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在外匯管理“五個轉變”的引領下,外匯管理模式逐步從規則監管向原則監管過渡,在各項業務改革中都不同程度的明確了銀行應按照展業三原則開展外匯業務。為了讓制度更好的貫徹到具體業務操作中,實現改革目標,本文嘗試從強化銀行自律角度對銀行結售匯業務中如何落實展業三原則進行探索。并結合基層實踐提出可行性建議,為踐行原則監管提供參考。
關鍵詞:自律;結售匯;展業三原則
一、銀行結售匯業務落實展業三原則現狀
1.銀行結售匯業務發展現狀
2014年,國內外匯市場累計成交12.76萬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3.4%,增速較上年回落9.1個百分點,這反映了當年跨境貿易投資等實體活動放緩,以及離岸人民幣外匯市場對在岸市場替代的影響。其中,銀行對客戶市場和銀行間外匯市場分別成交3.95萬億美元和8.81萬億美元;即期和衍生產品分別成交7.25萬億美元和5.51萬億美元,衍生產品在外匯市場交易總量中的比重升至歷史新高的43.2%①。
外匯市場的數據變化表明,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加劇,銀行結售匯業務面臨著更加復雜、多變的市場。迫切需要外匯指定銀行建立起原則監管與規則監管相協調的監管框架,在業務辦理實踐中有效落實展業三原則,提升外匯管理的有效性,防控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2.銀行結售匯業務落實展業三原則存在的問題
(1)短期內銀行落實展業三原則存在一定困難。《銀行結售匯業務管理辦法》出臺后,對銀行結售匯傳統業務操作沖擊較大,目前監管當局缺乏對展業三原則的操作指引和制度配套,對于什么情況下審核、對哪些業務審核、按什么標準審核、哪些是高風險業務及如何強化審核、什么情況什么時限內必須進行可疑報告等缺乏明確規定和要求,導致銀行難以執行。
(2)外匯核查、檢查業務面臨取證難、定性難等困境。結售匯業務中展業三原則的實施,由于缺乏相關配套制度和操作標準,使得外匯檢查部門一方面難以判定銀行是否違反展業三原則;另一方面即使判定違規也難以充分取得銀行違規的事實證據。外匯檢查與執法的困境,將最終造成銀行外部約束力的減弱和外匯檢查威懾作用的下降。
(3)結售匯統計監測真實性難以保障,風險底線堅守困難。目前,結售匯統計監測核查依然是傳統模式,即逐筆匯總,報表報送。在核查中,更多的是依靠總量軋差,或者是其他業務暴露出來的可疑點進行逐筆核查。從某種意義上說,銀行并沒有建立起自身的結售匯審核體系,而僅僅是使用外匯局制定的政策法規作為審核標準。在銀行難執行和外匯檢查難執法這一“內憂外患”的雙重作用下,可以預見,即便是各銀行實施寬嚴尺度不同的審核標準,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客戶選擇的壓力下,不得不降低審核標準,最終甚至應付了事。
二、從強化銀行自律角度落實展業三原則的思路
1.從建制角度讓銀行健全自律機制
目前外匯局、銀行都在積極地制定符合原則監管的內控制度。如果在建制環節中就加入銀行自律的模塊,就可以從制度環節解決銀行從事經營活動缺乏自律的問題。銀行只要遵循建立好的內控制度執行,就必然會堅持自律經營,從而形成良性機制。
2.從管理角度讓銀行自律與經營不沖突
從金融機構合規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看,通過強化銀行自律管理達到合規經營,不僅是為了應對監管要求而設計的管理制度,更是金融機構自身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需要。這一點和外匯管理的目標是一致的。
3.從監管角度讓銀行不得不自律
在加強業務事后核查檢查的同時,應轉變思路,將核查和檢查的重點前移,即對銀行的制度制定、執行進行檢查,尤其是制度制定是否符合外匯管理的要求,是否存在不明確,有歧義的環節,評估執行過程中是否到位。加大查處力度,讓銀行始終堅持自律經營。
三、銀行結售匯業務落實展業三原則的探索
1.轉變立法思路,形成適應原則監管的有層次的結售匯法律體系
銀行結售匯業務是外匯業務中的主體核心業務,展業三原則在銀行結售匯業務中的確立,突顯了外匯管理向原則性監管轉變的不可逆轉的趨勢。為使原則監管的理念在法律體系中保持一致,應著手修訂《外匯管理條例》,將展業三原則確立為對銀行辦理外匯業務實施法律監管的基本原則,使原則性監管在更高的法律層級上予以體現和明確。此外,還應在《外匯管理條例》的下位法中配套制定展業三原則相關具體規則,對其進行進一步界定,明確其含義,闡明被監管者應遵循的具體法律義務。
2.積極提升銀行對原則監管的適應度
從現象性到規律性再到原則性,逐步實現銀行以往熟悉的具體審核規則逐漸減少甚至消失,對于新的監管原則加深認識,理解到位,將監管要求內化于自身內控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之中,貫徹執行到每一筆業務的營銷、受理、操作、報告、歸檔、審計等業務環節中去。徹底改變銀行在外匯業務方面如何貫徹原則監管規則無所適從,流于形式的現狀。
3.銀行應建立與原則性條款配套制度和操作指引,由外匯局對其進行審核和評價
在原則監管模式下,對銀行內控制度的審核和評價是一項重要內容。在銀行結售匯具體業務內控機制中落實了解客戶原則時,不僅僅只滿足于客戶資格審核和資信調查,更要立足于對基礎交易的真實性和一致性進行審查,在落實了解業務原則時,摒棄目前內控制度中直接照搬外匯管理規定原文、未細化具體操作規范的做法。應通過深入了解掌握結售匯業務政策法規的核心,根據結售匯外匯業務的合規性,建立基于外匯基礎交易審查的內控機制。在落實盡職審查原則時,應在內控機制中將結售匯業務所有責權進行有序、明確的劃分,使之與銀行結售匯管理文件法規相符合。
4.有效銜接原則性監管與事后檢查處罰,加強銀行的外部監督和約束力
外匯檢查與執法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性監管必須要有與之配套的事中事后監測、核查、檢查的方法,必須在銀行結售匯業務中增加原則監管相關配套制度和審核標準,以滿足事后檢查和處罰過程中取證、定性、處罰等不同環節的需求。
四、政策建議
1.外匯管理部門應加強對銀行的監督和引導
可通過公約、定期會議等方式對對銀行結售匯業務落實展業三原則進行督導。督導銀行政策傳導以及內控制定;督導銀行結售匯業務定期培訓,提高培訓頻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提升外匯業務人員整體業務素質。督促銀行加強風險導向的經營策略,提高對風險防范和內控管理的重視度,加大對外匯監管政策的貫徹度。對督導效果較差的銀行可適當開展核查、檢查工作。
2.引入并建立銀行內控定期報告制度
要求銀行將其有關外匯業務的內控合規制度向外匯局報備;有修訂更新的,要及時向外匯局更新報備。外匯局對銀行報備的內控合規制度進行審查,認為不能全面有效地體現落實外匯管理原則要求的,可以要求銀行重新制定并報備。
3.加快建立銀行落實原則監管的風險評估制度
對銀行落實展業三原則、實施原則監管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并使評估成為一項常規工作,評估銀行在內控合規建設、崗位設置、客戶審查、交易記錄保存與持續跟蹤等方面落實外匯管理原則監管要求的具體情況。
4.引入第三方社會機構審計,加強對銀行履行展業三原則要求的社會監督
要求銀行將其執行展業三原則原則要求的落實情況納入審計內容之中,按年度向外匯局提供第三方機構審計報告。通過第三方社會機構的審計,促使銀行正確履行外匯管理監管原則。
五、結語
隨著“五個轉變”的貫徹和落實,外匯管理正逐步有序的從規則監管向原則監管轉變。但由于截至今日,外匯管理尚未在整體上建立起原則與規則相協調的監管框架,因此在監管實踐中,盡管我們強化銀行自律促使其去落實展業三原則,但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仍然會存在諸如盡職調查不到位、審核流于形式、外匯違規等問題,這是改革必須經歷的。下一步外匯管理的工作方向,應是在確保改革目標實現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成本,讓更多的涉匯主體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注釋:
①數據來源于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2014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外匯市場交易部分.
參考文獻:
[1]李翰陽.從規則導向到原則導向—銀行監管制度的法律經濟學分析.中南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
[2]全先銀,閆小娜.美國的金融監管改革[J].中國金融,2009(17).
[3]何起東.德國的銀行監管檢查和評估程序(SREP).浙江金融,2013(7).
[4]張長征,徐曉莉.從德美經驗看中國銀行監管政策選擇[J].金融發展評論,2011(12).
作者簡介:周行(1981.06- ),男,漢,碩士研究生,經濟師,外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