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芳
摘 要:本文介紹了商業銀行幾種主要的信貸創新產品的做法及作用、推廣的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創新產品;研究
近年來,商業銀行在人民銀行的推動和支持下,進行了大量信貸產品(主要是農村信貸產品)的創新活動。商業銀行立足農村經濟發展實際,立足農民可用資產實際,大力進行農村信貸產品創新,涌現出了體系較為全面,推廣應用價值較高的一系列信貸產品,對盤活農業有效資產,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其中較有典型意義的包括:農村居民住房抵押貸款、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存糧抵押貸款、農機具抵押貸款、草場經營權抵押貸款以及信用戶信用貸款等。
一、農村居民住房抵押貸款
1.做法及作用
農村居民住房抵押貸款指依法取得集體土地使用權證和農村居民房屋所有權證的農村居民,以農房抵押擔保方式向銀行業金融機構申請的貸款。幾年來,全國已有多個地區出臺了農房抵押貸款試行辦法,進行了積極的試點,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1)有利于農戶和農村經濟主體獲得銀行貸款
土地、房產等物品是農民價值量較高和較為普遍的資產。農房抵押貸款能夠有效解決多數農戶和農村經濟主體難以提供有效足值抵押品的問題。
(2)有利于擔保公司為農戶和農村經濟主體提供擔保
縣域以下向農戶和農村經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的擔保公司較少,或擔保公司提供的融資擔保服務相對較少。農戶和農村經濟主體缺乏反擔保物品,擔保公司難以防范風險是其不愿提供擔保服務的原因。農房抵押可用作反擔保物品,有利于擔保公司為農戶或涉農企業提供擔保。
(3)有利于農民住房改造建設,緩解住房建設過程中一次性投入的巨大資金壓力
當前,我國農村住房改造正在快速推進,以農民未來房產作為抵押向農民發放貸款,農民將資金集中委托政府指定住房建設公司,由房產公司集中進行房產改造建設,這種方式能夠解決原先方式由政府融資平臺籌資壓力。農民根據自身情況,可以選擇分期還款,緩解一次性投入的巨大資金壓力,也相應增加農業現代化生產的可用資金。
2.推廣的建議
提高農房抵押貸款產品設計的科學性,增加其生命力,有利于充分發揮該產品在擴展農戶貸款方面的作用,增加對農戶的吸引力。加大推廣力度,可以使更多金融機構和農戶辦理農房抵押貸款業務,加大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的力度。
(1)農房抵押貸款試點與農房發證確權相結合
《宅基地使用權證》、《房屋所有權證》等證書是農戶申請、銀行辦理農房抵押貸款的基礎性條件,當前農房發證確權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相關銀行要積極了解轄內農房發證確權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宣傳推廣。
(2)農房抵押貸款試點與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相結合
城鎮化進程中形成了較多的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等農房具有較高價值的地區。在這些地區開展農房抵押貸款先行先試能夠緩解抵押品本身評估、轉讓處置中的一些困難,可以有效拓展農房抵押貸款的業務量。
(3)農房抵押貸款試點與金融服務轉型相結合
農村住房抵押貸款在法律法規等規章制度方面,與商品房抵押貸款相比不夠完善和成熟,這也是制約金融機構開展這項業務的根本原因。在相關配套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銀行主動轉變服務方式,增加農房抵押貸款產品的便利性、實用性、科學性,能夠提高自身綜合服務競爭力,支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綜合來看,農房抵押貸款是重要的涉農金融創新產品,大力開辦農房抵押貸款可以有效解決農房改造建設、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缺少抵押品的難題,有利于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推進進程。隨著我國積極穩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投融資體制等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的改革,以及建立健全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制度等,農房抵押貸款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有利外部條件,為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較大程度的支持。預計不遠的將來,農房抵押貸款將成為我國金融機構的重要貸款產品,與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個人住房商業性貸款共同豐富我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體系的貸款品種。
二、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
1.做法及作用
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是農村經濟主體以承包土地經營收益為抵押擔保,向銀行機構申請貸款。該產品對土地承包者的作用,是打破了多年來其所承包的土地用途過于狹窄,除了用于耕種,別無他用的制約瓶頸,在緩解其貸款難問題的同時,也促進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作用,則是徹底改變了過去由于農民不能提供合格的抵押品而造成的其農村信貸“短腿”甚至空白的不利局面,拓寬了其金融服務的領域和渠道,有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和支農支撐點。土地承包經營權質押貸款尚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沒有專業土地經營權價值評估機構,質押物價值評估不科學;土地流轉的程序不規范、手續不完善等問題。
2.推廣的建議
(1)進一步規范價值評估工作,使得農村土地的真正價值得以體現
在此規范過程中,有關價值評估的、科學的管理辦法的出臺,以及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第三評估方的引入至關重要。
(2)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搭建規范流轉的平臺
有關的制度或政策法規必須盡快出臺,把土地流轉的范圍、流轉時應遵循的原則以及流轉的具體操作流程等明確加以規定,最終建立起以市場化方式運行并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土地流轉制度。同時要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搭建流轉的平臺,以使土地流轉更加規范。
(3)要把有關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充分利用中國人民銀行現有的個人征信系統及企業征信系統,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其流轉情況納入信息系統,構筑信息共享平臺,推動農村金融機構、評估機構、保險公司等相關單位信息應用。要會同地方政府加強指導和監督,整合農村金融機構、農村土地流轉有關機構(如評估、中介、保險等機構)的力量,一起制定以土地經營權為質押的貸款的“一站式”發放方法。各相關機構在確定貸款利率或收費標準時,必須結合當地實際,既要確保本機構合理的收益,又不能加重農民的負擔。
三、林權抵押貸款
林權抵押貸款以林業經濟主體以經過林業管理部門確權的經濟林、用材林為抵押擔保,使用林權證向銀行機構申請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對于山區農村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產品的出現激活了沉睡的農業資源,有效將林木、林地的經營使用權轉變為金融資本,為山區農民發展現代農業拓寬了融資渠道。但作為新興農村信貸創新產品,也存在業務模式不科學,林權評估流轉處置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推廣的具體建議與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建議基本相同。
四、存糧抵押貸款
1.主要做法
存糧抵押貸款是人民銀行圖們市支行創新推出的信貸支農產品,是按照“抵糧不管糧,控糧不限售,升值有空間,變現有渠道,信用為基礎,還款有保障”的指導思想,由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和農戶簽訂協議,采取“政府監管+糧庫承諾+直補保障”的貸款模式發放存糧抵押貸款。
(1)政府相關部門負責對被抵押糧食進行監管,確保抵押物的資產安全
一是糧食部門負責對糧食價值進行認定,對抵押物進行保管。貸款銀行與當地糧食局簽訂合作協議,由糧食部門負責被抵押糧食的價值確認及日常監管,確保被抵押糧食價格的合理評估。二是由地方政府監督被抵押糧食的保管及銷售行為,確保被抵押資產的安全。農民與貸款銀行簽訂糧食抵押協議后,仍擁有糧食的銷售處置權,但在糧食銷售過程中接受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監督,防止售糧資金轉移。
(2)與糧庫簽訂協議,確保被抵押糧食的銷售變現及貸款回收
貸款銀行、農戶和糧庫達成協議,如果貸款到期農民未清償貸款,且被抵押的存糧未銷售,由糧庫作為最后收購商,承諾以約定價格標準對貸款戶抵押糧食進行收購,收購資金首先用于歸還銀行貸款。
(3)糧食直補資金作為最后保障
由于糧食抵押貸款作為一項創新信貸產品,存在不可預見的風險。為確保貸款安全、且不增加農戶負擔,貸款銀行、農戶和財政部門達成協議,如果發生不可預見風險,導致農戶無法歸還貸款,由農戶的糧食直補資金償還貸款,直至貸款結清。
2.積極作用
(1)解決農戶春耕資金短缺問題,降低了融資成本
據調查,吉林省東部某市有三成農戶因糧食滯銷而出現春耕資金短缺問題。要籌集足夠的種地資金,只能選擇低價急售存糧,高價賒購農資或者通過民間借貸籌資來解決春耕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存糧抵押貸款的推出,有效解決了存糧戶備春耕資金不足問題,降低了農民融資成本。
(2)緩解了農民的售糧壓力,有助于穩定或提高農戶種糧收入
存糧抵押貸款的發放,緩解了農民售糧壓力,延長了農民存糧變現周期,為其等待理想價格出售,增加種糧收入提供了可能。如吉林省東部某市石建水稻專業農場待售存糧有15萬斤,通過存糧抵押貸款方式獲得10萬元貸款用于春耕生產,待糧價回升后售糧,不僅可以償還貸款,也可獲得更多收入。
(3)首次以農戶存糧為抵押品,拓展了農戶融資渠道
吉林省東部某市結合秋糧滯銷難題,首次以農戶持有的存糧作為抵押品發放貸款的信貸模式,有效盤活了農民的存糧資產,進一步拓展了農村融資渠道。
五、農機具抵押貸款
1.主要做法
農機具抵押貸款是人民銀行吉林省東部某市支行創新推出的信貸支農產品,是以“銀行+農業機械公司+農戶”模式發放農機具抵押擔保貸款,有效拓展了農民融資渠道,對于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將產生積極影響。
(1)農用機械公司在銀行存入保證金,建立對銀行農機具貸款的風險補償機制
由吉林省東部某市某農用機械有限公司在該市某村鎮銀行存入保證金,額度根據農用機械銷售情況及農戶的貸款需求情況,按照貸款額度的10%存保證金。貸款農戶因某種原因不能償還貸款時,該農用機械有限公司用保證金存款償還貸款。
(2)簽訂銀行、農機具公司、農戶三方合作協議,明確三方權利義務
村鎮銀行、農用機械有限公司、農戶之間簽訂三方協議。農用機械有限公司作為保證人向銀行存入保證金為銀行向農戶發放貸款提供保障;銀行在保證金放大10倍的情況下向農戶發放貸款;農戶若不能按期歸還貸款,農機公司無條件用保證金歸還貸款,但農機公司同樣可以無條件收回出售給該農戶的農用機械進行拍賣。
2.積極作用
(1)有效拓展了農戶融資渠道,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以“銀行+農業機械公司+農戶”模式給購買農機具的農戶發放以農業機械公司作保的保證貸款,解決了農戶因缺少有效的抵押擔保物難以獲得貸款的問題。其擁有的資產可用于申請農業經營所需的其他生產資金。
(2)實現了銀行、農機具企業與農戶的“多贏”
“銀行+農機具公司+農戶”的貸款模式,實現了農機有銷路、銀行風險可控、農民又圓了農機夢。使支農貸款由過去的農戶聯保(點對點)貸款實現了點對“線”的轉變。這一金融服務方式,從客觀上強化了農業機械的普及,有助于加速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3)有助于擴大農戶的農業生產,多渠道增加收入
農戶貸款購置農機具后有利于其擴大農業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收入。此外,農戶在使用農機具完成自家的春種秋收后,還可以通過出租農機具來增加收入。