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雅+陶懿+鄒小娟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們開始重視環境問題,為實現經濟與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越來越受到關注。企業的環境會計,是傳統會計的創新,它重視企業環境的良性發展以及企業的可持續經營。有效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可以為預期使用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環境會計信息,促進企業與環境生態的協調發展。本文在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基礎上,闡述了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關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一、可持續發展與環境會計的概述
1.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可持續發展”即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造成危害的發展。在一味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面臨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多。耕地面積減少,水質污染嚴重,生物物種大量減少等問題成為我國的熱門話題,因此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環境也成為中國面臨的重要問題,可持續發展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
2.環境會計的定義
環境會計是傳統會計的創新,是可持續發展的產物,作為一門相對較新的學科,對其的定義還未實現統一。
環境會計是屬于綠色會計,本文以企業為主體,可以將環境會計描述為運用會計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計量手段,核算以及評估企業的經濟、社會、資源以及環境效益,最終促進企業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實現良性循環。
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1.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涵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指將企業獲得的環境資產,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環境資源耗費,導致的環境污染與破壞,由此產生的企業環境保護成本,以及環保給企業帶來的財務效益等信息進行匯總并對外報告。
2.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特點
(1)主要使用者
與傳統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不同,環境會計信息主要面向的是政府部門,尤其是環境管理部門。政府相關部門通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了解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對此做出的相關環保措施,評價企業環保的完成程度,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最終作為評估該企業環保獎懲的標準。
(2)信息的披露方式
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方式偏向于文字描述,其本身的內容包括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方針、措施以及取得的環保績效,不同于以貨幣計量為主的財務報表信息。因此,環境會計披露的信息在內容和范圍更具綜合性。同時,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強制性與自愿性的結合。有些企業為了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比較愿意通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來滿足公眾對綠色的需求。但我國大部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發展還不夠全面,不愿意自愿披露,所以要通過強制性要求。
(3)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根據環保部門的估計,大部分的環境污染都來自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環境會計能有效的促進企業經濟與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能夠督促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重視環境問題,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企業績效。有效利用環境資源,合理處理環境污染,能夠實現企業與環境的互惠互利。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在促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三、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以及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
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適當有效,一是可以讓企業經營者準確的掌握企業經營成果、財務狀況,以此制定進一步的發展措施,在推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有利于環境的保護;二是讓政府相關部門了解企業在使用自然資源、治理環境污染問題等方面的表現,以此作為獎懲企業的依據,監督企業在追求經營效益的同時,推動環境的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三是讓外來投資者了解企業的投資潛能,實現投資績效。
四、推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1.我國環境現狀的要求
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期間,過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環境保護。企業過分的追求企業經濟利潤最大化而忽略了環境治理。長此以往,環境問題愈加嚴重。
水體污染嚴重。我國人均水之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水之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工業以及生活污水在未經過達標處理的情況下,就進行排放,水污染十分嚴重。
2.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
環境會計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更加準確地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利于作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經濟決策。企業管理者如果能夠正確核算經營成果,評估財務風險,那么就能對企業實施有效的管理。
五、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我國政府頒發的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包括《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對環境保護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但現有的法律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沒有明確的規定,起不到專門性的約束作用。同時在環境立法方面存在一些細節問題,有些內容不夠詳細,有的內容實際可行性不高。大部分企業由于沒有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不愿意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
2.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觀念不足
雖然由于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嚴重,政府以及社會對環保愈加重視,但仍缺乏對環境會計的需求,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觀念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而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他們只看眼前短期的利益,以突出自己在任時的政績。
3.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力度不夠
現階段,由于我國法律法規在環境方面沒有明確的條款,有的也是禁止性規定。這使得環境監察部門沒法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追究。另外,很多公眾環境保護觀念不強烈。雖然,我國環保部門一直在強調環境保護,并且宣傳環保方面的知識和政策,但是由于民眾環保意識不強,環境污染仍在發生。
4.缺乏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專業人才
環境會計是一門新興的交叉性學科,是傳統會計的創新。在掌握會計學的基礎上,還需要涉及環境學,環境經濟學等學科,這往往是一般會計人員不了解的知識面。并且現有的會計學專業里也沒有開設相應的環境會計課程,大部分會計培訓也沒有涉及這些交叉學科的知識。
六、完善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建議
1.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建立相應準則
通過頒布關于環境會計以及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規,使環境會計有法可依。制定相應的環境會計準則,明確規定環境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和記錄等問題,同時確立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模式與具體內容。另外,建立環境會計制度,即根據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讓環境會計能夠切實可行,運用到企業實際經營管理中去。
2.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
地區政府部門不能只著眼于短期的經濟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要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環境問題其實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地區企業經營者應加強其社會責任感。在企業經營中不能因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污染環境。企業應該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永續經營的指導思想,承擔起環境保護以及合理利用資源的社會責任。
3.加強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
由于企業可能會為了自身利益,不愿意如實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因此要加強政府監管以及社會監督。政府部門要定期對企業環境會計進行抽查,評估企業環境保護的相關成果,并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合理性、全面性等進行審核。另外,政府部門要不斷宣傳環保思想,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提倡公眾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舉報。對違反環境法律法規的企業實施懲罰,對舉報該行為的公眾給予獎勵措施。
4.培養環境會計專業的人才
環境會計所涉及的學科不只局限于會計學,所以現有的財會人員不足以滿足需求。再加上缺乏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學習和培訓機制,所以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發展受限。因此,要建立關于環境會計信息的專門培訓機制,現有的會計人員要進行再學習,了解環境會計的相關流程、核算方法、披露方式等,使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效進行。
參考文獻:
[1]王亮.低碳經濟下我國企業環境會計體系探析[D].江西:江西財經大學,2013.
[2]唐琪.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會計報告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4.
[3]周守華,陶春華.環境會計:理論綜述與啟示[J].會計研究,2012(2):3-9.
[4]唐亞軍,汪麗,江記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程度研究[J].學術論壇,2015(6):156-159.
作者簡介:溫雅(1990- ),女,江蘇省,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企業管理,研究方向:企業戰略管理;陶懿(1992- ),女,四川省,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會計學,研究方向: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鄒小娟(1990- ),女,江西省,西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會計學,研究方向: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