濟處于蕭條時期,歷史成本沒有公允價值的動態性,資產負債的實時價值能通過公允價值的計量更好地反映。泡沫時期,以市值計算的銀行資產、收益等隨之增長,金融機構能以大大高于其成本的價值將金融資產計入會計賬中,還能在超過賬面利潤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作出投資和借貸的決策,推動經濟上漲。相反,危機情況下,伴隨著市場信心的喪失,價格下跌會導致資產立即縮水,形成虧損,公允價值會計準則觸發虧損和評價下調,更多壞賬等問題也接踵而來。
2.模型驅動
模型計量對金融機構的順周期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當波動性增大時,模型使用公司會被通知出售這些資產,但當公司競相出售資產時,市場的流動性會減弱。而會計準則中沒有在缺乏活躍性的市場運用公允價值的指引,市場的動蕩就會更家嚴重。公允價值的順周期性因其估值受人的主觀影響較大而更加強烈。估計技術是指根據未來可能或者將會發生的經濟行為,通過運用大量假設的估值模型,預測資產和負債的未來現金流。存在很多主觀成分,在估值的進程中,會計主體參考上一輪市場運行的結果作為自己的信息,并對當前的經濟環境做出主觀判斷,包含了經濟周期的影響,公允價值必然存在順周期性。
參考文獻:
[1]周學.經濟大循環理論——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和內需不足的對策[J].經濟學動態,2010(3).
[2]周暉.金融風險的負外部性與中美金融機構風險處置比較[J].管理世界,2010(4).
[3]周毓萍,郭慶.我國高科技產業化各階段融資模式選擇[J].中國科技論壇,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